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書最有效?

魜溣


聽到過很多讀書推廣人和讀書達人說自己一年能讀300多本書,不僅能熟練的記住大部分內容還能運用從書中學到的知識。何曾幾時,我對他們的這些言論都嗤之以鼻,認為這是他們運作自己的一種手段,大量的吹噓自己的學識與見識廣罷了,但是當我接觸到《實用型閱讀指南》這本書時才明白,我原來才是那個井底之蛙,書原來可以這麼讀,知識原來可以記,原來只要方法運用得到書的價值就能發揮最大作用。

本書的作者大巖俊之在學生時期,是一個極其不愛讀書的人,同時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基本上等同於沒有。當然這件事情在他上班之後也沒有多大的轉變,偶然間他看到了改變他的一句話:“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在之後日子裡他開始學習各種的讀書法,參加各種研討會,最終在他創業之後,他成為了一名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的等能力的講師。

《實用性閱讀指南》說起來其實就是三個事:設立讀書目標、牢記書中內容、迅速行動起來。

設立讀書目標

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中,大部分的讀書多多少少的都帶有一些“功利性”,有的時候,我們是為了學習一下新的領域,有的時候我們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都需要掌握書中的內容,那麼問題來了,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是漫無目的地捧起一本書從頭讀到尾,但當你問他的時候,他也說不出來個什麼。這時候我們就要向自己提出幾個問題了,我們為什麼選擇了讀這本書,而不是其他一本?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因為在這上面有我想要了解的內容”、“因為這本書能提升我的工作技能”......是的,這些都是我們的“目的”性,但是當我們大部分人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這些“目標”都會變的模糊起來。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都有過學習新事物的經歷,當時你主動地學習和被動的學習哪個效率更高一些?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應該是主動吧。

我們閱讀書籍也是一樣,我們需要帶著目的性去閱讀,大巖俊之告訴我們說:“帶著主動的意識去行動會更加專注,因此也會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穫。”

牢記書中的內容

學會了設立讀書目標,我們就成功了一半了,當我們帶著目的去閱讀的時候,我們會主動地判斷書中的重點內容,哪些是我們需要的,哪些是我們不需要的。當我們找出了重點內容之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牢記書中的內容,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記住書中的內容呢?大巖俊之提出了“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閱讀”,這個方法讓我們在牢記的同時,還能提高我們的表達能力。在我們身邊有一種偉大的職業,那就是老師,不管你們發沒發現,我們都應該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老師掌握知識的程度很牢固,因為老師每天給我們授課前都會以向給我們講述為目的,反覆的閱讀書本和教材,直到給我們講述清楚,老師也牢牢地記住了這個知識點。正是由於老師“輸出”的機會多,所以老師就能記牢書中的知識點,反觀我們閱讀也是這個道理,“以向他人複述複述為前提來閱讀”,我們就能記牢書中的內容。

古人說過:“自己若要理解,就先教會別人!”

迅速行動起來

如果只是讀書,而不去行動,那麼說明只是把書本當做了“閱讀材料”,這本書的意義僅僅體現在了閱讀上,書是很多作者很多年來的經驗積累,不一定所有的東西都是適合我們,但是隻要有一點適合,我們就會有很大的收穫。所以當我們閱讀完一本書,我們要做的就是行動起來。

不論實際怎樣,行動起來總是困難的。但是,如果將目標細分成我們立刻就可以開始的小目標呢?很多時候,我們都將減肥放在嘴上,但是真真正正的堅持下來的人沒有幾個,那麼如果我們將目標細化成我一天跑400米,這個小目標是不是會更好完成一些?實驗證明:將長期目標換分為每天的小目標,人們會更加願意完成。我們將學到的內容實踐也是一樣,將行動步驟化為立刻就能開始的步驟,一點一點的去完成,就能迅速地行動起來了。

“通過閱讀書籍可以獲得知識,但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有效果。”

很多人都說閱讀何必這麼麻煩,閱讀是需要快樂的。這話沒錯,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提高,當我們運用學到的內容精進我們自己的時候,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快樂呢?希望你能運用學到的知識,實踐起來遇到更好的自己。


游泳的海貓


一切經得起再度閱讀的語言,

一定值得再度思索

——梭羅

2017年,準備公務員考試的時候,有個行測老師讓我記憶猶新——老師眼睛小、皮膚黑、頭髮少、個子還不高,但是,卻被評為網校最“帥”的老師。

老師說,長得個子矮不要緊,最可怕的是讓他能看起來更“矮”。所以,他用深入淺出的解題思路、幽默風趣的授課語言,讓學生喜歡他,讓學生感覺他精神高大

老師家庭經濟情況一般。隨著年齡的增大,經濟壓力也隨之加大。但他並不為此悲觀,他通過網校授課,足以讓他拿到一個不錯的年薪。對此,他常自我嘲諷:”我一年收入就能頂替父母幹10年了“。

有自知之明的老師都喜歡ppt授課,但他卻用ppt+視頻授課,而且很自信,這都源於他肚子裡的詩書,“詩書”的“氣”,給他帶來了鎮定、從容、自信,讓他人看起來,一下都能感到他的帥。

不能靠顏值吃飯、又不想靠力氣生存的他,靠才華實現了逆襲——從“矮窮醜”變成了“高富帥”。

(來自美國紐約的柴犬--波得黑,收入不菲的“男裝犬模”)

01

早在民國時期,面對內憂外患的社會情形下,眾多學者、人士,如胡適、蔡元培、林語堂、豐子愷、朱光潛等,就用柔肩扛下社會文化發展的重擔,分別就讀書方法上,闡述自己的經驗。

由於他們的學歷、性格、生活經歷各不相同,具體到讀書經驗上,也各不相同,難以挑選出讀書的標準方法。

於是,郭文彬先生就把眾多經驗彙集成一本小書——《怎樣讀書》,1935年出版於一心書店。

時至今日,社會早已變遷,新中國已經成立70餘年,全國各行業取得巨大發展。然而,讀書環境、讀書風氣卻日益堪憂,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並未在努力拼搏,有限的時間、注意力,被多元化的娛樂項目佔用,讀書的時間所剩寥寥無幾。

為此,在2012年5月,三年書店重新出版該書,試圖讓青年人與民國時期的大家來一場對話,為青年學子提供一些讀書方法。使讀書的青年人,通過這部小書,各取所需,尋找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同時也找到自己成長的道路。

這本小書的名稱來源也很”隨意“,就來自於胡適的文章《怎樣讀書》。

通過書名,你大概可以知道這本書,主要在講什麼了。

02

讀書方法很簡單,如胡適先生講的“四到”讀書法,與中學時期學英語的方法一樣,講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

眾所周知,書籍中的文章是一個個字拼湊而成的。讀書的你,可能會被不認識、不理解的字所阻礙,而逐漸喪失閱讀的信心。

首先,你要對文章的每個字,甚至每個字的書寫方法、筆畫數,都要一清二楚。否則,你就不會快速識別漢字,不會理解句子的意思,不會懂得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

回想小學一年級的語文作業,也就是寫字,重複寫。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桌子旁,拿著鉛筆,一筆一畫的在田字格中,慢吞吞的書寫漢字。

那時的我們,又挫又笨。可是不禁轉念一想,你又挫又笨的漢字、姿勢,其實就是為了長大後,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能一眼識別出字,甚至一口氣讀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

口到

閱讀,顧名思義,就是用眼睛看,再加上用嘴巴讀。

每本書籍、每篇文章、每個句子,不一定都是能看懂的,有時候,會需要回讀、復讀、朗讀,才能大概瞭解其中的意思。如胡適所說,唸書的功用能使我們瞭解每一句的構造,與各部分的關係。

其次,碰到經典的句子片段,需要你反覆朗讀、誦讀。每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特別是經過對一些精彩文章的熟讀、多讀,會對自己的寫作,產生良好的影響。比如說,在自己修改文章的過程中,自己會不經意的讀出來,通過朗讀,檢驗詞語、句子是否通順、符合邏輯;若發現不出問題,又想避免出醜,你就可以模仿精彩文章的寫作結構。

心到

碎片化時代,你的時間已經被小紅點、刷屏、頭條,分割的七零八碎。它們這些東西,會給你帶來及時反饋,促使腦部多巴胺的及時分泌,滿足自己獵奇、娛樂的慾望。給你看一個笑話,不用心去看,潛意識就能讓你哈哈大笑。

但你在學習看書的時候,就不能順著潛意識走,不能總讓消磨時間、娛樂意識作為你的讀書目的。你要有意識(你)控制潛意識(馬)的方向、速度,不能被潛意識(馬)帶偏了。

也就是說,就是要用心來讀書——刻意的控制潛意識,有意識的讀書。在寶貴的、有限的碎片化時間裡,通過讀書讓自己有所收穫,讓自己的時間,花費得有所價值。

手到

《怎樣讀書》這本小書中,提到最多的是,要高抬讀者的貴手。

首先要拿起筆,進行劃線,對於你認為有價值的句子、詞語,要用線段或者特殊符號標註。

其次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為了不讓自己花費的讀書時間白白流失,就要寫字,但寫什麼呢?

其一,將自己的舊知識與文中的觀點進行關聯,將之寫出來。

其二,要把你的不解、反對意見寫出來,用辯證思維加深理解,反問自己:文中的觀點是否刻意拿來用。

其三,找到每篇的邏輯主線,利用思維導圖將它畫出來。方便後期快速的回憶文章的梗概。如,通過思維導圖,簡單對《怎樣讀書》進行一個梳理。

其四,由於你的舊知識、新知識都是碎片化的,在大腦中是不成體系的。此時就要寫,通過寫文章輸出,按照一定的邏輯主線,將你認為有用的知識點進行串聯,以一篇文章的方式體現出來。

03

不過,看到《怎樣讀書》價值的同時,你也要避免入坑。

例如,書中不少文章都提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實,這是古代讀書人運用誇張的修辭方法,試圖給意志不堅的人一些讀書的動力。

事實卻恰恰相反,正是其誇大讀書的功效,成為了一些人放棄讀書的藉口,讀幾本書並不能馬上帶來實際的收益,進而使部分讀者會選擇“即時滿足”的娛樂項目,而放棄“延遲滿足”的讀書項目。

至此,如果你不知從何處下手,那麼可以刻先從“四到”讀書法開始,至於效果如何,至少胡適先生幫你證明過了。


冉茂睿Rise


第一個層次是戰略層次

在讀書之前,就要想好自己想去什麼地方,想得到什麼樣的理想結果。這是引導我們挑選書的不二法門。因為時間作為一種資源,是很寶貴的,不能濫讀,要把寶貴的時間資源應用於【你想去的地方,你想要的理想結果】。而讀書只是一條絕佳的途徑,想好這個,才可以談讀書,談什麼樣讀書最有效。好書多的是,人一輩子也讀不完,不是隻要好書就要讀,而是好書作為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的結果】的一種助益。或許有人會嘲笑說,這樣太功利了,讓嘲笑的人嘲笑,只有這樣讀書,才能落到實處,而不只是懸在空中。

個人視角,在這個層次要考慮清楚三個問題

  • 自己的能力圈

  • 自己的影響圈

  • 社會的要求

要尋找交集最大化,有時你不得不改變或調整自己的【能力圈、影響圈】去適應社會的要求。

白話說,就是在競爭的環境中,定位一個對於個人來說最有利的位置。

第二個層次是戰術層次

戰略層次講究的是定位,定位一個對於個人來說最有利的位置,因此戰略是持繼性的、一致性的。

而戰術層次,就是要靈活多變,你如何【以】最低成本、最少時間抵達那個位置。

對於讀書來說,就是要設計一些可落地的策略,這些策略都是要【聚集、緊緊圍繞】著自己的定位。

個人視角

  • 找出關鍵書籍,精讀、細讀,最後用自己的語言和符號去表述,然後交付知識

  • 構成知識體系,讀書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知識系統,這必然要跨越一些學科。

  • 最後看存量,圍繞著你的定位,你的知識存量【有多大】。自己心裡清楚,把存量做大,一旦存量做到一個層次,知識就會有增強反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存量會越增越快,這跟複利沒有兩樣。

  • 由知識體系整整出自己的認知框架,這個認知框架是可以隨手就用的東西,是由你的知識體系生成的。每個人的認知框架是不一致的。

分享自己畫的一張圖:


認知框架


讀書是個技術活

讀書有沒有效,有兩個標準衡量,在文章最後有答案,像兩把尺子。

讀書改變命運,大家好,我是大咖讀書會倪國宏,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讀書是當下社會很熱門的話題,題主這個問題提的很好,怎樣讀書最有效?這個問題強調的是效果,而不是看什麼書,怎們看書。我們看書就是為了改變,就是為了效果。

我讀書十幾年了,有時候斷斷續續,有時候細雨微風,有時候心潮澎湃,有時候萬分反感,最後總結出來了讀書的技巧和規律,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我開始讀的書很亂,歷史類,經典類,知音故事會也看過,應該比鳳姐還早,斷斷續續的,總想堅持每天讀書,讀更多的內容,卻很難做到,一般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後來,我讀到了《道德經》,裡面有這樣的話,道法自然。


我們幹什麼都要遵循自然規律,我此刻開悟,自然界狂風暴雨都是很猛但是短暫的,和風細雨卻堅持的更長久,我們做事也要遵循這個規律,讀書,鍛鍊都不應該一時心血來潮,猛練猛看。



於是我每天看一點點的書,開始幾行字,後來一頁兩頁,從過於不強迫自己,每天看一點點,不會有壓力,還能記得比較牢固,後來我讀書的同時開始鍛鍊,同樣的道理,每天幾個十幾個俯臥撐或者深蹲,一樣不會造成勞累和壓力,反而很輕鬆。

這就是我的讀書方法,說到效果呢,我覺得除了讀書的方法,選擇讀書的內容是很重要的,你選擇什麼樣的書,就會輸入什麼樣的信息,你就會接到什麼樣的命令,你就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行動。

我喜歡讀聖賢書《論語》《道德經》,這些屬於規律學,我也喜歡讀近代大咖的書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史玉柱自述》,李嘉誠讓我學會了勤奮,每天六點準時起床,史玉柱讓我學會了營銷。



你讀書有沒有效果,有兩點可以檢測。

第一:是不是行為上有所改變。

第二:有沒有提高收入。

如果做到這兩點你就是有效讀書,如果沒有,你只是在積累知識,單純的積累知識對你的人生沒有意義。

讀書改變命運,歡迎加入大咖讀書會,我是倪國宏。


大咖讀書會倪國宏


區別瀏覽與精讀

人這一輩子要讀的書很多,不可能每一本書都平均花費力氣,而且也不值得。 我自己的方式是把書分成兩大類:重要的和不重要的。


重要的書,不能追求速度,要以讀懂讀通為目標。必須看懂的書精讀,仔細地看,反覆看直到弄懂。這期間還要做筆記,找同學或老師一起討論,找專家請教。這些重要的書與自己的知識體系相關,教科書,老師佈置的參考書,重要文獻等都屬於這一類。

還有一類是不太重要的書。這一類書浩如煙海,你不確定它值不值得下功夫讀,但不看一遍又不知道該不該放棄。我的方法就是用瀏覽的方式讀。瀏覽方式讀書要事先修煉一下,養成抓住關鍵詞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一般而言,一本書拿到手,先看一下簡介,再看第一頁。幾乎所有的作者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讀者的心,吸引住眼球,所以都會在一本書的第一頁上下足功夫。第一頁寫的很糟糕的話,基本上就不值得讀了。

還有就是分章節讀。如果是某個專業領域的書都會有目錄,有分章節的標題。先看一下書的目錄可以挑出重點章節讀,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一些不重要的章節可以略過。也可以先翻一遍書,找到它的結論,再回過頭去看它是怎樣推論的,看作者是怎麼把那個結論圓出來。

當然,讀小說不用這麼讀。好的小說我都得控制一下節奏,怕讀太快了,一下子讀完了沒有這麼好的享受了。

讀書要讀經典

美國著名的文化普及作家房龍曾經說過,人類文明演進到今天,書籍的作用功不可沒。但是無論人類進化到什麼程度,都沒有必要把所有的書都讀一遍。真正對一個人有影響的書,從古到今加在一起也不過2000本左右。一個人一生中,讀了這2000本書就足夠了,不管你將來當學者還是當個有文化的閒人都是足夠的。


房龍說的這2000本書其實是指人類文化的經典。讀經典的好處是你可以省去搜尋和篩選的成本,在你尚不具備鑑別能力時用最優秀的大腦武裝自己。這就好比嬰兒出生以後選奶粉,選最有營養最安全的,而不致於撞上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

經典就是人類公認的最好的著作,這些書都是從古至今最優秀的作家和學者寫的,幾乎每一個專業領域都有。而且,這些經典著作都不是艱澀難懂的讀物。事實上,越是經典就越是通俗,好的著作就是要讓人讀懂的。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看不懂,當然,這是假設你能夠獲得最基本的基礎教育。

重要的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經常有人嘲笑書呆子,就是那些讀了許多書,卻不知人情世故、執行力很差的人。還有的人讀了很多書,但邏輯混亂,說出的話寫出的文章看上去就像沒有被格式化的電腦一樣混亂不堪。

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這樣的人往往都是沒有很好構建知識體系的人。

所謂構建知識體系,就是把自己零散的、個別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系統。就好比以前的老電腦在使用之前要格式化一樣。

大多數人在小學、中學學的東西基本上是知識的積累,這些知識隨著年齡增長和學習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是一種物理學意義上的變化,由少積多,學的是上大學所需要的必備知識。但是到了大學後,在你選擇的專業範圍內,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被格式化。所以大學與中學的學習完全不一樣,它不是物理學意義上的,不是數量的增加。而是化學變化,你的腦袋會嬗變出另外一些東西,會讓你有一種鳳凰涅磐一樣的感覺。

所以,不管你學什麼專業,都是知識格式化的過程,都是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我發現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明白這一點,過於糾結於本科學什麼專業。其實什麼專業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要完成自己知識體系的構建。


豬爸爸讀書


  • 噹噹網618,30萬圖書五折封頂;

  • 京東618:圖書勳章日,自營好書,疊勳章券300減160;

  • 淘寶雙11,全場圖書滿100減50,更有多重驚喜等著你;

  • 多抓魚,一年一度店慶,第一單包郵;

  • 相信每個愛讀書的人,到這個時刻又忍不住要剁手了。又可以好好囤一批書了。不過也有些人暗戳戳地發誓:“不讀完手頭這些書,絕不再買新書。”可是當系統提醒:“您預訂的圖書現在有貨了”,又忍不住把書放進了購物車,買單,暗喜。然後,又和一票朋友抱怨:“真是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呀。”

  • 如今的社會信息高速發展,每月上架的新書,萬千公眾號每天更新的文章,以及各種知識付費app的各類聽書、拆書欄目,可以說我們快要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沒了,很多人或多或少存在著知識焦慮:囤書、囤課,不停的學習,害怕時代拋棄自己的時候連聲再見都不說。

  • 那麼如何不被信息洪流淹沒呢?只有紮實掌握好閱讀技術,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和閱讀速度,為了產出而閱讀,獲取高質量的信息。日本教授原尻淳一所著《高效能閱讀》一書介紹了這種高效閱讀技術,正好可以為我們答疑解惑。

  • 原尻淳一,日本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畢業後先後在知名廣告公司及大型唱片公司任職,從事市場營銷、新品開發、諮詢、培訓領域多年,積累了深厚的第一手經驗。


  • 《高效能閱讀》一書,獨有的版式設計目錄結構,89條讀書技巧,每條均可獨立閱讀直接應用,讓閱讀由易到難;可以滿足不同水平的讀書者需求:初級閱讀篇、中級閱讀篇以及高級閱讀篇;原尻淳一教授將上百本讀書術書籍通讀一遍,將親測有效的內容總結在書中,書中隨處可見各類讀書術標題和作者,讓讀者可以像字典一樣方便查閱。


獨特設計讓讀書簡單


知書知面也知心


  • 最近在做主題閱讀,發現市面上大多閱讀類書籍都是灰白色封面為主,相同主題的書籍內容難免有相似之處,讀著讀著就有些倦怠了。當我拿到這本《高效能閱讀》時,眼前一亮,亮閃閃的紫色封面。重點是,看到封面也就基本瞭解了全書的脈絡。很多閱讀書籍都提到一點:通讀全書,從目錄瞭解全書結構。這本書的封面上直接印製了書中89條讀書筆記的標題,正所謂“知書知面也知心”。

你要的讀書技巧全在這裡


  • 《高效能閱讀》一書,共分七章89個讀書技巧,目錄按讀書技巧01……讀書技巧89編排,一目瞭然,好處一如果通讀,我們很容易瞭解自己的讀書進度;二每個讀書技巧都是獨立的,閱讀時對哪個技巧感興趣,可以直接翻到這裡讀完,然後立馬嘗試應用。

  • 比如讀書技巧01中,提到法國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 Daniel Pennac) 在著作 《宛如一部小說》中介紹的讀者權利十條:

不讀、跳讀、不讀完、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重讀、讀不擇書、讀不擇地、隨意選讀、朗讀、默讀的權利;

  • 以後讀書看不完,想看哪章看哪章,想躺著看還是坐著看,可是給自己找到理由了,這是你的讀者權利。

一張圖全書結構盡在掌握


  • 《高效能閱讀》一書,在目錄後放了一張讀書成長模式結構圖,橫向按讀者水平ABCD設計,縱向按技巧、主軸、環境分類,其中涉及的重點讀書技巧均有編號提示,讓我們直觀清晰瞭解全書的脈絡和作者思維主線,建議讀書之前先看下圖瞭解全書結構,閱讀過程中隨時翻看,把自己的想法與作者的思路進行對比,從不同角度理解書中內容;讀完全書之後再來回顧這張圖,加深理解,以便應用。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原尻淳一教授在《高效能閱讀》再版之際,擴大了本書的讀者對象,滿足不同水平讀者的需求,從初級、中級到高級階梯遞進,讀者在閱讀時可根據現狀自由選擇開啟閱讀的位置,也可以從興趣出發,想從哪裡讀起都可以,已經熟悉的技巧可以跳過。

讀書初級篇:遵循內在動機,培養讀書體質


  • 我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上學的目的是什麼?作家林望曾經提到:

不能把缺少內在動機的讀書強加於人。

內在動機是指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學習活動本身能使學生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百度百科

  • 原尻淳一教授曾在教學時觀察過,有內在動機的學生:琢磨怎麼達成自己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修煉自己的技能,形成產出,再投入,這樣循環讓學習引擎更強勁,所有這些都是內在動機的驅使。而沒有內在動機的學生:上學無目的,為了拿學分,知識不能為己所用,虛度大學時光。

  • 所以,讀書伊始,我們要遵循自己的內在動機,以好奇心為原點,從感興趣的書籍入手,建立起自己對讀書的興趣,從而逐步養成讀書體質。如果剛開始沒有興趣,試著從聽書、看TED演講開啟,平時多去參加讀書會,可以認識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去看一本書,同時讓自己有動力去讀書。


讀書中級篇:多讀多實踐,積累獨門秘籍


  • 在《高效能閱讀》一書中,原尻淳一教授提出一個問題,讓我們思考:我們為什麼要多讀書,尤其是商務人士閱讀書籍期刊,是為了獲得什麼?

  • 作為一個商科專業七年,商業領域從業十年人士,我認真思考了一下,為什麼要讀書?當我的工作出現難題了、技能出現短板了、思路進入瓶頸了,我都會選擇讀一些相關的書籍,一方面諮詢身邊的專業人士可能更快,但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有時自助更快,另一方面專業的書籍濃縮了作者多年的經驗與案例,更有系統性和普適性。讀一本書,可以體驗作者的人生,獲得作者的經驗與教訓。當然,書讀完了,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去實踐去驗證
    ,有所取捨並轉化成適合自己的方法和套路,這才是關鍵。
  • 原尻淳一教授,在書中提到了日本速讀研究第一人齊藤英治“三段火箭式讀書法”:

超速級:每頁2-5秒快速翻看。

理解級:閱讀“-”標記重要部分。

學習級:進一步深入消化前2個階段所標記的內容。

  • 方法看起來很簡單,關鍵去讀、多讀、多實踐,多總結,量變到質變是需要一個時間週期的,時間到了,相信你你已經積累了獨門秘籍。

讀書高級篇:水平垂直閱讀並用,形成自己的主場


  • 在職場中,有人走“通才”路線,在多領域都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比如企業的CEO;有人走“
    專才”路線,在特定的領域足夠專注,具備身後的技能和知識,業務上明顯優於其他人,比如技術骨幹。如果設定好自己職業目標,如何通過閱讀提高呢?
  • 原尻淳一教授從事市場營銷多年,《高效能閱讀》一書也是側重從商業思維角度總結如何高效讀書。他認為:

若想成為通才,需要在水平方向上閱讀所有專業領域的書籍--稱之為:水平型閱讀

若想成為專才,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領域的讀書是不可或缺--稱之為:垂直型閱讀

  • 商務人士應在特定領域積累經驗與教訓,儘量成為部分專才,不可或缺,獨當一面,建立好自己思考的主場,也就建立起自己的標準。這樣,當遇到問題時,就可以回到自己的主場去思考,去探尋解決辦法。
  • 在自己的主場積累一定程度後,向水平方向客場轉移,去看清不同領域互相關聯的本質。是否擁有自己的主場,人生的活法大不同。
  • 總結

  • 如果只是想通過一本書,讀幾本書就改變人生實現逆襲,那樣的概率大小了。所以有很多人在說,讀書有什麼用啊,書裡介紹的都是書一些方法技巧,看了也不能改變什麼;只是看當然改變不了什麼,讀書只是讓我們通過幾小時的時間,瞭解別人多年的經驗與心得,但是商業社會很少有拿來即用的經驗,這就需要我們把書中的理念結合自己的工作去實踐去驗證,從而轉換成適合自己的方法。

  • 原尻淳一教授通讀了百餘本讀書術相關書籍並實踐有效的方法,彙集成這樣一本書,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書中書,邊看邊實踐,對書中提到的感興趣的標題或作者再進行深入閱讀,加深理解。做了再說,不做,然並卵


進化喵


帶著解決特定問題的目的去讀書,最有效。


漫無目的地讀書,既浪費時間,又讀過就忘,實在不是划算的時間投資。


不止是實用類書籍要帶著目的讀,即便是消遣類的書籍,讀之前也應該先想好目的。比如讀《紅樓夢》,你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滿足一下長久以來積攢的那個願望--讀一下四大名著;你的目的可能是學習說話技巧;可能是研究書中的美食茶點;甚至可能是看看秦可卿的來龍去脈,因為你看了《百家講壇》中劉心武的講座,對秦可卿的好奇心爆棚。


帶著目的讀書,功利地讀書,是在現代社會的基本生存技能。


即便是帶著目的讀書,市場上的書你也是讀不完的,這就引出有效讀書第一招:選擇正確的書來讀。


除了水貨書略過不提,就一個你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兩種書可供選擇:普通書籍和經典書籍。


普通書籍可以略讀,直接找到跟問題相關的章節,相關章節中的段落也只看主題句,直到你鎖定了能幫助你解決問題的那部分內容,再視情況仔細閱讀。這是有效閱讀第二招,略讀。


有時我們會發現,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只讀一本書是不夠的,這就用到有效閱讀第三招:主題閱讀。把問題相關的書籍多找一些來,一起參照對比閱讀,形成我們自己的觀點,提煉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和原則。經過主題閱讀,我們解決這個特定問題的能力就會極大地提高。


有效閱讀第四招:拆解經典書籍。經典書籍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必然是因為它包含了一些普適的生存智慧,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做了提煉和昇華。所以,它可以幫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犯大的錯誤。


有效閱讀第五招:落筆記憶,避免重複。我們知道,書海無涯,時光易逝。讀過的書,要把重要的內容和啟發點記錄下來,落在筆頭。我們總是太相信自己的短期記憶,把它幻想成長期記憶,並一次次樂此不疲。丟掉幻想,把讀書中有價值的東西都寫下來吧。落筆就是加深記憶的過程,重溫筆記就是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的過程。


有效閱讀第六招:分享讀書成果。現在讀書類的社交平臺也有很多,把你讀書時的感悟分享出去,跟其他人互動,不但可以加深記憶,還能獲取到各種你意想不到的反饋,彌補你的認知缺憾,昇華你對一件事情的認知。


有效讀書的這幾個招式,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你讀書一定是為了功利性地解決什麼問題。哪怕是純消遣類的閱讀,也得為了解決問題的,比如精神空虛、生活平淡、壓力太大等。在功利性閱讀這個大前提下,我們其實自然而然就知道,怎麼閱讀才是最有效的了。


獵旗-翟越


讀書,是一門大學問。

初始,尋求好書,廣泛讀之,取一個“博”,尤其少年。精彩文章,大段甚至全文背誦,他會為你以後人生頓悟伏筆。

至青年,分類區別,尋求自己感興趣的書去讀,取一個“精”。人的精力畢竟有侷限,人要有進步和創造,須借鑑先人的傳承,接受自己最要的,才是務實人生。

至中年,要回讀,重溫好書,取一個“熬”,熬出精萃,完美自已,溫養性情,創造精彩。再溫過往,也就十分重要了。

至年暮


,讀書要像東北菜“亂燉”,宜取一個“亂”。至此時,人心已堅韌不拔,要啥書也讀,讀到淬盡糟粕始見金的雅境。人生始見返璞歸真,人老也可葆童心。

書生之見,不值方家一笑,權當笑料,請諸君子雅正


前身多半是梅花


有效地讀書,除了一些讀書的技巧以外,我認為有兩點最容易被忽視,一是要明確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二是要專心,並且養成好習慣。

做不到這兩點,讀書很難談得上有效。

1.一定要目標明確並且有所放棄。關於讀書,學到了關於閱讀和寫作的技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讀書能夠讓我目標越來越明確,而且懂得目標明確的重要性。

當你目標明確的時候,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花掉的每一分鐘時間都只想著更接近目標。甚至雙十一鋪天蓋地的紅包都不能打動你。必須在目標上聚焦聚焦再聚焦,放棄與目標無關的東西。

這裡面有兩層邏輯,一是讀書的目標要明確,也就是,讀書是為了什麼?提高自己,在某個方面成為專家,等等,這些都是讀書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讀書才能讀得進去,否則漫無目標地讀書,很難談得上有效。二是讀書的過程中,如何讀書的目標也要明確。這一個階段,讀什麼書,列個書單和進度,是否寫書評或拆書,等等,這是讀書過程中的目標。

2.要專心,並且養成好習慣。

對於讀書來說,專心最重要,不要看手機。讀書和寫作,是需要極其專心的工作。讀書不僅僅是讀,寫作也不僅僅是寫,進行這兩件事的時候,都必須要思考。一切不專心的行為,打斷的不是讀和寫,而是思考!

通常看書或者寫作的時候,我的手機都要調到靜音或者飛行模式。就是為了防止用手機看的時候,duangduang過來一條微信,鐺鐺蹦出一條廣告。我定力差,只能靠這種方式。

有效讀書,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這裡的好習慣指的是一些讀書的技巧,比如掌握速讀的技巧,比如養成記筆記的習慣等等。

離開校園以後,讀書沒有了功利目的,於是也越加散漫,好讀書不求甚解。通常是隨手拿起書,隨便翻到一頁,只注意發現有趣的觀點和新鮮的知識點,讀書的收穫也僅限於此,而對於作者的思想、觀點,書的提綱、體系,從來不去總結歸納。

而養成速讀、記筆記的習慣以後,現在讀書越來越注重整體性,更願意去抓住核心的觀點、思想,而不僅僅把眼睛只盯著那些有趣的點了。

這對於有效地閱讀和理解一本書非常有意義。

最後說一點自己,認真讀書以後,發現了自己的興趣。開始讀並嘗試寫書評的第一本書是陳嘉映的《何為良好生活——行之於途而應於心》,這是一部關於倫理學的書。作者用通俗的說理來講清楚倫理學的幾個核心問題。我興致濃濃地讀這本書,彷彿回到了大學時期沉浸於各類哲學著作中情景。


哲學是很好玩的。我想若是堅持寫書評及講書稿的話,通俗類的哲學書籍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蔚宇宙


1.定義什麼是有效。

什麼是有效?我理解的有效是最短的時間,獲取書中最多的有效內容,最大化的利用到實際生活中,就是俗話說的事半功倍。

2.如何變有效。

按有效的公式,同等時間同樣的吸收速度,看得快自然獲得的多;同樣的閱讀速度同樣的時間,吸收理解的快就收穫更多;同樣閱讀速度和吸收理解,花的時間多的效用大;再加上遺忘的速度。因此,讀書最有效是一個提高閱讀速度,提高理解能力,提高記憶力的綜合策略。

3.提高讀書速度和吸收能力。

推薦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和尼基·斯坦頓的《溝通聖經 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溝通聖經》中通過訓練眼動、增加視距、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幫助讀者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更是用一個筆記本指導管理從如何選書、建立購書清單、讀書和記錄到回顧和活用的整個閱讀生活,將有效閱讀發揮到極致。

4.提高記憶力。

推薦多米尼奧·奧布萊恩的《我最想要的記憶魔法書》,這是一本記憶力訓練手冊,也是作者多米尼奧·奧布萊恩從普通人變身世界記憶冠軍的心路歷程。書中介紹了聯想法、鏈條法,路徑記憶法,多米尼克系統,從初步擴充腦容量的常用方法升級到通過多米尼克系統、路徑能將世間萬物都編碼進大腦過目不忘。配合書中的練習方法和練習冊使用,大概可以抵禦住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吧!


通過提高閱讀速度、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多讀書少忘記,才能稱作全方位的有效的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