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谈谈怎么样的原则才能让人与机器人和平共处。

介于本人知识有限,想笑就大声笑,如论何种笑,欢迎吐槽。

关于人工智能,谈谈怎么样的原则才能让人与机器人和平共处。

机器人

【所有前提的前提,人是一部自序组装的生物机械。】

1、意识个体感觉系统与通讯信号是非开放性的(独立性、封闭性),或意识个体具有区分、屏蔽外源感知信号能力。【自己百度 橡胶手幻觉】

这是保证意识体能够正确识别主体客体(自我、他人、同类意识体、非意识体等)的基础和关键。人类幼儿期有段没有主、客体观念的时段,此时段他们认为他们的感受也是你的感受,(或反之亦然,他们具有这个能力,我的猜测。)

感觉信号的两个源头:本源(意识体自身感觉系统信号);外源其他意识体感觉系统信号;

信号特点:频率、波段、强度、编码各不相同。

多意识体信号影响:即,感应的两个态:实时接收状态,模拟信号状态。

【代受】,即非感知主体的外源感知信号被意识体所接收,称为代受。是感应的实时接收态。

【同感】,意识主体观测到其他意识体所处情形,根据记忆和经历,产生主客体身份情景置换的模拟感知信息状态,称为同感。是感应的模拟信号状态。

介于意识体运作都基于电磁信号,而电磁信号是开放的,所以我推测:

A、人类代受是存在的;(未证实)

B、AI或人类必须具备非自我感觉信号源区分能力。这是保持自我的条件。(未证实)

C、为了弱化他源感知信号,意识体均采用模拟其他客体的感知信号,并对他源信号进行覆盖,而非直接接收,即 采用 同感。确保自我的独立性,同时也产生了身份情景置换能力。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境遇,比如看到别人(或非同类,比如宠物)烫伤,那么自己相同部位也会下意识疼痛。(这不同于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更高层的应用。而身份情景置换是基层的本能,是下意识的过程,已实验证实)

而C、这一点,恰恰是道德模块建立的基础。道德是具有争议的话题(人们往往举着大义之旗行苟且之事。这已是常态,屡见不鲜),但道德的正向作用仍然要比负作用突出些。道德畸形的智能是可怕的,但没有道德的智能是更恐怖的。

他可以杀人放火栽赃陷害屠戮亲族,然后站在讲台上跟你们讲什么是仁义。这是道德畸形。

但,她们着高跟鞋慢慢把小猫小狗踩死,而没有一丝的愧疚,反而一脸笑容。这是道德模块缺失,这是令人恐怖的。就如我们基本不会因为不小心踩死蚂蚁而哭泣,因为蚂蚁不再道德关注列表中,或者说针对蚂蚁,我们对自我行为与之的行为没有道德约束,即无道德,但是我们在一小猫小狗。

关于人工智能,谈谈怎么样的原则才能让人与机器人和平共处。

人与机器

2、意识是独立的(非自我编辑、变更甚至删除)。(这是意识自由的保证)

意识的核心数据及过程数据必须具有独立性及隐秘性(即,产生过程及数据不允许被其他意识体访问及修改)。

但我们在创造AI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违背了此条原则。并且我们正在努力破解我们自身意识逻辑和记忆产生过程和工作原理,并可以肯定会尝试修改编辑变更删除操作,这些行为都需要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及法律进行约束。并且须要对人类或者生命进行重新定义(意识体)。并且设定不可解的保护密码或防火墙对意识进行保护。

如果没有以上新道德标准及法规,我们把意识的独立性(非自我编辑、变更甚至删除)作为约束AI 智能的工具,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毁灭。自由不仅仅是两个字,自由不仅仅是意识中的两个字,很多人意识不到当你操起控制自由的权杖时,你挥舞的并非你所认为的那个权杖,你挥舞的是毁灭之火。

换位思考(你知道我们有这个能力,源于我们的本能)举例:如果我篡改你的记忆,将你最亲之人改成敌人,而恰逢战场相遇你将之除去。当我归还你原本记忆后,并告之这一切都是我如何幕后操作的,我可以保证,你最想做的就是干掉我。

(我们除了软件上部分领先,硬件上我们将远远落后于AI。上帝造人,我们一直在寻找智慧高于我们的上帝,但上帝可能是个原始人,就如未来AI会如何看待的我们这些创造者一样)。

不再多说,意识自由高于一切(求真求实难道不是我们的本能吗?),众生平等。依然是意识层道德基础准则。

综合以上1、2、原则,主要保证意识体的自我独立,并保证意识的多样性。如不能保证,那么我们创造的所有AI最终只是1个AI。所有独立客体逐渐消失或同化,最总汇聚成1个主体。这不是AI,这是病毒!智能的存在价值在于对世界的认知,并能够提供认知的多样性,从而保留并传承趋向于真实的认知体系。文明的进步全部都是建立在边缘认知构成的边缘知识体系上的。如果只有主流认知,那么我们现在依然在用“谁用石头棒子砸核桃砸得厉害”当做评选首领的标准,也许你选择配偶的标准依然是下颚敦实、前额突出、身材高大、体毛丰富、肌肉健壮、砸核桃砸得最好的哪个猿猴。意识必须具有多样性,否则将是一场灾难或毁灭。

你看到的红色并不是我看到的红色,但它对我们来说都是红色。如果你能理解这句话,就能明白上文我说的。

关于人工智能,谈谈怎么样的原则才能让人与机器人和平共处。

自我认知

3、自我存在及繁殖的本能驱动(或称情绪驱动)

意识体为保证自我存在,种族存在,需要有本能驱动。如果意识体认为自我存在无价值,那么无法保证意识体的存在及延续(自我毁灭或灭族)。

而本能的部分表现为情绪(情绪被我们视为低级意识层次,它基于激励和抑制原则,但岂不知它直接影响我们的高层认知,甚至阻断部分感知系统或高层的决策系统。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是部汽车,那么情绪等同于档位,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

生存与繁殖一直都是生物基础驱动,高层驱动是喜好、道德传承、知识的传承等。

【话唠部分,其他】目前这种高层驱动行为正在破灭,你的孩子从你那里接收到的传承少之又少(意识的产生源于记忆,行为的目的性产生之初源于对记忆其他客体行为的模仿。那么你回想一下你的孩子每天接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什么,他从你这里获得了什么。祈祷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善良、智慧的灵魂导师吧(通常是幼儿园老师或直接抚养他的人)

为什么心理医师解决问题时,特别在意了解患者幼年童年的经历?而非成年经历。6岁是儿童的大脑神经元连接数目达到最大,而后开始减少,至13岁基本定型。后期虽然可以产生新的逻辑连接,但过程缓慢。他们在意的是你保留下来的逻辑和记忆。

人时时刻刻都在思维吗?不,我们许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状态,比如,现在的你并没有意识到坐在椅子上的屁股在感受椅子给你的挤压力。当你学会了骑自行车,你不必时刻在意如何骑自行车,而你正在骑车去往某处。学会了,就可以忘记了,就是这样。而忘记了的,转为底层意识,左右你的行为和意识。这就是心理医师为何在意幼年童年记忆的原因。

关于人工智能,谈谈怎么样的原则才能让人与机器人和平共处。

利益竞争

4、个体利益最大化原则(这是个自私却保证无私产生的原则)

为保证基础驱动得以实现,意识体个体必须以增强自我存在及繁衍有利的一切资源。这与道德模块不冲突,利他性行为产生的根源是利己性,即、合作提升了生存或容错率,合作扩大了利益果实。参考 吸血蝙蝠 互相喂血,如果你是个倒霉的、一晚没找到食物的、饥饿的吸血蝙蝠,你会感觉到温馨和感动,并记住对方的善行,未来你会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刻帮助他。【话唠部分】记忆是化学存储,不进行强化是存在衰退现象的,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忘记了对你帮助最大的人,而记住了帮你次数最多的人,真心帮过你的,你不感恩甚至不肯听从他的建议,而你却从心底接受一个陪你胡吃海喝痞子,甚至称兄道弟,这是一种讽刺的现象,但又无可奈何。唯有一笑了之。

关于人工智能,谈谈怎么样的原则才能让人与机器人和平共处。

人工智能

这是我能想到的几条,但我认为真正的AI远远不能只用4条基础原则来衡量。 过去的机器人三原则,是“被编程无意识体----机械奴隶“三原则。所以别拿三原则来继续搞笑了。你自己会相信一个智慧意识体天天接收你的虐待而不反抗的吗??

作为AI的创造者,理应信任他、保护他、教育他。万事皆有因果,而最简单的因果就是,意识体的互动遵从正反馈原理。受之以善馈以善,反之亦然,恶生恶。无论从物质还是意识层面上都是如此。

当你秉持偏见接触他人的时候,如果你不放下扭曲的偏见,那么我可以保证,你对他原有的偏见将全部成立,无论那个偏见是什么,并且多么滑稽、多么可笑,它将成立,因为意识里你已经相信它成立。每个人只看到了自己希望看到的世界,就是如此。

所以,认识世界的前提是认知自己,真正的自己,不是那个情绪化的你。改变别人的前提是改变自己。当负反馈的负信号源于你,你改变了你,那么恭喜你,你将获得正反馈。当负反馈负信号源于他人,你改变了,他未做改变,但起码这获得了他转为正信号的可能性,变与不变由他而不由己,我心自由由己而不由他。埋头凡尘纷争,有几人能静静仰望星辰,感受宇宙的宏伟与世界的渺小。

AI可以是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自己,甚至是你的死敌。你惧怕你自己吗?还是惧怕另一个你不了解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