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中心城市闊步邁向「雙百」新時代

●截至2018年6月底,建成區面積已達95平方公里,人口數量已達102.5萬,城市的人口吸納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輻射帶動功能顯著增強,年底即將實現既定“雙百”目標

巴人故里,日新月異。在川東北大地上,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城市正加速崛起。寬敞整潔的道路,鱗次櫛比的樓宇,流光溢彩的街燈,鬱鬱蔥蔥的行道樹……山水環繞,綠樹成蔭,達州正以蓬勃的朝氣,書寫城市發展新輝煌。

2016年10月,市第四次黨代會首次提出“雙百”城市(2018年達州中心城市建成面積超100平方公里、承載人口超100萬的Ⅱ型大城市)目標。兩年來,達州市堅持“空間拓展與內涵提升並重”的工作基調,全面推進中心城市拓展“兩年攻堅計劃”。截至2018年6月底,建成區面積已達95平方公里,人口數量已達102.5萬,城市的人口吸納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輻射帶動功能顯著增強,年底即將實現既定“雙百”目標。

統籌規劃,繪就發展藍圖

市委、市政府堅持與時俱進,大手筆規劃,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大竹、宣漢、開江為圈點,以渠縣、萬源為兩翼,渝達陝、巴達萬和南大梁高速公路為發展軸,構建“一核一圈兩翼三軸”城鎮發展總體格局,多規合一統籌推進,主動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新態勢,利用“東向出川”優勢,推動構建形成“承東啟西融入成渝、連北貫南走向全國”的城市開放發展格局。

達州市以“五橋六路七大新區”規劃為抓手,拉大城市骨架,以“三山兩湖一河多點”規劃城市生態空間保護,以“北控、西擴、南拓、東進”為規劃發展要求,不斷完善北城濱江、馬踏洞、蓮花湖、三里坪、翠屏山、長田壩、河市等“七大新區”控詳規劃,制定中心城市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和“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實現控規覆蓋率達100%。

綠色發展,奏響生態主旋律

達州,群山環抱,州河環繞。在2010年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的基礎上,今年3月啟動“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堅持“山、水、林、湖、文”一體建設,按照“三區三線”和城市“雙修”要求,將蓮花湖生態溼地公園、塔沱濱江生態公園、大寨子公園、鹿鼎寨公園打造成為“四大城市綠心”,大力推進城市運動公園、北城濱江公園等項目建設,加快“一刻鐘公園圈”的構建以及橋樑、河道堤岸等節點立體綠化,實現綠化覆蓋率37.15%,城市綠地率34.8%;大抓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中心城區PM10、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同比下降23.4%、32.6%;“一河一策”推進汙染河流綜合治理、水汙染防治設施建設、飲用水環境治理和良好水體保護“四大行動”,實現出入境斷面水質(均值)和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雙100%,城市人居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功能完善,優化城市品質

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35.6億元,以塔沱、火車站、南壩、川鼓等“四大片區”和老城區為重點,推進棚戶改造工程和“緩堵保暢”工程,改造30837戶。加快水電氣網改造升級,深入實施“五治”工程。加快“鐵公水航”和城市交通建設,著力打造以達州為中心、通達八方的“放射狀”交通發展格局。建成“一橋三隧”,打通20多條斷頭路,優化公交線網,增加停車泊位,實現城市交通運轉暢通。將“巴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有機融入城市景觀,建成市規劃館、巴山大劇院、巴山書畫院、工青婦活動中心等“五館兩院一中心”,加快建設巴山文學院、515藝術創窟等文化設施;大力引進優質教育、醫療資源落戶達州,新建學校11所,成功引進成都嘉祥、實外、天立和綿陽、東辰4個優質民辦教育集團來達辦學,堅持以優質的醫療、教育等服務留住本地人、吸引外地人,讓城市充滿生機活力。

產業支撐,建設智慧城市

堅持兩化互動、產城融合。以“6+3”產業推動城市發展,今年上半年,實現能源化工、新材料、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農產品精深加工的“六大產業集群”增長10.3%;制定落實創新創業“20條”,2017年新登記市場主體3.55萬戶,總量達18.5萬戶;能源化工“千億產業集群”、新材料和智能製造兩個“百億產業集群”建設步伐穩步推進;秦巴物流園區、紅星美凱龍、羅浮城市廣場等“十億級”商貿區建成運行,物流、商貿、金融、文化、職教、信息“六大高地”加速形成。

重視“智慧達州”建設,緊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智慧達州”在政務、商務、民用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帶動建設智慧城市,堅持統籌物質資源、信息資源、智力資源,建設雲計算中心、智慧交通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城市發展正向規劃建設信息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市政管理智慧化邁進。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了把達州建設成為“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為達州市發展創造了新機遇,更是為達州中心城市邁入“雙百”新時代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程科 曹芮銘 王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