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園區「一票難求」,你以爲有了「門票」就完事兒了?

化工园区“一票难求”,你以为有了“门票”就完事儿了?

2017年以來,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環保督查力度的不斷加大,眾多的農藥、化肥生產企業開始著手從調整產品結構、優化工藝流程、科學規劃部局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而早日搬遷入駐統一規劃的化工園區則成為很多企業的首選。一時間,全國各大化工園區可謂是“一票難求”。目前,已經入駐各大化工園區的農藥、化肥企業不在少數。值得一提的是,化工園區的科學規劃和細節管理將對未來企業發展帶來最直接的影響。

化工园区“一票难求”,你以为有了“门票”就完事儿了?

化工園區化大勢所趨

“農藥行業走園區化發展道路是大勢所趨。農藥企業應根據發展需要,積極主動做好搬遷入園。”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引導農藥生產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回收率、減少汙染物產生、開發“三廢”治理技術設備等,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節約將是農藥行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做大做強中國農藥,必須從鼓勵和引導農藥企業入園抓起,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結構、提高整體水平,既有利於全行業“三廢”的綜合治理,有利於企業發展與技術升級,有利於發展循環經濟,有利於行業整合重組,更有利於政府強化對農藥生產企業的監管。

騰籠換鳥,化工園區釋放“集群效應”

化工园区“一票难求”,你以为有了“门票”就完事儿了?

記者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了解到,“十三五”以來,我國化工園區建設掀起了又一個高潮,進入了提質增效的新階段。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01家。其中,國家級61家、省級315家、地市級225家。

對此,一些業內專家紛紛表示,我國化工品種類紛繁,園區化是加速淘汰化工落後產能的有效手段,未來化工行業集中度將大幅提升。

“當前環保安全壓力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較小,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企業資金週轉困難。全國化工形勢面臨產能過剩、政策從嚴、市場波動、轉型加速的現實。化工產業園區的發展對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安徽省化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夏英彪認為,化工園區通過形成產業集群,可發揮集群效應,從而促進企業提升效益,做大做強。一是可使企業免去鉅額基礎設施及服務體系建設投入,方便運作、降低成本;二是在新技術和管理方面易於就近交流推廣,提高整體水平;三是可充分發揮土地、資金、水、電、氣、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的集聚效應;四是園區可對汙水等“三廢”進行統一綜合治理或循環利用,促進園區和整個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農藥企業進園區是政府多年來一直不懈倡導的。無論是從產業佈局還是產業結構來說,都對農藥產業自身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利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曹承宇在接受《中國農資》記者採訪時表示,農藥企業入駐化工園區是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尋求綠色發展的新突破。首先,化工園區可以為企業所排放的汙染物進行集中優化處理,從而降低企業生產環保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其次,通過園區深度處理後的汙染物,能夠重新被賦予新的功用價值;最後,將化工園區各企業連成一個整體,通過組織協調進行資源整合,最終實現綜合利用的目的。“農藥企業入駐化工園區是農藥產業發展的新拐點,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也是告別野蠻增長、發展綠色農業的有力支撐。”曹承宇說。

化工園區“遍地開花”, 突出“特色”是關鍵

據瞭解,雖然我國化工企業已呈現出向各種化工園區集聚發展的態勢,興起了一股化工園區的開發熱潮,發展速度很快。各地爭先恐後地建設化工園區,搶佔化工產業新一輪結構調整制高點。然而,目前隨著循環經濟、綠色產業等理念的提出,我國的化工園區也呈現出很多不足。

一是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從全國來看,化工園區的佈局和建設缺乏宏觀的引導和信息服務,出現了定位不明、盲目布點、重複建設現象,出現了“遍地開花”,大有一哄而上之勢。

二是產業結構趨同。雖然我國的化工園區生成方式有多種,但缺乏產業特色和區域分工,不利形成產業特色和核心競爭力,銷售對象一旦發生一點變化,不僅影響企業自身,還會影響原料生產企業,市場風險巨大,更不能適應上、下游產品一體化發展的產業發展趨勢,集聚效應、規模效應也無從淡起。

三是化工園區審批門檻抬高。關停化工企業是大環境所致,無法改變,對化工企業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招商門檻過高,對進入工業園區的企業設立了嚴格的環境准入“門檻”和退出機制,低產出、高排放的企業絕對禁止入園,同時對原有汙染較重的小化工廠分批淘汰。因環保要求未達標而被拒之門外的工業企業不佔少數。

四是創新能力弱,難以持續發展。我國化學工業散佈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企業規模小、佈局分散,企業所需的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都不充足,風險投資機制又不健全,因此研究與開發的能力較低,以至於產業界對科研與創新投入之少且呈下降趨勢,是我國當前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面臨的一個最為緊迫的問題。

今年4月,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發佈《中國化工園區在“十三五”環保政策下的發展報告》。報告指出,隨著環保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推進,各省化工企業的入園率將不斷提升,未來各化工園區的發展特點將越來越明顯。從區域來看,各區域化工園區經濟指標的差異將越來越大,新一輪的環保治理將由完全成熟的園區趨向成熟的發展中園區和欠成熟的園區蔓延,從地域上呈現由我國的東部,繼續向我國的北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蔓延。此外,未來各園區的產業特色將更加突出,將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出現。從單個園區來看,各園區將圍繞著自己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來發展,同時,將鼓勵和吸引環境友好型的、高附加值的產業,如新材料、新能源、高科技的產業;對於部分高汙染的行業,將繼續集中到園區發展,且園區的環保治理將更加嚴格。

“對於化工企業而言,‘退城進園’是最佳選擇,但化工園區也有待整頓、加強和完善。”夏英彪介紹說,安徽省國家及省級化工園區不多,大部分為市、縣化工集中區(個別鄉鎮也有集中區),距國家要求差距尚大。隨著國家政策和對化工園區的從嚴要求,建議政府和園區管委會在考慮建設規模、項目、佈局的同時,要充分考慮產品的安全性和安全空間,相互配套的一些硬件設施等。另外還要考慮到國情、省情和當地與企業的實際,企業既能搬得動,又能進得起,這樣對園區建設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企業“進區入園”意味著什麼?

化工园区“一票难求”,你以为有了“门票”就完事儿了?

在中央環保督查的重拳出擊下,入駐化工園區成為很多化工企業的最佳選擇,一時間,全國各大化工園區成為了“香餑餑”。那麼,企業“進區入園”究竟意味著什麼?

不是有了“保護傘”,而是進入了 “高壓區”

當下,有幸入園的企業誤認為,化工園區是企業的“保護傘”,不會再被關停。但是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全國化工園區的數量大幅增加,各大化工園區也成為了環保、安全監管的高壓區。

“現如今,化工園區對入駐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尤其在環保方面,是工業園選擇企業的重中之重。此外,安全對於農藥企業和化工園區來講就是懸在頭上的利劍,一旦出現事故,不堪設想。”河北威遠生化農藥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新兆介紹說,構建工業園安全生產管理長效機制,是企業乃至整個工業園區安全生產的迫切需求。自從企業入駐園區之後,安全方面的工作確實較以前嚴格了不少,在企業自身開展安全檢查的同時也聘請專業的團隊為企業安全生產築起高牆,此外,園區內安全生產管理部門也會定期對企業進行安全監管,加大安全生產培訓力度,協同並督促企業將安全隱患扼殺於襁褓之中。

與此同時,記者近日在走訪遼寧省相關化工研究科研機構、農藥企業和化工產業園區時瞭解到,遼寧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代表之一,現正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佈局,推動各個工業園區產業升級,打造出一批符合綠色環保理念的工業園區。為此,遼寧省農藥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忠清坦言:“企業和化工園區都應將‘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工作態度一以貫之,一絲不苟對待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

針對入園農藥企業的標準和要求,葫蘆島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沈勁松說:“從政府到企業都有一種共識,即對入園企業進行嚴格把關,考察綜合實力。入園企業項目不僅要符合國家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企業的環保和安全問題永遠是一個重中之中的話題。”沈勁松表示,我們將彙集化工、環保、安全領域的技術專家專門成立了企業入園測評小組,通過多角度指標分析,對入園企業進行嚴格把關,將環境汙染遏制在孕育期。同時,也希望入園企業抓住政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進一步推進自身的環境保護建設,為企業的發展算大賬、算長遠賬、算綜合賬。”

“農藥產業進駐化工園區就像一個加速器,加快了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很多便利。”曹承宇建議,企業可以在園區內相互借鑑與協作中共同發展。此外,園區亦將聯合專業技術力量雄厚的環保企業,通過對環保政策的及時解讀,針對園區內的農藥企業提供定製化、全產業鏈的環保服務,因地制宜地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環保服務,在降低企業生產風險、控制環保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進一步幫助農藥企業實現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

不合規須搬遷關停,倒逼企業向綠色發展

2018年是長江經濟帶化工汙染整治專項行動關鍵之年,也是長江沿岸化工園區命運起伏的一年。近兩年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針對長江生態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先後組織開展了6項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探索出一條以專項行動促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路徑。其中“長江經濟帶化工汙染整治專項行動”作為重要行動之一,尤其受到重點關注。

長江經濟帶的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要怎麼搬?出路在哪?近日,中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羅國三在京透露,通過摸底調查,官方已基本掌握了長江經濟帶化工園區、化工企業的情況,長江沿線環境敏感區域內尚存在的化工園區、化工企業,要在2018年6月底前依法撤銷;尚存在的排汙口,要在2018年6月底前依法取締。針對上述問題,官方日前已經拿出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羅國三表示,下一步在加強督察問責,紮實推進化工汙染專項整治的同時,官方將研究制定長效監管辦法,完善政策措施,始終保持嚴格監管的高壓態勢。

對此,江蘇省南通市化工醫藥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海濱表示,目前,江蘇省化工企業順應“長江一公里”的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的要求,即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一公里以內嚴禁新建重化工園區。因此,江蘇農藥企業既要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也有向外省搬遷、尋求合作發展的意願。“選擇一個綠色化工產業園是企業實現各產業板塊間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減少汙染和廢棄物排放,通過化工產業園內部的資源融合,共同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 張海濱說。

安徽華星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德軍告訴記者,公司現有兩個廠區,其中有一個廠區在長江一公里範圍以內,另一個廠區在一公里以外。一公里以內的廠區,雖然在發展層面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上新項目方面可能會遇到些阻礙,但目前並沒有打算搬遷到新的廠區去。其解決措施是關停一部分重汙染項目,從技術改造層面入手,替換一批綠色智能的新項目。“從長遠的發展角度考慮,有沒有考慮離開長江一公里這個敏感地帶?”記者問。劉德軍介紹說,我們對一公里之內的廠區專門出了方案:壓減重汙染,由綠色智能項目代替,這方面的改造雖然投資金額不大,但是我們需要得到政府真正的支持,不能一味地要求我關停汙染項目,我可以改造成綠色智能的、無汙染的,希望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在這方面,希望政府可以從本質性地解決環保問題,而我覺得距離不是本質問題,要從本質上環保,而不是距離上環保,政府切勿 “一刀切”。

入園不能急於求成,以免走彎路

化工园区“一票难求”,你以为有了“门票”就完事儿了?

有資料顯示,2017年6月,原農業部印發了《關於加強管理促進農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意見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包括優化產業佈局。到2020年,進入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的化學農藥原藥生產企業達到60%以上;到2025年,進入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的化學農藥原藥生產企業達到80%以上。

某資深業內人士忠告企業:“企業進區入園是大事,也是難事,千萬不能急於求成,關鍵是要做好園區的選擇和企業合理選址工作。目前,各種園區條件良莠不齊,企業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園區,必須明白園區的發展規劃、承載能力、配套政策等,只有知彼知己,才能少走彎路。”

入園提高准入門檻,行業洗牌加速

“目前,有很多小型農藥企業在搬遷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搬遷經費不足,產業升級乏力。為此,他們都積極展開與大型農藥企業對話,尋求合作,希望被兼併收購,通過彼此相互疊加的方式,擴大輻射和受益範圍,最終實現農藥產業升級轉型的目的。”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副總監劉衛國表示,在甄選收購企業的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因素是企業對環保和安全兩方面的投入,企業必須具備預處理設施,保障綠色生產。此外,企業的產品應具備良好發展前景,在當地市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今後農藥行業企業間將形成以共享、共建為原則的合作機制,在協作中努力成為農藥產業的轉型升級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

對此,劉新兆表示,在環保壓力的驅動下,國內外農化企業早已嗅到“行業洗牌加速”的味道,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兼併收購,聚集優勢,有力地推動農藥企業間的相互合作,進一步增強龍頭企業輻射能力。藉助搬遷入園這一良機提高行業准入門檻,推動產業有效整合和技術升級,促進農藥行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徹底改變我國農藥企業小而散的落後局面,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這是推動我國農藥行業發展的根本所在。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企業支持環保從嚴整治,支持政府打擊小、散、亂,支持藍天白雲保衛戰。嚴格審批將從源頭控制高汙染、高耗能企業的准入,園區准入門檻將進一步提高。環保整治對於合規合法的企業是一次提升競爭力的利好機遇,對於落後工藝、低質量發展和低環保成本投入的企業可能是一次滅頂之災。從長遠來看,通過調整,優質企業的壯大、低劣企業的淘汰會使市場進入有序規範軌道,更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化工园区“一票难求”,你以为有了“门票”就完事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