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定檔難、遭跳檔、慘下線……可這跟「限古令」有關係?

古装剧定档难、遭跳档、惨下线……可这跟“限古令”有关系?

傳媒大眼導讀

對電視劇圈而言,2018年算得上是“流年不利”,至今未有一部口碑收視的爆款出現。與每每總是能成功定檔播出的現實主義題材劇相比,古裝劇的播出之路確實顯得一波好幾折:好不容易拍完卻定不了檔,定檔了又慘遭跳檔,就算是轉為網播還可能播到一半又被下線整改……

古装剧定档难、遭跳档、惨下线……可这跟“限古令”有关系?

有人說這是最嚴“限古令”在發威,可這些劇集究竟都踩了哪些雷區?顯然值得拿來說說。

從定檔、延播到再定檔、再延播,

《如懿傳》這是把宮鬥戲演到了現實生活裡?

近日又有網傳《如懿傳》將定檔8月14日,且以周播的方式進行播出。作為一部90集的“鴻篇鉅製”,按周播的節奏怕是要播上個一年半載了吧?難怪網友們會紛紛表示:心累,追不起。當然更多被溜了多次的網友選擇堅定地等待官宣,只是不知道會不會又是一次“狼來了”的結局。

作為一部古裝IP劇,《如懿傳》自選角開始就新聞不斷,一直都是熱搜上的常客。早在2017年5月,該劇就已殺青。但拍完了也不等於就能播出,這話在《如懿傳》的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印證——2017年12月,該劇就曾官宣定檔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同時播出,可到了指定的日子播出的劇集卻換成了《一路繁花相送》。後來先是延期至1月,接著又遭推遲的理由是網傳的三審未過……

古装剧定档难、遭跳档、惨下线……可这跟“限古令”有关系?

事實上,對於這麼一部陣容豪華、天價打造的超級大劇來說,面臨的問題可不僅僅只是定檔——開拍起就爆出兩位主演高達1.5億的鉅額片酬,最終以廣電總局發佈的“限薪令”倉促收場。

然而更要命的,還是所謂的“抄襲風波”,2017年8月,匪我思存發微博稱《如懿傳》的作者編劇流瀲紫抄襲了她的多本小說,連錯別字都一樣。消息一出,隨即引來全網的一片聲討,更有網友製作了“調色板”以說明證據之確鑿。雖然流瀲紫一直都在否認抄襲,但匪我思存的維權態度卻非常堅決。

這些負面新聞的頻頻出現,無疑嚴重損耗了《如懿傳》的路人緣。而近期播出的《延禧攻略》的火熱勢頭,對《如懿傳》也有一定的影響。雖然兩部作品的風格並不相同,但畢竟取材相似,涉及到的歷史人物也基本相同。不得不承認的是,《延禧攻略》確實在這個相對敏感的時間節點上搶佔了先機。

從更名到演員風波,

《巴清傳》的遭遇可謂前所未見

在江蘇衛視2018年招商會上,古裝大戲《如懿傳》《贏天下》都在宣傳片花中出現,大有一較高下之勢。可時至今日,這對難姐難妹卻統統遭遇到播出難的棘手問題。

早在去年12月,由范冰冰主演的《贏天下》就已更名為《巴清傳》。按照當時業內人士的猜測,這或許是和廣電總局發佈的“限古令”不無關係。出於發行的考慮,劇方才臨時更改了劇名,可即便如此還是沒能幫助《巴清傳》成功定檔,至今宣傳海報的名字仍是《贏天下》。

古装剧定档难、遭跳档、惨下线……可这跟“限古令”有关系?

劇情方面存在的問題姑且不論,來自作品外部的種種不利因素也註定了《巴清傳》的命運多舛。這部原定於2018年1月中旬上檔江蘇、東方衛視的熱門大劇,卻因為主要演員馬蘇、高雲翔各自的花邊事件一再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直到“合同門”事件的曝光,算是徹底將該劇一腳踹下了萬丈懸崖,至今也再沒有官方定檔的消息傳出。

從播出時間到播出平臺的兩次“跳檔”,

讓就差臨門一腳的《天下長安》成了下一個謎

與《如懿傳》、《巴清傳》相比,《天下長安》明顯有著歷史正劇的畫風。該劇改編自董哲的小說《李世民:從玄武門到天下長安》,“明星陣容+歷史正劇”的架構讓該劇未播先火,成為今年最受期待的古裝劇之一。

今年5月初,劇方還宣佈《天下長安》將於5月10日接檔《陽光下的法庭》在央視一套播出。沒想到,屆時真正開播的卻是《樓外樓》。

在隨後的5月18日,出品方歡瑞世紀發佈聲明稱,“《天下長安》已按照主管部門反饋的意見完成修改,會按照原計劃在既定日期有序排播。”

古装剧定档难、遭跳档、惨下线……可这跟“限古令”有关系?

到了7月14日,《天下長安》官方連發三條微博,算是官宣了定檔消息:該劇將於7月16日登陸央視八套,每晚19:30兩集連播,而愛奇藝、優酷、騰訊等視頻平臺則將於15日起每晚20:00播放,VIP會員可搶先兩集收看。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次一定是雷打不動的定局時,7月15日晚卻突然有消息放出,稱該劇“暫不上線”,理由是“播出版本和上線時間安排的因素”。

雖然官方對“二度”跳檔並未給出任何解釋,但業內普遍將其歸咎於“先網後臺”的排播模式造成了網臺之間利益的無法協調,最終導致劇集難以如期開播。目前,隨著該劇的撤檔,央視八套播出了古裝劇《開封府》來頂替。而按照主管部門對古裝劇在黃金檔播出的配額限定來看,《天下長安》想在短期內再次登上央視八套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大熱之勢下卻突遭下架,

《天乩之白蛇傳說》這是什麼操作?

上星劇風波不斷,網劇也同樣不得太平。由楊紫、任嘉倫主演的傳奇魔幻劇《天乩之白蛇傳說》正在愛奇藝播得熱火朝天,卻在7月23日突遭下架。隨後愛奇藝發表聲明稱:“《天乩之白蛇傳說》已獲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因其內容需要調整,7月23日起暫時從愛奇藝平臺下線,後續上線時間另行通知,感謝大家關注。”

古装剧定档难、遭跳档、惨下线……可这跟“限古令”有关系?

要知道,該劇在愛奇藝播出以來,已收穫了超過10億的累計播放量,在豆瓣上也是今年少有的幾部評分人數過萬的作品,其社交媒體上的熱度更是難得一見。這樣一部頗具爆款之勢的作品被突然下架,讓不少網友一頭霧水。

對此,官方的回應也極不明確,只是表示內容需要調整,並未說出到底是存在哪些不妥的內容。於是各種猜測也隨之出現,甚至還與宗教問題扯上了關係。只是無論有多少說法,官方都沒有給出一個最終的定論。

縱觀上述四部劇集的遭遇就不難看出,所謂的“限古令”並不是導致這些作品無法正常播出的“罪魁禍首”,從抄襲疑雲到演員風波,從排播模式到劇集內容,各方面因素都可能是那個不該被觸碰的雷區,而這樣的結果不只與政策法規有關,還與作品本身在內容上存在的缺陷脫不開干係。

與其說古裝劇的受限甚至被禁是政策導向的結果,還不如說這是跟風複製惹的禍。當年一部《甄嬛傳》將古裝宮鬥劇推上了巔峰,隨後究竟一窩蜂似的出現了多少大女主類型劇,想必大家都看在眼裡。這種跟風之下的複製品,自然很難在市場上激起水花。

據媒體統計,從2011年到2018年5月,內地一共播出了307部古裝劇(含網劇),但其中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的精品劇僅有15部。對電視劇市場而言,政策只能起到引導作用,真正決定市場風向的,還是劇集本身能否擊中觀眾的痛點。而一味的粗製濫造,顯然才是造成諸多問題的“罪魁禍首”。

古装剧定档难、遭跳档、惨下线……可这跟“限古令”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