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投資上億元大橋僅通車4個月要翻修

   《法律與生活》綜合報道,中牟縣人文路跨賈魯河大橋由中電建路橋公司和水電十一局承建,2015年3月21號正式開工,投資上億元。在2018年3月20日凌晨正式通車。作為新的標誌性建築,該橋貫通了中牟新城區南北。

河南一投資上億元大橋僅通車4個月要翻修

  賈魯河大橋位於河南鄭州中牟縣綠博文化產業園區人文路與賈魯河交會處,工程總長890米,橋樑總長526米,寬55米,共佈置18根斜拉索,斜塔形式及高度在國內外均為罕見,寬度上為同類型橋樑亞洲之最。

  賈魯河大橋的設計靈感源自“箜篌引鳳”,暗合園區“引資”的寓意,是當地地標性建築。

  作為目前亞洲最寬的無背索斜塔斜拉結構橋,位於河南鄭州中牟縣的賈魯河大橋在建設之初就得到廣泛關注,一度被稱為鄭州新地標。據瞭解,賈魯河大橋的建造工程耗費近三年時間,花費資金上億元,在今年3月下旬正式通車。但近日,剛剛使用了4個月的大橋橋面卻出現了大量破損,需要重新翻修。

河南一投資上億元大橋僅通車4個月要翻修

  才投入使用四個月,耗費近三年時間,花費資金上億元的“明星橋”,卻因為橋面出現大量破損需要重新翻修,而重新進入大眾視野。一連串高大上的光環與破損的橋面形成了鮮明反差,這也是輿論格外關注的重要原因。

  一座投入使用才4個月的大橋出現橋面破損問題,往往會被大家扣上“豆腐渣工程”的帽子,而且矛頭會直指承建方。但賈魯河大橋承建方之一的水電十一局似乎不太願意背這個“黑鍋”。他們解釋稱,“賈魯河大橋設計限重55噸,超限車輛的頻繁駛入是導致橋面破損的主要原因”,並介紹“雖然賈魯河大橋是今年3月20號正式通車,但當時項目並沒有通過驗收”。

  承建方指出問題在大橋的管理方——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管理委員會。該管委會回應,超限車輛頻繁駛入以及未驗收先通車的確屬實。

  所以,儘管目前無法確定大橋是否存在危害使用安全的質量問題,但起碼在大橋的管理與維護方面,是有很大缺陷。明明大橋設計限重55噸,卻頻繁有超百噸的大貨車駛入,承建方多次反映情況,卻緣何被置之不理?要知道,超限車輛的駛入,不僅僅會造成橋面的破損,更可能危及橋體的安全。這種隱患絕非重新翻修能消除。

  關於未驗收先通車的反常之舉,管理方的解釋是“迫於進出中牟縣南北方向的通行壓力”。儘管理由看似正當,也實屬無奈,但一座大橋未經驗收,就意味著其安全性沒有得到最後確認,投入使用就等於是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而且未驗收先通車已經違背了《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等條例中“建設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的規定。理由再正當,破壞程序、違法違規的行為也不該實行。

  事已至此,相關職能部門有必要對橋體質量是否合格進行嚴格查驗,畢竟大橋並未通過驗收,不能等到重大事故發生,則事已晚矣。

  一座大橋往往是百年大計,不僅關係著民眾的出行方便,更關乎著民眾的出行安全,容不得半點安全隱患,必須要做到萬無一失。因而,對於賈魯河大橋這座“明星橋”,不僅要建好更要管理好。建好是基礎、前提,管理好方能確保大橋長久安全,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為了建好與管好,相關問責、追責則必不可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