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訪渠刻「懿翁」印田黃石

劉訪渠刻「懿翁」印田黃石

清 吳昌碩為劉訪渠刻『懿翁』印

印文:“懿翁”

邊款:“乙未閏七月,秋暑初減。為訪渠先生刻”,“安吉,吳昌碩”

著錄:

1.《壽山石賞石—田黃石》福建美術出版社,2002年7月,P21;

2.《墨海探珠》,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安徽大學出版社,頁366,圖十二。

Qing Dynasty

A VERY FINE TIANHUANG STONE SEAL CARVED BY WU CHANGSHUO FOR LIU FANGQU

L: 2.5cm, w: 2.5cm, H: 6cm, Wt: 89g

估價RMB: 3,000,000-3,500,000

此方印章取材田黃,石質細膩溫潤,色澤金黃且黃中泛紅,為田黃中上乘者桔皮田黃是也。通體打磨精到,隨行雕就,光素無紋飾。素壁一面刻有“乙未閏七月,秋暑初減,為訪渠先生刻”,書尾落“安吉,吳昌碩”印章款。印面為方形,篆書“懿翁”二字。此外,本拍品盒內附有篆刻大師王北嶽先生題記,並作出高度評價,稱此印“誠可珍也”。

劉訪渠刻「懿翁」印田黃石

此拍品盒內有王北嶽題記

王北嶽,1926年生於河北省文安縣,原名澤恆,以字行,號子蒼。後定居臺灣。是臺灣老一輩的書法篆刻大家,1979年在臺創辦《印林》雜誌,曾任臺灣師範大學等四所大學的美術系教授,中華書道會、中華篆刻學會顧問,門下弟子眾多。

印面主人劉澤源(1862-1923),冊名士端,字訪渠,別署懿翁、淮南布衣,室名“誦抑軒”,故又號誦抑,安徽合肥人。晚清太學生、翰林院待詔,合肥李府總管。民國時,被國務總理段祺瑞、龔心湛聘任為國務院高等顧問。劉澤源曾歷時近十年整理、出資刊印《石翁臨禊敘書譜合冊》,從《合冊》和李審言《藥裡慵談》的互證中,可以知道劉氏曾於光緒乙巳年十一月(1905年10月)至江寧晤藏書家繆荃孫和李詳;於清宣統元年正月(1909年2月),晤端方;癸丑臘月(1914年1月)到上海晤鄭孝胥、劉慎詒、吳昌碩、李詳,都是請為《合冊》題跋。丙辰年春(1916年3月)到上海,期間,吳昌碩為《合冊》題跋,併為其刻“懿翁”、“訪渠”、“誦印軒”、“誦印”、“淮南布衣”五方印。

劉訪渠刻「懿翁」印田黃石

著錄:《壽山石賞石—田黃石》福建美術出版社,2002年7月,P21。

劉訪渠刻「懿翁」印田黃石

著錄:《墨海探珠》,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安徽大學出版社,頁366,圖十二。

吳昌碩作為海派書畫的領軍人物,提攜後進,扶持學子,加之劉澤源“以布衣遨遊公卿間,獲觀舊拓碑帖與名家墨跡甚廣”的經歷與吳昌碩早年在上海與吳平齋、吳大澄、潘祖蔭的交往甚為相似。1913年,吳昌碩已被推為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長,此時為一個後輩治印,並治五方,可見其對劉澤源的賞識。另外,《合冊》亦增加了吳先生年譜,以彌補1916年3月吳昌碩因染眼疾而不能為之遺憾。葛介屏先生幼時師從劉澤源學書有年,據其生前回憶,後吳昌碩為劉澤源治印共達50方之多。

劉訪渠刻「懿翁」印田黃石

拍品另面圖

沈石坪是安吳書風的繼承者,劉澤源則是安吳書風的推廣傳播者。劉澤源作為安吳書風的傳播者,是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的:首先劉澤源作為李府總管,經常往來京、津、江、浙、滬等地,是有相當經濟實力的,劉氏所用印章多為名家所刻,且材質多田黃、雞血等上等印材;其次劉澤源繼承和發揚了安吳書法且確有自己獨到之處,吳昌碩題《合冊》詩中說:“訪渠先生書法遒古,運腕得撥鐙法,終莫測其師承,先生亦秘不宣也。

今觀石翁老人所臨禊帖及書譜,飛動沈著,疏密相間,如讀晉楊泉草書歌,始知先生為老人之及門而包安吳再傳弟子,所以點畫波磔蓋有由來矣。缶學書未得古法,對此準繩,慚悚奚極!”;劉訪渠生活在李府這樣一個衣食無憂的特殊環境裡,並且與塾師馬其昶、張子開、劉啟琳等朝夕相處,與肥西士紳周家謙、周府館師丹徒李恩綬等名流過從甚密。交遊面廣,加之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的滋養,使其能悠遊於公卿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