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從小沒做過家務……」「阿姨,我也是!」

朋友第一次去男友家見父母。男友父母非常熱情,準備的飯菜也相當豐盛。看得出來,他們對朋友很滿意。

飯後,男友的母親抓住朋友的手不放,親切地拉著她坐在沙發上聊天。

不過,聊著聊著,朋友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

“我兒子膽子小,天一黑就不敢出門了”

“我兒子不喜歡吃冷飯,最好下班回來飯菜剛好上桌”

“我兒子睡眠不太好,晚上不能睡太晚,早上也不能起得太早”

……

聽了半天,男友母親的話總結起來就一句話:我兒子還是個寶寶,需要人無微不至的照顧。

她還講了兒子十幾歲時的一件糗事。有一次,他們有急事需要出去,留兒子一個人在家。中午沒人做飯,兒子只好煮方便麵充飢,調料全部放了進去,卻仍覺得淡而無味。

“我兒子從小沒做過家務……”“阿姨,我也是!”

父母回來後才找到原因:一包調料放進煮麵的那麼一大鍋水裡當然不會有味道了。

“我兒子從小沒做過家務,煮個方便麵都不會呢!”男友的母親哈哈大笑著說,語氣中竟有一絲驕傲。

朋友當時就按捺不住了,誰還不是個寶寶呢!誰在家裡不是爸爸疼媽媽愛,含在嘴裡、捧在手裡被養大的?

你願意把兒子當寶寶,繼續給他全方位的照顧,別人管不著。

但是,當他走進婚姻,成為別人老公的那一刻,就應該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成年人了,就該與另一半盡力撐起一個家。而不是繼續做寶寶,等著別人來照顧。

他迎娶進門的是妻子,而不是保姆或者另一個老媽子!

-02-

想起以前在書上看過的一個故事。

有個老太太對鄰居抱怨自己剛進門的兒媳。說她太懶,每天早上睡懶覺,還支使兒子替她做各種事。

總之,在老太太眼裡,兒媳婦一無是處。

鄰居沒有接話,只是突然問:“聽說你女兒在婆家過得很幸福?”

“對呀!我這女兒命好,找了個好老公。只要休息,她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家裡什麼事都不用她操心。有時候,她懶得起床,老公會把飯給她端到床前呢!”老太太開心地笑著說。

鄰居笑了笑說:“你家的兒媳婦也是別人家的女兒呀!”

老太太一下子愣住了。

很多人都喜歡標榜,會把兒媳婦當做親女兒對待。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更多的人還會帶著敵意或者挑剔的眼光,對兒媳婦各種“高標準,嚴要求”,怕兒子受媳婦的委屈,怕兒子吃虧,怕兒子多做一點事情……

其實,婆媳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擔心兒子會受媳婦的氣,更不要和兒媳比付出。

她不是你的敵人,更不是兒子的敵人。她是打算和你的兒子共度一生的“戰友”,她讓你的兒子做任何事情,哪怕在你看來再不合理、再不公平,都是他們夫妻之間的事情。

與你沒有關係,或者說,沒有直接的關係。

兒子受一點苦一點累,沒什麼大不了。兒媳婦為你兒子、為他們的小家所受的苦累,也許比你看到的要多得多。

-03-

《少年說》有一期節目,是一個乖乖女對媽媽的吶喊。

這個女孩說,媽媽在家裡總是對她說,女孩子要多做家務。所以家裡洗衣服、洗碗、整理房間等等家務都是她來做。

有時候,她想休息一下,媽媽就會說:你以後嫁人了難道還讓你老公來幫你做家務嗎?難道還讓你老公幫你做飯嗎?

女孩大聲反問說:“我老公為什麼就不能幫我做家務呢?”

對呀!為什麼不呢!

我們早就提倡了男女平等,為什麼還會有人認為男性不能做家務?腐朽的封建社會早就推翻了多少年,為什麼在很多人心裡還存在著男尊女卑的思想?

如果這位媽媽家裡還有一個兒子,可想而知,在她這種觀念的耳濡目染下,兒子長大後會如何對待做家務的事情?

這其實也是當下社會一種無法忽視的現狀。在很多婚姻中,家務無人願做,是現在家庭的一個痛點。而這和父母從小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我兒子從小沒做過家務……”“阿姨,我也是!”

正如節目中主持人所說,男孩女孩都得學做家務,這是為了保證未來人生的獨立和自由,而不是取悅別人的工具。

夫妻兩個人一起分擔家務,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不僅不會影響感情,反而會讓夫妻關係更加親密。

所以,做父母的完全沒必要操心,更不必怕兒子吃虧,而對兒媳婦橫眉冷對。

-04-

對了,上面提到的我的那個朋友的男友,其實並不是他的母親說的那樣嬌氣。

至少在朋友的感受中,他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懂得關心照顧別人的成熟的男人。

所以,在聽到男友母親說“我兒子從小沒做過家務”時,她笑著回應:“阿姨,我也是。不過以後我們可以一起學習,一起努力把家打理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