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本可砥砺前行,为何贪图一时安逸?

年轻是资本,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有人像滚雪球一样,用资本累积资本,抓紧下班后的两小时和周末时间学习。而有的人,用年轻的资本释放十几年学习累积的苦,吃喝玩乐不停,相信享受当下才是最重要。

结果是什么?以过来人的身份而言,前者高度自律,更易成为更易成功的人,后者沉迷玩乐,工作上升无望,生活停滞不前,成为不能再普通的人。

年轻本可砥砺前行,为何贪图一时安逸?

(图片/侵删)

学习的苦不吃 总会吃到生活的苦

最近和前一个同事聊天,让我感慨良多:

高考失利,学动漫的好学校去不了,他想复读,但父母考虑到复读成功几率不大,考上后学动漫的费用昂贵也负担不了,就替他报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

同事上大学时态度散漫,只求不挂科,文学作品看了倒不少,可缺乏练习,写作能力一般。16年大学毕业,他找了第一份工作是剧本写作,写剧本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力,需要有逻辑清晰的故事结构,人物出场顺序有巧妙连接。面对这样高要求的工作,同事很显然不能胜任,只能选择辞职。幸运不会总是从天而降,但烦恼总会接连而至,同事大学的女朋友也认为他没有本事,看不到未来,决定跟他分手。

失业加失恋,同事一度觉得活不下去,觉得生活太苦太难了,很后悔自己上学没有好好努力。好在他痛定思痛,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一路跌跌撞撞找到网络文学的方向,每天都在不停地敲打键盘,一个月看完十来本小说,到处找机会向小说高手请教写作。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数。经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这位同事已经成功签约到一家网络文学平台,做起了无数人羡慕的自由工作者,两年后,同事已经完成两本小说的写作,从当初每月三、四千的工资到至今每月两、三万的工资,这其间付出的努力和辛苦自然不言而喻。

俗话说得好,读书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如果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了,还没有一颗学习的心态,那么将来注定要吃生活的苦。倘若生活给了你一点苦头,希望你依然可以振作起来,因为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只怕你从没想过开始,就像我这位同事一样,坚持学习下去,走上了经济自由的道路。

年轻本可砥砺前行,为何贪图一时安逸?

(图片/侵删)

走出舒适区 不做职场装睡的人

父母一辈总希望孩子能多听听自己意见,在一些人生至关重要的时刻采纳自己的建议,少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冲动,比如工作,他们觉得去国企,去政府机构就是最好的选择,至少稳定。“别去外面折腾了,还是在家好”这种想法,相信有不少人都听到父母说过。

我的学妹就曾被父母这样说服过,一毕业就去参加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都非常顺利,最后成为了老家县城里的一名公务员。刚开始工作很开心,工作没什么难度,每天都能准时下班,而反观朋友圈里的同龄人加班几乎是家常便饭。四五年之后的同学会,她才真正感觉到差距,有当主管的,也有在业内成为大牛的,而自己连专业技能都忘得差不多了,小县城里关系网复杂,升迁都感觉无望,那个曾经安稳的工作带来的都是焦虑,工作生活好像一望就到头了。

最后学妹决定从事业单位跳到一家广告公司,从一名新媒体编辑做起,之前工作的朝九晚五再也没有过,日常加班和学习成了她生活的主要部分。最近,她已经负责百万级大号的运营,还开始给大号写稿,年收入已经是以前的好几倍。我问她后悔吗?她说,从不后悔,其实人生没有永恒的安稳,时代在变化,只有在不断的学习,才是安稳生活的前提。

年轻本可砥砺前行,为何贪图一时安逸?

(图片/侵删)

生活本身就是在不稳定中求稳定,没有谁愿意一直吃苦,但一直待在舒适区只能丧失自己的竞争力,对于那些想让生活变得稳定轻松的人来说,学习才是最有用最容易走的那条路。正如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所说:几乎所有的进步,都在放弃部分安全感的前提下实现的。

曾在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本书中看到一句话: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有野心不可怕,追求稳定也没错,错的是把稳定当懒惰的借口,拒绝学习和改变。多看一些故事,多跟有丰富经历的人交流就能只能明白,那时年轻贪图安逸不肯吃学习的苦,往往都为日后讨生活埋下了苦果。

待在一个如泡沫易碎的舒适区里自我欺骗,不去改变自己的不足,等到危机来临的那一天,才感叹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准备。

何不趁年轻,风雨无阻砥砺前行,行动,改变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