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說起古往今來的奇女子,必定是貌若天人,身世浮沉。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奇女子,歷經三朝更迭四皇交替,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臺之後,在晚年的太平盛世中壽終正寢。她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蕭皇后。

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傳聞蕭皇后姿色過人駐顏有方,在風雨飄搖的隋末侍奉過六位皇帝,久居高位而不衰。

然而,拋去這些野史流言的外衣,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蕭皇后,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生於公元567年。

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夫婦為次子晉王選妃於梁國,然而因梁國諸位公主的占卜結果皆為不吉,於是從張軻府中迎回蕭氏,占卜為吉,策為晉王妃。

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開皇二十年(600年),楊廣如願受封太子,蕭王妃亦隨之成為太子妃。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崩於仁壽宮,楊廣登基為帝,並冊封蕭氏為皇后。至此,蕭氏擁有了其著名的蕭皇后身份。

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大業十四年(618年),江都政變,隋煬帝楊廣為權臣宇文化及所弒。而蕭皇后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先後流落於宇文化及,竇建德,兩代東突厥可汗之間。

而正是這段經歷,在野史中為蕭皇后留下來香豔的一筆。這裡需要特別標註的一點:大業十四年(

618年),隋煬帝駕崩之時,蕭皇后已是51歲高齡。此時的蕭皇后恐怕很難在眾多年輕貌美的宮人中脫穎而出。所以,蕭皇后因其貌美而受到寵幸的說法很難成立。

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在《北史》中有“化及於是入據六宮,其自奉一如煬帝故事。”得記載,宇文化及禍亂後宮,卻並未有宇文化及立蕭氏為淑妃的記載。後來兩代突厥可汗迎蕭皇后至突厥,更重要的是看中隨蕭皇后一同逃亡的皇孫楊政道。東突厥立楊政道為隋王,管理突厥治內的漢人。這點和日本侵略者在二戰時期以華制華的策略頗為相像。至於中間的竇建德,自立夏王,從始至終未曾稱帝,史書中亦未有其寵幸蕭皇后的記載。

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滅東突厥,迎蕭皇后回京。回京後的蕭氏受到了唐太宗的禮遇。至此,顛沛流離了大半生的蕭皇后,終於在晚年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此時的蕭皇后已是61歲高齡,美人遲暮。而此時的李世民正滿而立之年。所以坊間所傳李世民以少年天子迎娶38歲娶蕭皇后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這裡有一段小插曲要注意,早在隋朝尚在之時,李世民娶蕭皇后的女兒楊氏為楊妃,後隋朝覆滅,楊妃卻並未失寵,只是所生的兩個兒子已不能再立為太子。所以,

唐太宗李世民論起來算是蕭皇后的女婿。

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而蕭皇后之所以受眾多割據勢力的歡迎,不僅因為其前朝後妃的身份,可以安撫前朝貴族。更重要的是蘭陵蕭氏是當時赫赫有名的頂級門閥。歷史的改朝換代不只是單純的戰爭與殺戮,更重要的是各方政治力量的妥協。對於隋末的任何一方勢力來說,“兩朝天子,九蕭宰相”的蕭家絕對是一股必須維持的政治力量。

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年輕時,助晉王奪嫡的蕭王妃自然是意氣風發,風光無限。然而亂世終究是男人的舞臺,經歷了半生顛沛流離的蕭皇后最終在初唐盛世中壽終正寢。

對於蕭皇后來說,前半生的榮耀顯赫,恰恰是造就其後半生顛沛流離的夢魘。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蕭皇后病逝,享年八十一歲。一代亂世紅顏結束了其身如浮萍的一生。

在國逢難曰愍;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禍亂方作曰愍。國家遭受戰亂、民不聊生國將不國時的皇帝稱作愍帝。同理,皇后亦然。蕭氏逝世後,唐太宗以後禮將蕭皇后葬於煬帝之陵,上諡愍皇后。

古今奇女志——蕭皇后:始於情色 終於人性

雖經歷各方勢力粉飾,但蕭皇后終究只是一個死了丈夫和兒子,與孫兒苟全性命於亂世的老婦人而已。她的榮耀早已被歷史的車輪碾碎,留下的只剩江湖野史中的飯餘談資。在閱讀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被野史的趣味所吸引,但是更應該懷有一雙辯證的眼睛。歷史的閱讀可以始於情色,但更重要的是要終於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