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在生死離別裡,最痛的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那份痛苦像負重前行的駱駝,無奈、默不作聲且走不出那“悲涼”的沙漠。

來到兒子的遺體前,聾啞人伍禮素放下一盒餃子,伍禮素的丈夫簡先華輕輕地說:“兒啊,今年你17歲,你媽給你煮了17個餃子,爸和你媽來送你最後一程。我兒醒不來了,但我兒還能‘活下去’……”

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尚雲霄 攝 冰冷的燈光透過雪白床單,映射在簡開新(小新)的遺體上,面對兒子小新的遺體,伍禮素只能發出“呃、啊”的哀嚎以及止不住的眼淚。

肅殺、淒涼,這一幕出現在西南醫院20層走廊盡頭的一間病房裡。7月8日,簡先華夫婦來到西南醫院與他們的兒子小新做最後的告別。

一張白紙上寫著“我們還能幫你們些什麼?”重慶紅十字會協調員李慶在循例問捐助者家屬。簡先華搖搖頭又點點頭:“希望受捐的人一定要救活,代替我兒好好的活!”

簡先華因為耳聾很少說話,即使說話,語調也異與常人,說這句話時他的語調聽起來依然奇怪,但聽得出,他說得十分堅定。

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小新曾經的病床。

尚雲霄攝 “無聲的噩耗”天崩地裂

小新一家住在合川區渭沱鎮荷葉村,父親簡先華49歲,和82歲的爺爺簡輝友都是二級聽力殘疾,只能說簡單的話語。母親伍禮素43歲,又聾又啞,只能發出“呃、啊”之類的聲音。獨子小新身體健康,他承載了這三世同堂所有的希望。

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7月8日,準備前往醫院做遺體告別的簡先華一家人在家吃了頓“團圓飯”。尚雲霄 攝

簡先華所種的4畝田地和社會低保是小新一家人所有經濟來源,加起來一個月也不足1500元,在親戚和鄰居的幫扶下,一家人勉強度日。小新16歲初中畢業後便輟學去重慶一家工廠上班,或多或少,每個月的收入基本都會寄給父親貼補家用。

不負所願,因為工作勤奮,常主動要求加班,短短一年,小新的工資便從800元漲到了3000餘元,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日子越來越順暢,簡先華常以兒子為傲。

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簡開新在醫院看到小新遺體時泣不成聲。尚雲霄 攝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這個家墜入深淵。2018年7月2日,小新因腦外傷死亡,這是小新初中畢業後離開家外出打工的第2年,他共往家裡寄回32690元。

7月2日下午4時許,簡先華夫婦正在家中包餃子,手機震動,小新的來電讓他們有些奇怪。因為知道父母聽不見,小新從不打電話回家,只發信息。

伍禮素連忙讓鄰居幫聽電話,鄰居驟變的臉色和泛紅的眼眶,讓伍禮素十分不安。看到鄰居寫下“小新死了”時,伍禮素崩潰了,撕心裂肺的哀嚎充斥著整棟樓,幾乎所有鄰里都被這驚天的哭喊引了出來。

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7月4日,伍禮素在器官捐獻宣傳欄前,時而哭泣時而呆滯。尚雲霄 攝

而這時,簡先華仍在家裡包著餃子,看著並沒有聲音的電視劇。

伍禮素幾乎是爬回了家,不知所措的簡先華看到伍禮素手中褶皺的字條也崩潰了,痛哭著撥通了親戚的電話用怪異的語調重複著“小新死了,小新死了……”

看到這一幕,門外圍觀的鄰居們都落淚了,有的人紅著眼眶攥緊拳頭敲打牆壁嘟囔著“怎麼會這樣”,有的人握緊身邊人的胳膊哽咽抽泣“娃娃還那麼小”,有的人索性泣不成聲……

7月4日下午,在親戚的陪同下,簡先華夫婦來到重慶西南醫院認領小新的遺體。

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伍禮素在簽署《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前呆滯許久,調解員李慶時而落淚。尚雲霄 攝

這次,夫婦二人悽慘的哀嚎聲傳遍了西南醫院的第20層。

大概2個小時後,癱坐在小新遺體旁的簡先華夫婦均已無力發聲,目光呆滯,彷彿整個人都失了魂。

“死”與“生”的擺渡人

李慶是重慶紅十字會的協調員,她目睹了這一切。即便目睹過數百次死亡,看到眼前這一幕,李慶仍是哽咽的說不出一句話,她只能蹲在二人身邊一直陪著他們,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

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簡先華夫婦準備與兒子做遺體告別,志願者列隊默哀。尚雲霄 攝

李慶等夫婦二人的情緒稍作緩和後,告訴二人,也許可以幫小新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

“大概4個小時後,我試著將情緒相對冷靜的伍禮素領去器官捐獻宣傳欄。起初伍禮素的眼神流露出一絲憤怒,看到我指在‘延續’二字後,才慢慢平靜下來。”李慶說,伍禮素站在器官捐獻宣傳欄前大概有2個小時,幾次小的啼哭,大部分時間她都是一聲不吭地盯著器官捐獻宣傳欄。

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獲取小新器官前,志願者以及參與手術的全部醫護人員集體默哀。尚雲霄 攝

簡先華夫婦輪番在器官捐獻宣傳欄前沉默、徘徊、流淚……3個小後,伍禮素看向李慶,指了指器官捐獻宣傳欄,點了點頭。

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母親喪子時的痛苦與絕望,以至於不知道如何安慰。向李慶點頭時,伍禮素的眼眶泛紅但眼神很堅定。

“工作中更重要的角色是陪伴者、安慰者,在別人人生中過不去的那個坎上出現,傾聽他們的願望……讓他們覺得有肩膀可靠,相信我會幫他們把事情處理得更好。” 李慶說,讓家屬在生離死別的那一刻,有一個安慰,哪怕能減輕他們一點點的痛苦,就夠了。

7月4日16時,重慶西南醫院20層一間醫生辦公室內,伍禮素面前擺著一份《重慶市遺體(角膜)捐獻志願登記表》和一支筆,身邊的李慶握著她的手。看著伍禮素,李慶想安慰卻說不出一句話,想哭卻不敢哭出聲,只是默默地陪伍禮素坐著。

“每次感觸最深的場景,就是家屬填寫登記表,簽字、摁上手印只需要短短几分鐘,但之前常需要數小時的心理準備,捐獻者家屬心裡可能經歷了千萬次的思緒轉變。”李慶說,在對面的她讀不出家屬心底的想法,卻能從家屬表情中看到更多的無奈和不捨,可能是對已經確定無法將親人從死亡線上拉回的無奈,還有即將分別的不捨。

李慶從開始協調捐獻到見證小新實施捐獻都全程參與了,她說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在醫院和患者之間、在生與死之間、在希望和絕望之間,為逝者與生者打通一條條通道,為生命搭橋,讓愛延續。

他能救12個人!聾啞夫婦捐獨子遺體望受助者替兒子

李慶安慰簡先華的姐姐。尚雲霄 攝

像李慶這樣做著器官和遺體捐獻協調員,在中國還有2000多名,他們被稱為生與死的“擺渡人”。

“當生命不可挽救時,捐獻器官讓生命延續”

7月9日08時許,在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的全程見證下,小新成功捐獻了1個心臟、1個肝臟、2個腎臟、2個肺臟,以及1對眼角膜、皮膚、骨骼和遺體。

據悉,小新捐獻的器官挽救了6個人的生命,讓2個人重見光明,他捐獻的皮膚、骨骼至少可以讓4個人重獲健康,小新的生命將在12個人身上得到延續,他是目前重慶市捐獻器官數和救治人數最多的捐獻者。

“中國每年約有30萬名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僅有1.6萬多人有機會獲得器官移植。當生命不可挽救時,自願、無償捐獻器官,讓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重慶市紅十字會宣傳外聯部副部長秦紅梅介紹,2012年,重慶市開始試點器官捐獻,到2015年,總共僅實現68例器官捐獻,從2016年開始,器官捐獻的數量開始快速增長,2016年實現81例,2017年實現109例,2018年到目前已經實現54例。

截至目前,重慶市共有3個捐獻遺體登記接受站,分別設於陸軍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志願捐獻遺體者,可到登記站領取《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重慶市遺體(角膜)捐獻志願登記表》並按照表格要求填寫。

有意捐獻人體器官的,可以登陸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www. codac.org.cn)或微信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進行線上登記。也可以到重慶市紅十字會在各區縣紅會、各遺體角膜接受單位和各大移植醫院設立的捐獻登記站進行書面登記。

詳情可諮詢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管理辦公室,電話:023-670847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