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4.0概念精闢,遠看30年 卻有人誤解,短視 溫教授不要沮喪

最近中國人民大學溫鐵軍教授,2015年10月份的一個講話發表,引起了廣泛的議論,有讚賞的,有歡迎的,但也有一些人目光短視,看不到長遠,說一些風涼話。

溫教授的這個講話,是在北京市密雲縣北莊鎮給農村幹部和農技人員講的。北莊鎮屬於密雲縣山區。最精闢之處在於,對農業1.0到4.0時代的劃分。

農業4.0概念精闢,遠看30年 卻有人誤解,短視 溫教授不要沮喪

宜昌市遠安縣翟家嶺,這裡山清水秀,古村落保存完好,成為市民的旅遊休閒之地。

他分析了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以及亞洲的農業情況。農業1.0是殖民化的結果,發展出來的就是大規模的農場,把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生產原材料,所以,可以叫做農業一產化的規模經濟,推行大農場為主,中國很多學農的人,在教科書上學到的都是要推行規模經濟,集約化大生產(實際上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我們一直忽略了一個事實,美國的大農場全部是外來的白人當農場主,他的原住民現在只剩下2%,而我們都是屬於亞洲原住民,要知道我們是原住民,我們不可能被外來殖民者消滅到只剩下2%(這一點很重要,千萬不要盲目學西方,我認為,這隻能在國營農場實行,比新疆,黑龍江等農墾國營農場)。

農業4.0概念精闢,遠看30年 卻有人誤解,短視 溫教授不要沮喪

農業2.0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工業的生產方式改造農業,叫做設施化農業,工廠化農業,中國現在是農業產業化,要在規模化和集約經營的基礎上,拉長產業鏈,形成農業的收益,這不僅在大多數國家都屬於虧損的,在歐洲一些國家和日本,二產化農業因為嚴重汙染,造成對資源環境的嚴重破壞,正處於退出階段。二產化農業留在農民手裡的收益一般不到10%,在中國,農業產業鏈中,農民得到收益,恐怕8%都達不到。所以說二產化農業對於我國來說仍然值得掂量,特別是在山區(敢於說真話,驚醒夢中人)。

農業4.0概念精闢,遠看30年 卻有人誤解,短視 溫教授不要沮喪

遠安縣翟家嶺古村落

農業3.0就是把農業和第三產業結合起來,首先是景觀,不要輕易破壞我們的山區景觀,要保持山清水秀,就有了發展景觀農業的條件,我們農村工作者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被那些外來資本,把我們的景觀破壞,尤其不要想著還可以搞農業2.0,農業1.0,在山區最適合的應該是農業3.0,就是自然資源跟景觀農業的結合。

農業4.0概念精闢,遠看30年 卻有人誤解,短視 溫教授不要沮喪

浙江有一個縣叫安吉縣,安吉縣的縣委書記很聰明,他說我們是山區,gdp你不能跟人家比,我們都比景觀條件,就要求到這來修路,不修直,不能搞那種大寬馬路,讓那些開車人走到那些景觀比較好的地方,給他留一個小停車場,讓他照相,他在這兒滯留的時間越長,他得在這吃飯,在這吃飯就變成農家樂,如果還能在這裡住宿,你就有住宿費了,那就可以實現成倍的增加消費的願望,如果我們搞工業化,那你就要把道路裁彎取直,讓他一下過去,還會有消費嗎?

農業4.0概念精闢,遠看30年 卻有人誤解,短視 溫教授不要沮喪

宜昌市遠安縣翟家嶺古村落就保存得比較好,形成了一個小景區,這樣的就屬於農業3.0,城裡人可以來休閒,旅遊,增加農民的收入。如果古村落被拆掉,搞得跟城裡一樣,都是鋼筋水泥,那城裡人認為沒有新意,他也就不會來。

農業4.0概念精闢,遠看30年 卻有人誤解,短視 溫教授不要沮喪

遠安縣翟家嶺古村落

農業4.0,需要與互聯網這個工具密切結合,加題材,綠化標誌,旅遊等等,由此把互聯網+搬進來,推進的就是農業4.0,這個工具和誰結合,和那些天天泡在網上的城市中產階級結合,這些人是我們未來發展農業4.0,綠色村莊的對象。

溫教授在講到農業4.0的時候,講解很全面,還舉了很多例子和方法,其中有一點我印象深刻,他叫分享農業,參與農業(這裡有一個觀念,是個經濟學上的觀念很重要,市民搞農業是不記代價的,他就要自己種,拿回去送給親戚朋友,三產農業休閒與旅遊成本是不按照農業投入產出來計算的,因為它的產出是一種精神產出,是無價的),這套搞法現在越幹越大,在全國已經搞了幾百家了。

農業4.0概念精闢,遠看30年 卻有人誤解,短視 溫教授不要沮喪

遠安縣翟家嶺古村落

接下來是要技術創新,搞社會參與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社會參與式的食品保障,根本不用商標,也不用標籤,什麼食品安全方式能達到這個體系保障水平。只要有自己參與就行,現在城裡老百姓不相信商場裡的綠色標籤,那是什麼呢,如果市民在這兒搞生產,既是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這些幹法把老外也引進來了,一家的一家人到這來種地,這裡的東西一定是最可靠的。

農業4.0概念精闢,遠看30年 卻有人誤解,短視 溫教授不要沮喪

溫教授的這個講話,對農業經營者很有啟發,一定要因地制宜的來學習,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辯論上面,對照實例,如果自己的條件與實例相符合,就可以去學,照做,就像遠安縣翟家嶺古村落那樣。

我時刻關注最新的農業經營理念和方法,不時的發表文章與大家交流,記得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