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蒸文化興起 蒸箱晉升爲廚房「新六大件」

中國人偏愛“蒸”文化由來已久,在中華千年美食文化中素有“無菜不蒸”之說。據中國烹飪協會與營養學會論證,蒸是最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保留食物營養的烹飪方式,隔水而蒸的烹飪技法既能保持食材最初的營養,又能體現歷史綿長的中化飲食文化。

為了更好的將“蒸”的文化結合進“現代廚房”,蒸箱產品便應運而生。

本土蒸文化興起 蒸箱晉升為廚房“新六大件”

蒸箱是一種現代烹飪設備,用動態水平衡技術,烹飪過程能保留食物的原有營養成分。簡單的說,蒸箱和傳統蒸鍋原理類似,都是運用蒸汽對食物進行加熱。而如今,在品質生活需求與日俱增的情況下,蒸箱這一源於東方“蒸文化”的高端廚電也開始嶄露頭角。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廚電市場接近千億規模,其中煙灶消品類實現銷售量6603萬臺,同比增長2.5%,實現銷售額683.6億元,同比增長9.0%;嵌入蒸箱銷量達53.8萬臺,同比增長56%,實現銷售額34.0億元,同比增長55.7%。根據預測,2018年,蒸箱銷售還將保持50%以上的增長。可以預見,未來幾年蒸箱產品將成為繼洗碗機之後,又一快速興起的廚電新品類。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在“2018中國蒸箱消費普及活動”上曾表示,近年來廚電市場快速增長,尤以蒸箱類發展勢頭喜人。各品牌紛紛加大投資、擴產增量,同時蒸箱的品質和品類也得到很大提升,以煙灶洗、微蒸烤為代表的廚電產品有望成為中國廚房“新六大件”。

蒸箱相比於蒸鍋,存在哪些優勢?

實際上,蒸箱產品的使用需求,對於中國消費者並不陌生。前文提到,蒸箱與蒸鍋的原理類似,甚至可以說蒸箱本質上是蒸鍋在現代科技下的一種升級與迭代。

首先是健康程度上,在通過“蒸”,讓食物清淡可口,保證食物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蒸箱還可以針對不同食材給出相應的模式設計,魚類、蔬果、肉類等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溫度,最大程度的鎖住食物營養,這一點是蒸鍋單純的持續沸騰所不能比擬的。

其次,在能耗量上,蒸箱的蒸汽是不會排出的,一方面不會造成廚房熱氣騰騰,另一方面也是保證了熱量不擴散,節省了能源。

在口感上,有過廚房經驗的人都知道,蒸的時候,在蒸鍋上方容易出現冷凝水,低落到食物上會破壞食物的口感。而蒸箱循環加熱的方式,就避免了水蒸氣在頂部凝結,從而讓食物的口感更好。

最後,則是在操作的難易程度上,蒸鍋不能離人,萬一出現乾鍋的話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蒸箱對於這個問題,很好的進行了解決。蒸箱有可視窗,隨時可以關注裡面的情況,同時蒸箱在工作的時間裡,水箱隨時為蒸箱提供了水。如果出現了缺水現象,蒸箱會隨時報警,提醒使用人加水,很好的保證了安全,且無需過多的人工干預。特別是如今不少蒸箱,都搭載有智能化功能,操作更加便利。

總而言之,蒸箱在“蒸”文化上體現出的優勢要遠遠高於蒸鍋,不僅容量更大、隔熱更好、節能環保、營養健康而且操作簡單、還一箱多用。而嵌入式的外觀設計,也更加符合現代廚房的家裝風格。

市場尚處“初級階段”,還需增強普及型認知

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就是,“蒸箱的好是不言而喻的,只是許多消費者還並不十分了解蒸箱產品,等了解了也就購買了”,這句話道出了蒸箱產品廣闊的未來市場,也道出了產品認知亟待增強的市場現狀。

確實,就目前的市場而言,蒸箱還沒有燃氣灶那麼高的接受程度,產業仍處於消費普及的“初級階段”,消費者對蒸箱產品的瞭解還遠遠不夠,對蒸文化的需求還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2018中國蒸箱消費普及活動”上也提到,雖然當下蒸箱市場勢頭良好,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如家庭保有率低,產品主要通過口碑傳播;同時消費者接觸較少,產品認知度低等。她希望,未來行業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實現蒸箱產品的普及型認知。

值得欣喜的是,許多數主流企業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並開始大力佈局與推廣蒸箱產品:如方太,推出搭載110℃雙蒸汽循環技術的蒸箱產品,以110℃高溫蒸汽滲透食材,通過高密度蒸汽使食物快速成熟、軟糯,充足的新鮮蒸汽對食物進行加熱,難蒸熟的食材也可輕鬆蒸透;如老闆電器,主推防冷凝水滴落的蒸箱產品,蒸箱底部採用雙核加熱,配合頂部U形加熱帶,保證箱體內溫度均勻,蒸汽上升後不會產生冷凝水滴落,同時搭載ROKI智能烹飪系統,可實現遠程遙控,系統還內置有海量菜譜,人性十足。如華帝,主打壓力蒸產品,通過增加“微壓力”,可以加速烹飪進程,縮短時間,同時有助於鎖住營養。在烹飪效果上,相比無壓力電蒸箱效果要好得多。此外,還包括美的蒸箱的智能化操作、帥康的智能變頻加熱技術、海爾力推的蒸烤一體結合等等。

相信,在這些主流品牌與行業的共同推動下,中國蒸箱市場將加速進入普及發展時期,行業規模也無疑將得到再次升級,蒸箱這一“新風口”,漸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