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雲」歲月雜憶——養馬記

由於微信的普及,以前十分受歡迎的博客逐漸式微,為了怕辛辛苦苦寫的博文說沒就沒,昨天起開始將有些博文往我的微信公眾號轉移,昨天發了第一篇,反應良好,受此鼓勵,今天搬第二篇,這是我12年前寫的一篇博文,講的是當年下鄉時的故事。今年是上山下鄉50週年,回顧當年的知青歲月,真有說不出來的感覺。

「夏雲」歲月雜憶——養馬記

「夏雲」歲月雜憶——養馬記

養馬記

1969年9月5日從上海出發坐了3天火車,終於來到了黑龍江山河農場十分場。

從小住在大城市,初到山河農場,一切都十分新鮮,尤其是看到一匹匹馬在田野上來回奔馳,不覺心往神馳:“我要是能騎上一匹馬該有多好啊?”

依稀記得來農場時我好像是帶隊的,在歡迎大會上,作為上海知青代表,我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的發言,本是一個完美不錯的發言,不料在發言快結束時我將“火炕”誤讀成“火坑”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這著使我尷尬不已。然而瑕不掩瑜,由於總體稿子寫得不錯,領導在分配工作時竟然提議讓我搞宣傳。在當時這是一個美差,然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一口拒絕了。望著領導詫異的眼神,我提出了自己神往已久的念頭:“有沒有跟馬有關係的活?””

領導滿足了我的要求,我被分配到馬號工作,而這弻馬溫工作一干就是好幾年。

「夏雲」歲月雜憶——養馬記

但是實踐告訴我,養馬並不浪漫。

不算起圈、鍘草、烤豆餅、切豆餅等髒活累活,就算簡單的餵馬,如果你不掌握技巧,儘管馬槽裡堆滿了馬草,馬是死活不會將它吃完的,最終你只能被它活活氣死。

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跟馬鬥智鬥勇。一般是先在馬槽裡淺淺地放上馬草,等馬吃得差不多時,再添上第二批草,但此時馬已經不滿足沒有拌過麩料的馬草了,這個時候你必須適時地在馬草上添上麩皮並用泡豆餅的水進行攪拌,像哄小孩那樣誘使它儘量多吃,等到馬吃得差不多時,最後一道是精料大餐,將烘烤過的並浸泡過一晚的豆餅灑向馬槽,這時候馬號裡是一片歡快的吃草聲,不用多久,馬槽裡所有多草料全部被吃得乾乾淨淨。望著一匹匹鼓起圓圓肚子的馬,你覺得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夏雲」歲月雜憶——養馬記

在馬號工作ZHZJ是我的搭子,也是一個餵馬的高手,他手上的那根拌料棒就像一根魔術棍,在他的調教下一匹匹馬喂得肚圓膘壯。

然而對我而言,最頭痛的就是早上起來餵馬。數九寒冬,冰天雪地,凌晨三點你必須起床到馬號去餵馬,當你披著大衣,頂著寒風,握著手電,走進馬號,點燃馬燈,往往裡面的狀況讓你火冒三丈:發情的馬騎在雌馬身上,渾身冒汗,而受驚的雌馬則不停地掙扎,整個馬號一片狼藉,馬槽被掀翻在地,幾十匹馬擠著一團,韁繩胡亂地拖在地上……

面對這種情況,首先頭腦要冷清,千萬不能驚慌失措。通常的做法,第一是拿起鞭子打那肇事的馬,把馬趕出馬廄,然後兩個人將掀翻的馬槽扶起擺正。再迅速地在馬槽上添上草料,此時受驚擠成一團的馬會立刻回覆原位,這時候你可以拾起散落地上地韁繩將馬一匹匹重新套上繫好。此事做完,你再走出馬號,拿起馬鞭將在外面肇事馬趕進屋內,重新將馬套上籠頭,繫上韁繩。

往往經過這番折騰,你已經是雙手沾滿裡馬糞,全身冒汗,氣喘吁吁……當然這種情況不是天天能發生,但是一個星期碰到一次就已經夠你受了。

碰到這種情況,我的經驗是,第一頭腦要冷靜,要按部就班操作,否則會亂套;第二,要不怕髒,這種情況下,馬的韁繩必然脫落在地沾滿馬糞,此時再要乾淨也是沒有辦法的;第三,會揮馬鞭,如果你掌握不了這個本事,打不響,打不狠,發情馬匹是不會聽你使喚的。我引以自豪的是,經過幾年的鍛鍊,我練就了一手揮鞭的好本事,儘管自始至終沒有當過車老闆,趕過馬車。

關於養馬的故事還有很多,以後有時間再寫。

(寫於2006年8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