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軍裝換上警服 他們的人生依然如此「帥氣」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又到“八一”建軍節

每年的這個日子

每一名當過兵的人

心中總會湧出一種激情和振奮

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長安路派出所

有17名軍隊轉業幹部

同樣也期待著這個屬於軍人的節日

他們用軍人般的

執著、堅守、奉獻

續寫新時代公安工作的輝煌

......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他們的故事

被登在了西部法制報報紙中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內 容 速 遞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長安路派出所有17名軍隊轉業幹部,他們作風硬朗,能打能戰,有擔當,肯付出,願奉獻。

他們,有紮根戈壁十餘載、守衛國土的共和國戰士,有幹休所裡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有消防官兵裡的筆桿子,還有陸軍部隊正營轉業的“漫畫王”……

“八一”是他們的節日,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

他們是警營裡特別的一群,曾經“綠得耀眼”,如今“藍得奪目”。

脫下戎裝,穿上警服,是他們執著而神聖的選擇。

進入公安隊伍第一線,他們既延續了軍人情結,又在警營中獲得別樣的人生。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刑偵尖刀雷亞軍

頭髮墨黑,背脊挺直,看似“書生”的雷亞軍,2005年從部隊轉業到太白路派出所,2014年提拔到長安路派出所擔任刑偵副所長,其間連續9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5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今年44歲的雷亞軍,從部隊一轉業到公安分局,就主動鑽研法律法規等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他經過各種歷練,迅速而全面地熟悉了派出所各警種的工作。從警13年來,他共計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768人,刑事拘留460餘人,治安拘留307人,調解糾紛312起。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從警以來,他分析了形形色色的人,能夠從人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中分析出對方的性格特點。

此外,他還不斷學習新知識、借鑑新成果,充實自己的辦案手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

就任長安路派出所刑偵副所長後,他以更高的要求嚴於律己。專項行動中,他永遠是“排頭兵”,與民警同吃住、同加班,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新時代警察的責任和擔當。

他破獲的“7·13”系列電梯搶劫案獲得集體專案獎勵。

他說:“榮譽是對我的肯定,我會用更加紮實的工作回報群眾的信任和期待。”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群眾的貼心人王宏傑

王宏傑,47歲,2013年軍轉分配到長安路派出所擔任社區民警。

從他負責光榮社區的那一刻起,幾年來,他以真誠、熱情、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領導、同事們的讚揚和轄區群眾的廣泛認可和信賴。

他織密的社區防控網,降低了轄區的發案率;他築起的群防群治力量,維護了轄區的治安穩定;他推行的便民服務,將“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職責落到實處,切實提高了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跟“警”腳步,“警”在咫尺。

為創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營商環境,他堅持每週到在建工地巡查提示;

為確保社區安全,他堅持挨家挨戶提醒用電安全,強化火災安全意識,叮囑小區物業安裝防攀爬刺、統一管理電動車充電;

為了小朋友健康成長,他每週到校園安全檢查、每月進校園安全宣講;

值班的時候,他認真處理每一起報警,經常救助迷路老人和兒童,受到群眾好評。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五年來,王宏傑始終以“平安社區、服務群眾”為宗旨,認真履行一名社區民警的職責,全心全意為百姓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在他忙碌的身影后,留下的是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他連續多年獲得優秀公務員、十佳社區民警,在2015年“兩率一度”民意測評中榮獲公安碑林分局第二名。

像王宏傑這樣踏實肯幹的軍轉民警,還有李向陽、李衛鋒,他們轉業到派出所後,從零學起,從出警到調解,從治安案件到刑事案件,幾年下來,他們也能獨當一面,成為所裡的中堅力量。

如果說軍營生活留下的是青春和熱血,經歷的是成長,那麼警營生活烙下的是責任和厚重,磨礪的是成熟。

從軍營走向警營,他們始終是共和國的忠誠衛士。

“保一方平安、護一方安寧”永遠是他們不變的神聖使命。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鷹眼王鋒

他有一雙鷹一般的眼睛;他不畏艱險、不怕困難,敢於吃苦、甘於奉獻;他靈活勇猛、有勇有謀。

他在打擊犯罪、偵查破案戰線上盡顯神威,成為犯罪分子聞風喪膽的剋星。

他是長安路派出所裡出名的“拼命三郎”王鋒。

轉業前,他是一名空軍,工作嚴謹、細緻、高標準。

轉業後,為了跟蹤一條線索、破獲一起案件,他可以放棄休息,24小時跟蹤,直到視網膜脫落,不得不被動休息。為了完成所支部交辦的任務,他多日不回家是家常便飯。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2017年,他先後偵破各類刑事案件70餘起,打擊處理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百餘人,其中刑事拘留58人,行政拘留29人,強制隔離戒毒23人,抓獲逃犯16人。

他五次榮立三等功,多次獲得市局優秀民警、市局優秀黨員、分局“十佳”破案能手等榮譽稱號。

長安路派出所像這樣的民警還有何中橋、劉嵐,他們雖轉戰警營,卻又軍魂依舊。

他們最愛哼的旋律還是熟悉的軍歌,最愛回憶的話題還是往昔的戰友情深。

從軍人到警察,角色變了,但軍人身上的那些特質沒有改變,在部隊大熔爐裡鑄就的忠誠本色也永遠不會改變。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三美”師傅王春安

王鋒在“警營工匠”演講賽中說道:“我的師傅,從軍二十載、入警十五年,現為長安路派出所振興路社區民警。

他,從軍人到警察,從監管大隊到派出所,從刑警到社區民警,每一步,都邁得很堅實、走得很鏗鏘。

他,雖然已年過五旬,但仍是所裡年輕民警的導師和楷模,是單位的中堅力量,更是轄區群眾信賴的人。

他,就是我的‘三美’師傅王春安。”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王春安的“三美”不得不細說一下。

第一美:正義美。王春安常講:作為警察,首先要有警察的正氣和膽量,要有警察的責任和擔當。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嫌疑人家屬找社區的“能人”給王春安說情,他不為所動,也不畏懼,儘快抓獲嫌疑人是他的心聲。

第二美:嚴厲美。王春安在日常工作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嚴厲。嚴厲的話語、清晰的道理總能控制混亂的場面,震懾嫌疑人。

他經常教導徒弟們:“幹工作要認真,辦案件要細緻,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群眾的利益容不得半分差錯。”在這樣業務精湛、要求嚴格的師傅帶領下,他的徒弟先後破獲多起大案,被省市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道。

第三美:快樂美。“快樂工作,幸福生活”是近年來各級領導對廣大民警的希望。王春安很樂觀,在派出所總能聽見他爽朗的笑聲,到了社區工作,也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

長安路派出所裡同樣的老同志還有冀新學,他細心捕捉一個個鏡頭,通過他的筆尖,所裡每個人都躍然紙上。既要工作好,也要宣傳好。

為什麼有這麼敬業而可愛的人?因為他們更懂得“忠誠”的含義,那不僅是一份承諾,更是一種信仰!

他們更清楚“人民”的分量,那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他們永遠的根!

鮮豔的黨旗下,莊嚴的國徽前,他們用更堅定的信念、更飽滿的熱情,踐行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諾言!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多才多藝劉李藝

2014年的聖誕節,整座城市沉浸在節日的氣氛裡。

劉李藝以正營幹部的身份從部隊轉業分配到長安路派出所警務站工作。

那一年,西安市公安局進行“一室一站三隊”警務機制改革,長安路派出所率先建立起了市局第一批警務站,透過南稍門十字警務站的車窗,可以看到忙碌的110接線員民警、認真登記警情的民警、耐心調解矛盾的民警;

在警務站隨處可見匆忙的身影、疲憊的容顏、乾裂的嘴唇、卷皺的登記本和磨白髮舊的油筆;

在警務站不時可捕捉到溫暖的話語、貼心的服務、溫和的教育批評以及團結向上的精氣神;

在警務站有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年輕身影,撐起了南稍門周邊的安全傘,築起了警民相擁的魚水橋,建起了“一室一站三隊”警務機制改革的先鋒隊。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劉李藝,作為這批年輕人裡的軍轉幹部,更是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警務站的工作對於他來說不像軍營生活那般嚴苛,卻意味著另一種挑戰與歷練。

說起劉李藝,警務站的同事都誇他特別有耐心,尤其是對老人和小孩,用“溫文爾雅”和“風度翩翩”來形容他最貼切了。

在初入警的日子裡,他主動學習法律知識、業務知識,跟著年長的民警學習群眾工作經驗,不到兩個月,他便能獨當一面,解決糾紛更是遊刃有餘。

他說:“在一線工作,重要的是調整好心態,面對群眾要多傾聽盡力幫助,對待嫌疑人要法言法語執法規範。”

劉李藝平時喜歡看書、畫畫,他把各種安全防範知識畫成一張張漫畫,共分十幾個系列複印了600份,張貼在警務站和社區裡,並做成電子版畫稿,通過微信群傳遞,讓群眾提高防範意識。

長安路的巡邏輕騎兵還有張佐軍、馬延軍、任國平、胡進寶、劉奇、潘亮,他們都當過刑警、社區民警,現在又在巡邏一線、警務站工作。

從守衛祖國的萬里邊疆,到巡邏盤查的大街小巷;從浴血沙場的槍林彈雨,到一線抓捕的英勇頑強;從保家衛國的綠色軍營,到守護平安的藍色警營,他們是脫下戎裝穿上警服的軍轉幹部,變化的是人生的角色,不變的是那無悔的忠誠和執著的進取心。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警花張亞婷

公安隊伍中有道亮麗的風景線,她們美麗堅韌、勇挑重擔,那是可愛的警花們,頭頂國徽、臉掛笑容,始終站在群眾身旁,用柔美和執著,用熱情和親切,展現出別樣的美麗。

若說警花有百種,那麼張亞婷便是一支向日葵,陽光、麻利、愛笑。

她是長安路派出所唯一的女社區民警,2004年從部隊轉業分配到派出所,先後幹過內勤、戶籍、社區警。

在管理西勘院社區的幾年裡,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關注轄區特殊老人;用責無旁貸的使命感,織密轄區防控網,盡心演繹精準服務。

關愛就在指環間。

“張戶籍,出大麻煩了,我母親不見了!這麼冷的天,現在都五點半了,怎麼辦啊?”社區居民小王的母親已八十歲,患有老年痴呆。

“你彆著急,先把你母親今天外出穿的衣服特徵告訴我,我來幫你。”

就這樣,張亞婷一會看視頻,一會與110指揮中心聯繫,一直忙到晚上9點半,小王的母親終於在雁塔區的翠華路上找到了。

小王的困難是解決了,但是,如何防止患痴呆病的老人走失呢?得知有一款防走失智能手環,張亞婷私人購買了一隻送給小王。

隨後,張亞婷又通過走訪調查,為自己掌握的孤寡老人和患有痴呆病的老人逐一送上防走失智能手環,並將老人們的家庭住址、聯繫方式放在手環內,即使走失,民警也可以通過手環第一時間將老人送回家。

此舉既關愛了特殊人群,也有效提升了民警的工作效率。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防範藏在執念間。

張亞婷管理的西勘院家屬院是個老舊社區,物防技防相對落後,入戶盜竊警情頻發,特別是2016年8月至10月,入戶盜竊發案3起。

張亞婷通過逐一上門回訪發現,3起入戶盜竊案的犯罪嫌疑人均採取攀爬下水管道的方式入戶作案。

張亞婷就小區治安狀況與物業公司負責人進行了溝通,但物業公司在經費上存在困難。

針對小區和物業公司現狀,張亞婷不等不靠,主動向派出所領導和社區領導彙報,積極爭取支持,通過多方協調,為西勘院家屬院安裝了140米防攀爬刺,並新增10個監控探頭,切實從源頭上消除了治安隱患。

自安裝防攀爬刺後,該社區至今未發一起入戶盜竊案。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八一”是一聲嘹亮的號角,“八一”是一首永恆的讚歌,“八一”是全體軍人的節日。

歲月匆匆,深情永存,從軍裝到警服,從青絲到白髮。

曾經厲兵秣馬,今朝秉公執法;曾經浴血沙場,今日走街串巷;

曾經枕戈待旦,當下視偵蹲守;

曾經救死扶傷,今天站“護學崗”。

如火的歲月,他們在軍營裡沸騰青春;如歌的時光,他們在警營裡負重前行。

不管走到哪裡,他們堅持“離隊不忘本、轉業不轉志、退役不褪色”。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 他们的人生依然如此“帅气”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