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拉開貧富差距的僅僅是能力?選擇大於努力是真的

最近很多同學問我,報考什麼專業能逆襲,問我不厭其煩。

你以為拉開貧富差距的僅僅是能力?選擇大於努力是真的

逆襲是自己的大腦思維方式,心理承受能力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個不是教出來的。

今天不談逆襲,我談談我觀察的那些讀了大學混得好的人和混得不好的人

所有人都在奮鬥,但是改變了命運的只是少數人。不要以為混的不好的人沒努力,混的不好的人一樣很努力,只是說有些人選擇錯了發展的城市,選擇錯了行業,選擇錯了公司,選擇錯了結婚對象。

這個是我觀察我大學同學們境遇的得出的結論。 大多數都混的一般。

但是也有一些新新行業比如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同學,收入不錯。

去北上深闖製造業就沒啥意思了。混的不好的同學更多的是婚姻拖後腿的,尤其是男的,自己還混得稀裡糊塗的就很早結婚,有了孩子,找的女方家裡經濟條件好就不說了,大部分找的並不好。養家餬口的重擔全落在他身上,人有了家庭經濟壓力,會變得特別短視,腦子都不開竅了,腦子不開竅的話,逆襲就全靠摸彩票了。

混職場,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升官(升職)工作是大部分人的歸宿,地球人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需要工作,創業並不適合所有人。既然進了職場,你的目標沒別的就是升職,當官,這個才是提高收入的唯一方法。普通員工的收入無法對抗通貨膨脹。那些幹到30多歲還是普通員工的。我都不知道他們再往後該怎麼辦? 我認識的兩個外企的,快40了,還是一線員工,一線員工年齡越大就越危險。大部人的工作經驗,行業經驗不值錢,工作經驗跟行業有關,有些行業是夕陽行業,低毛利行業,這些行業社會上不會因為你的行業經驗久,就給你開高價。並且你是底層員工,你掌握不了更有價值的核心信息,社交圈層也上不去,你的綜合視野競爭力得不到提升。隨著年齡增長,你在貶值。

逆襲都是趕上了變化,所謂機遇的本質就是迎合變化馬雲在浙江沒去做製造業,如果他當年開個廠也就沒他今天了。馬化騰也沒進機關當公務員,否則也沒他了。他們的崛起是迎合了互聯網時代的崛起,如果他們不幹互聯網幹傳統行業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呀,巨大的成功,能成為領袖級別的人,其實都是在變化中成就自己,這個說實話挺難的。

但是我們普通人一定要學會對新興事物保持興奮。要積極的去嘗試,不要抱著過去的觀念去看新興事物。

我有一個同學畢業去了房地產行業當策劃,年終獎25萬,不是她多厲害,是這個行業所有人都發了這麼多年終獎。

我進聯想,傳統制造行業,超額完成任務,全國5個優秀新人其中一個就有我,獎金也就是3千。人與人的能力差別真的是那麼大嗎?有些行業你就是再苦再累,你也賺不了幾個錢,因為全行業都那個收入標準。有些行業你就是屁股坐在那裡,只用跟著大盤走,就可以分到錢。人與人的差距有時候是因為自身素質拉開的,比如身體素質不好,精力不夠集中,智力水平達不到。但是更多的是,因為每個人受的外力不同,傳統的陳舊的行業沒有什麼發展了,個人又能有什麼發展。新的行業生機勃勃,拉著所有人走,一個是推一個是拉,發展速度能一樣麼?傳統行業裡我的同學,沒幾個混的好的。但願這些經驗之談,能給你們一點幫助和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