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協議何以叫停美歐貿易戰?

一紙協議何以叫停美歐貿易戰?

■白明

就在中美貿易摩擦膠著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就緩和美歐貿易緊張關係達成協議。特朗普與歐盟居然可以在一夜之間“一笑泯恩仇”,這讓人似乎看不懂。特朗普到底用了什麼手段讓歐盟改弦更張了呢?

無論美歐之間的貿易摩擦是否上升到貿易戰的程度,一開始都是美國發起的。美國按照其《1962年貿易擴張法案》第232條規定發起調查的結果,單方面針對進口鋼加徵25%的關稅,對進口鋁加徵關稅10%的關稅。一開始,美國還將歐盟列入豁免名單,但歐盟似乎“不識相”,沒有與美國進行相關的貿易談判。於是乎,美國對歐盟也不客氣了。從6月1日開始,美國對從歐盟進口的鋼鋁產品也開始加徵關稅。當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對歐盟強調“中國是一個相關的有意思的例子。”為什麼有意思呢?因為他認為中國沒有把關稅當作不談判的藉口。事實上,就在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徵關稅後僅僅半個月,白宮公佈了修改後的對華加徵關稅清單,共涉及到1102個稅號商品。美國這種出爾反爾的舉動,難道不也很有意思嗎?白宮曾經對中國做得出來這種事,將來對歐盟也同樣做得出來。

作為歐美貿易戰的繫鈴人,在一段時間內美國並沒有急於解鈴,而是通過對於歐盟態度既“打”又“拉”,最終實現“美國優先”。從“打”的角度來看,歐盟是對美國出口鋼鐵最多的經濟體之一,對於鋼鋁產品加徵關稅,歐盟出臺了一份價值28億歐元的反制清單。而美國也不斷加碼,宣稱要根據232調查就汽車將加徵關稅。對此,歐盟駐美國大使戴維·奧沙利文甚至警告汽車關稅可能導致其他經濟體對美國約294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採取報復性措施。從“拉”的角度來看,歐盟雖然嘴上強硬,但也不得不考慮歐美貿易戰爆發後對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恐怕反制過程也同樣存在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問題。當然,美國為了爭取讓歐盟在中美貿易戰中不再“打醬油”而是站在美國一邊,也在許願,只要歐盟同意削減10%的汽車關稅,就可以換取美國的鋼鋁關稅豁免。

不過,歐盟也不會輕易被美國忽悠。儘管歐盟與中國之間也存在比較大的貿易摩擦,但採取措施還是比較慎重的。歐盟知道,在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高端製造業合作、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等方面中歐之間的共同利益更多。僅僅就在這次容克與特朗普會見的10天之前,7月16日,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中,雙方共同發表《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強調雙方視正在進行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最優先事務,是為雙方投資者建立和維護一個開放、可預期、公平和透明商業環境的關鍵。儘管這一次歐盟與美國之間在知識產權盜竊行為、強制性行為技術轉讓、工業補貼等問題上發聲相同,但並不能夠就此認為歐美雙方就此能夠攜手一致對付中國。

美國這次之所以對歐盟能夠網開一面,也是為了避免多線作戰這個兵家大忌。據悉,歐盟這一次同意進口更多的美國大豆,歐盟還同意就進口更多的美國液化天然氣而努力。顯然,這兩樣都是中國反制美國的大手筆。歐盟的這兩項承諾客觀上有助於緩解美國因中國反制而出現的被動。雖然美國政府剛剛決定拿出120億美元對因他國反制而利益受損的美國農民進行補貼,但這種臨時性補貼不足以讓美國農民找回失去的市場,歐盟的承諾此時似乎對美國來說能夠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不過,歐盟的兩項承諾聽起來很誘惑人,但做起來卻不容易。

從歐盟角度看,此番之所以能與美國達成貿易戰的“終戰協議”,除了受到美國方面的壓迫外,在很大程度上也與特朗普為歐盟畫一張大餅有關係,而這種大餅就是美歐均下調工業品關稅,最終美國與歐盟之間將所有關稅、壁壘和補貼都取消掉,也像歐日簽署經濟夥伴協定一樣,歐美之間能不能至少也來一個自貿協定?其實,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率先走進復甦通道,因歐債危機因素,歐盟國家經濟復甦緩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描繪出的大餅對歐盟來說具有很大誘惑性。不過,歐盟要知道,特朗普眼下只是答應在談判期間停止加徵關稅,潛臺詞就是如果談崩了關稅照舊要加。對於歐盟與美國之間達成的貿易協議,相信歐盟各國領導人會保留一份清醒。

眼下,歐美之間因一紙協議暫時握手言和,但一笑不等於泯恩仇,因為歐美各自的小算盤也不會讓這紙協議含金量更高。至於歐美之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看起來很美好,但想必不會很容易。否則,當初的TTIP早就問世了。至於歐盟有無可能加入美國的對抗中國陣營,關鍵要看美國能夠給歐盟什麼“甜頭”,至少現在看美國只能夠開出空頭支票,而與中國合作卻能夠讓歐盟獲得實實在在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