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咒》导演最自豪:整个动画制作团队全是中国人,没一个老外

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

《风语咒》导演最自豪:整个动画制作团队全是中国人,没一个老外

由刘阔执导,陶虹担任出品人,路知行、阎萌萌、边江、褚珺、山新等参与配音的动画电影《风语咒》将于8月3日全国公映。

影片讲述了双目失明的少年郎明,在四大凶兽之一“饕餮”重现人间涂炭生灵的时刻,使用秘术“风语咒”将其封印的英雄故事。

该片的导演刘阔曾创作出《侠岚》《画江湖》等动画IP,早在8年前导演《侠岚》剧集的时候,就有了创作电影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时机不成熟,资金储备不够,人才培养不到时候,自己的功力也不够”,直到2016年初的时候才开始真正制作动画电影《风语咒》,“一边学一边拍”,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部极具东方美学的中国风动画电影。

新京报独家采访导演刘阔,聊了下这部电影的幕后创作。

剧本

如何平衡粉丝与普通观众?

动画电影《风语咒》的世界观还有人物设定都是从动画剧集《侠岚》中来的,导演刘阔坦言:“其实不用去做调研,大部分观众肯定不是《侠岚》粉丝,因为动画的群体跟进影院的观众相比还是小众。”

《风语咒》导演最自豪:整个动画制作团队全是中国人,没一个老外

剧集《侠岚》的海报

电视动画《侠岚》共有170多集,加上后面40多集的番剧,总共有200多集,里面一些专有名词以及逻辑关系特别复杂,这些都需要简化,只保留了《侠岚》的主线人物,“不能每个出场的人物都介绍,因为他们(动画剧集里原有的人物)没有太多参与到《风语咒》故事,但是他们在关键点起到了很大作用,危机时刻出来守护电影的主人公,这可以满足粉丝的需求。”

《风语咒》导演最自豪:整个动画制作团队全是中国人,没一个老外

《侠岚》中的角色也在《风语咒》中出现了。

而对于没有看过《侠岚》的普通观众,导演在影片开头前1分钟,用一段二维动画的演绎方式,把电影的不同势力关系说得非常清楚,“这个世界有‘侠岚’(正派)和‘零’(反派)的对立,还有上古四大凶兽,电影中主要是饕餮,它是被零利用的(大BOSS),这样(解释清楚)普通观众接受起来也不会很困难。”

制作

国内特效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风语咒》这次采用了以“画江湖”的核心班底为主控,然后再分包给上百家团队进行协同作战的方式来创作这部电影。上百家合作团队,从甄选到协调工作量,整个过程特别麻烦,全片1900个镜头,最后剩一个半月的时候,还有1200个镜头没有完成。

导演刘阔最自豪的一点是,“整个片子的创作团队全部都是中国人,没有一个外国人。”

全片特效镜头占总镜头数量的70%,这对于国产动画团队来说,在创作上是一种磨练与成长机会。

不过,导演刘阔也承认,国内做特效的水平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比如,片中几位侠岚每次出场的时候,都会带有光效,在魔法特效制作上还有一定缺陷,“为了营造一种能量的既视感,我们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东方美学

《风语咒》很好的将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无论是整体的画风还是情感都具有很强的东方式表达。在导演刘阔看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主创团队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来建立整部片子的美学体系。

建筑服饰

影片中建筑的结构、材质尽量往旧了做,不会那么新,但是不往脏了处理,所以观众就感觉是非常实在的中国元素,“那个村”里所有的造型,所有的美术风格都是借鉴了四千多年前的三星堆文化遗址。电影中的服饰也摒弃了手游中那种浮夸的中国风,而是往实了做,男主角朗明穿的脏兮兮的,衣服上还有补丁,但观众都觉得是一种东方的生动,

《风语咒》导演最自豪:整个动画制作团队全是中国人,没一个老外

“那个村”村民的面具有明显的三星堆风格。

《风语咒》导演最自豪:整个动画制作团队全是中国人,没一个老外

三星堆出土面具

《风语咒》导演最自豪:整个动画制作团队全是中国人,没一个老外

主人公服装的做旧和补丁很真实细腻。

怪兽造型

片中的罗刹是上古凶兽,完全是按照中国的纹样设计的。因为东方的美学其实是建立在曲线的基础之上,罗刹身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直的,全都是卷曲的,包括他的牙,西方的怪兽比如异形嘴一张开,牙特别长,密密麻麻的,但罗刹的牙没有那么长,都是弯的,一眼看去就是中国的生物。

《风语咒》导演最自豪:整个动画制作团队全是中国人,没一个老外

罗刹的形象一看就是中国神兽。

情感表达

东方人的情感表达一般比较含蓄,不会直接说我爱你,但是该付出的时候就会付出。片中男主角朗明与母亲之间的感情就是都属于东方人的情感,很深沉,平时从来没有过亲密的表达,但关键时刻母亲会为了儿子付出生命。

音乐使用

影片在音乐使用上主要以民乐为主,比如扬琴、琵琶、二胡等,尽量用丝竹替代管弦乐,甚至连民间秧歌的曲风都用在rap上。侠岚一出场的时候使用的唢呐,声音很尖,只有在主角开挂,逼不得已烘托气氛的时候,才使用像提琴、圆号这些交响乐元素在里面,整体来说是很中国风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