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五座大山:菸草、感染、飲食、肥胖、飲酒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預防癌症”,相信這類聖母雞湯式的關懷已是老生常談,大家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吧。很多人聽到這種消息已是不痛不癢,無非是炒冷飯。不就一週熬五天夜刷個劇、隔半小時抽根菸、只吃雞鴨魚肉嘛,多大點事兒。我感覺我身體倍兒棒啊。癌症離我還遙遠得很呢!

2017年,中國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綜合癌症死亡最相關的三大因素是吸菸(18.1%)、HBV感染(10.3%)、蔬菜水果攝入不足(6.9%)、肥胖(3.5%)、飲酒(3.1%);

防癌五座大山:菸草、感染、飲食、肥胖、飲酒

研究證明,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更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講真,無肉不歡的朋友們,是時候考慮下佛系飲食了。

可見,45%的癌症死亡與生活方式及感染相關。也就是說,通過避免這些生活方式和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暴露,需要更多促進體育鍛煉和健康飲食的措施行動起來,或可以避免126萬人因癌症死亡!癌症給中國人群帶來了極大負擔,不僅目前是中國人的首要死因,癌症負擔還可能因為癌症相關的生活方式和感染因素而進一步加重。

防癌五座大山:菸草、感染、飲食、肥胖、飲酒

【消化道腫瘤與生活飲食有關】

消化道癌症的發病與生活飲食習慣、遺傳因素有關。近年來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餐桌上的菜餚逐漸“重口味”,大魚大肉、醃製的嗆蟹、滾燙的火鍋都是癌症的致病因之一,加快了消化道癌症的流行趨勢。很多消化道的疾病都是吃出來的,通過飲食的調節、改變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消化道癌症。少肉少酒少燙食少醃食,學會管住嘴巴很重要,調節生活方式可減少20%患癌率。

一、食管癌——怕太燙

中國新疆哈薩克族居住地區喜歡飲用熱奶茶,一日數遍;東南沿海潮汕地區喝“功夫茶”,也是趁熱飲用,移居到新加坡的福建人後裔仍有喝熱飲的習慣,其食管癌的發病率高於不喝熱飲的廣東人;太行山區的大碗熱粥也是趁熱才吃……這些地區都是我國著名的食管癌高發區。更有調查顯示,61.2%的廈門人喜歡喝熱茶,而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均認為用溫度較高的熱水,茶的口感、香味較好。專家介紹,食管癌,恰恰就是廈門男性的第二大癌症。

防癌五座大山:菸草、感染、飲食、肥胖、飲酒

食管是消化道的第一站,它嬌嫩的黏膜很怕燙,只要食物的溫度超過60℃,黏膜就會被”燙傷”、脫落,這時我們不會感到任何不舒服,但如被過熱的食物反覆刺激,食管上的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被燙傷就可能形成食管炎,可形成淺表潰瘍,食管黏膜不斷自我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最終在不斷熱刺激下慢慢發生癌變。

二、胃癌——怕太鹹

東亞人群(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比較注重飲食烹調,喜吃美食佳餚,其胃癌發生率明顯高於歐美國家,曾經有報道,東亞人移民至歐美后胃癌發病率下降,這從一方面證明了飲食結構的變化與胃癌的關係。在胃癌患者身上往往能找到共同點:吃飯沒準點,飢一頓飽一頓;飲食偏鹹,常年愛吃醃製食品;都曾”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其中吃太多高鹽分食品,由於含有高濃度的亞硝酸鹽易誘發胃癌,並攝入食鹽濃度過高還會使胃排空減慢,增加其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延長致癌物與胃黏膜的接觸時間。

防癌五座大山:菸草、感染、飲食、肥胖、飲酒

三、腸癌——怕肉多

長期進食紅肉,即牛、豬、羊肉、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將大大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因為人體在消化這些食物時,產生的”膽酸”的代謝產物和膽固醇的代謝產物增多會對大腸黏膜上的腺瘤有強烈刺激。如果無肉不歡的飲食習慣不改變,經過5年~10年的刺激和發展,大腸黏膜上的腺瘤會發生癌變,最終形成大腸癌。

防癌五座大山:菸草、感染、飲食、肥胖、飲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