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微信和QQ這麼努力,卻沒能走向全球?

手機用戶77198499147


老外吐槽微信海外版:與國際趨勢脫軌,不考慮外國人習慣。


大概一個月前,我正在紐約拜訪一位對技術很在行的朋友。作為一個地道的“嚐鮮者”,從照明到空調乃至於洗碗機,他的整個家都是用Amazon Echo語音控制的。對於消費級技術,幾乎每一個趨勢他都有深刻的見解,而他的工作是專門給一家快速成長的技術初創企業優化用戶體驗。

幾年前在北京見面後,我們就一直保持朋友關係,當時他是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學中文。此後他回到了美國,我們主要是靠微信保持聯絡,可如果由他選的話,我們也許會用不同的聊天應用。

他向我解釋說:“App設計工作做得越多,微信就越讓我感到不爽,因為我總會留意到越來越多的瑕疵。尤其考慮到它的用戶數之多,他們真的應該提供比現在更好的用戶體驗。”

的確,他不是唯一一個使用微信有麻煩的人,並且有情況表明,這款App未能吸引那些不跟中國人經常溝通的外國人。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中國的人來說,使用微信已經很自然了,往往注意不到其中的一些瑕疵,就像魚意識不到自己在水中游泳一樣。以下列舉其中的一些關鍵問題,也許可以為微信在中國市場以外舉步維艱提供一些洞察:

本地存儲

微信的所有消息都是存儲在設備本地的。這意味著,當你購買新手機或者在新設備登錄微信時,你以前的消息必須手動轉移過去,而不是可以通過雲端全部訪問到。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相關的煩惱,而如果你的手機丟了或者被盜的話,所有數據都會丟失,這就很危險了。微信聲稱這是出於隱私的考慮,但這又讓我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安全、隱私以及透明度

跟很多其他的聊天應用不一樣,微信並不提供端到端加密(e2ee)相反,他們採用的是加密傳輸,也就是說用戶與微信服務器之間的消息是加密的。使用e2ee加密的時候,消息從離開發送方設備那一刻起到抵達接收方設備時都是亂碼,只有接收方的設備擁有解密消息的數字“密鑰”。對於像微信這樣不使用e2ee的聊天應用來說,第二個“密鑰”是放在公司服務器上面的,這樣他們就能解密使用其平臺的消息。雖說甚至e2ee也不是100%的無法破解,但不用的話就會多一個隱患點,可能令消息的安全性受損。密鑰越多,別人攻擊的手段就越多。

在 Amnesty 發佈的2016用戶隱私保護榜單中,微信的排名可以說是非常不好了:

多設備的不便

對大多數人來說,用計算機鍵盤敲字比用手機輸入方便得多,所以如果有的選的話,我們很多都願意用PC端微信。然而,跟很多其他聊天應用不一樣的是,微信並沒有為此提供很好的便利。登錄桌面版微信時,你需要掃描計算機屏幕的二維碼來訪問自己的賬號,也就是至少要得到手機的授權。這一點相當麻煩。此外,如果你想從桌面版微信拷貝粘貼東西到手機微信,你會遇到字符數限制。

本地化

特定功能出了中國之後就缺乏支持,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在微信界面的大部分地方,他們似乎乾脆直接無視外國人的需求,這就不太對了。更糟的是,當他們試圖在這方面做一點改進,比如支持國際信用卡時,他們添加的界面元素完全是不合適的:

儘管很多中國人戶用自己的名字註冊公眾號以便發佈內容給訂閱的粉絲,但這要求要有一箇中國的身份證號,因此非中國公民是無法註冊個人公眾號的。外企可以通過提供合適的資料開設企業公眾號,但即便是這種情況,也不是所有的賬號都一視同仁。中國的公眾號可以提供給中國和非中國用戶看,但外國公眾號卻只能給非中國用戶看,所以絕大部分的微信用戶都是看不到的。

除此以外,支持微信的生態體系只是在中國境內生效,所以大部分在海外都沒法用。中國以外的零售商沒幾家是接受微信支付的,而像摩拜單車、Ofo、大眾點評這樣跟微信無縫連接的App在海外還沒有很強的存在感。在中國以外使用微信,就像是把一條鯊魚丟進叢林:根本就沒有它可以生存的環境。


推送通知

微信似乎只在App打開的時候給新消息提供推送通知,這不像Facebook messenger這樣的app,只要你收到消息就會提醒,而不管app是否打開。

這意味著如果你好幾天不打開微信或者手機重啟的話,推送通知就不能可靠發出。對於在中國的那些經常查看微信的人來說,這算不上大問題。然而,對於那些把微信當作第二或者第三選擇的人(比如大多數外國微信用戶)來說,這可能會意味著有好幾天都沒意識到自己收到了消息。這一點在很多手機上是可以通過調整通知設置來改變的,但不是所有的用戶都意識到或者想到做的事情。對用戶友好的功能是不會這樣的。

缺乏“關注”與“朋友”之別的選項

針對喜歡利用社交媒體來接觸自己並不認識的粉絲的知名人物或者公眾人物,Facebook和LinkedIn提供了“liking(點贊)”與“following(關注)”之別,以及“friending(加好友)”與“connecting(建立聯繫)”之別。微信不提供這個,但有些人喜歡關注自己不認識的人,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要麼得獲得對方同意才能加對方微信,要麼就得用微博這個用戶數和使用頻率更低的平臺。

5000朋友數限制

對於那些喜歡把微信當作更公共的平臺使用的人來說,其好友人數規模被限制在5000以內,這妨礙了個人賬號的覆蓋率。其實,微信可以推出收費增加人數上限的方案,可以順便賺一筆錢,但不知為啥他們並不提供這一選項。

缺乏嵌入式視頻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Facebook和Twitter已經支持把視頻嵌入到新聞流裡面,這可以讓用戶滾動的時候觀看視頻而不用點擊連接去獨立網站上看。這已經成為目前國外媒體機構朝著視頻方向轉型的催化劑。但目前為止,海外的這種轉變速度似乎尚未在中國出現,這有可能是因為微信並不允許視頻輕易地嵌入進去並在“朋友圈”分享。

結語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在中國,微信功能之廣泛絕對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這款App已經在短短几年內變革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作為在中國生活的一份子,我在手機上使用微信的頻率比其他應用都高。然而,審視他們海外擴張遭遇的問題,可以聚焦到包括其他中國互聯網公司進行全球化時面臨的大趨勢:首先,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互聯網生態體系存在很大差別;其次,對於在大眾生活中扮演如此親密角色的App來說,全球市場對它有著不同的文化期待。


36氪


不光是微信、QQ,就連支付寶、微博這些App想要走向全球化都是有難度的。

微信在推出之後就曾嘗試過全球化戰略,但現在依舊是月活為7.62億人次,是中國大陸地區最受歡迎的APP,海外用戶佔比極低。在13年,騰訊就曾足球巨星梅西為微信全球代言人,還讓他出現在了一系列網絡與電視廣告中,在全球各地投放。但是,微信的努力好像並未獲得回報,在海外的用戶數量增長乏力,黏性不如Facebook、WhatsApp等應用,甚至在泰國,微信都已經落後於 Line 了。

總結微信失敗的原因,大概有如下三點:

1、時機晚了一步

最明顯的一個原因就是:微信在 2012 年(甚至更晚)才開始進軍國際市場,而此時許多其他的聊天應用已經早早站穩了腳跟。在當時微信在國際市場上推出的時候,大部分的市場中已經有主導的聊天應用了。當然不同地方情況各異。比如在印尼是黑莓的 Blackberry Messenger;在美國是 WhatsApp。但核心問題是一致的:大家朋友之間已經有了慣常使用的聊天應用,而它不是微信。

騰訊試圖用代言費昂貴的明星來進行市場推廣,但很明顯,這個市場策略在聊天應用上沒太大作用。從習慣上說也很好理解,聊天應用主要是社交需求,如果你的朋友們都使用的是同一款聊天應用,那你很可能也要用它;如果你的朋友們都不使用這款聊天應用,那即使梅西代言,你也不會買賬。

2. 中國市場為先的策略

在中國,微信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自己家的另一款產品 QQ,如果說 QQ 是一個基於 PC 的即時通信工具,那麼微信完全是為了移動化的時代而生的。而且,QQ用戶還被騰訊引導到微信上,眾所周知QQ的用戶群數量在中國本土十分龐大,這種條件使得微信在起步初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微信也是凡事以中國市場為先。

而到了海外,微信的第二個錯誤就是不能為人們提供任何明確的理由,吸引用戶從其他正在使用的聊天應用中轉到它身上。而且海外版微信的功能十分有限,在中國,用戶在微信上能夠做非常多的事情,比如訂一個外賣和玩遊戲。而美國版的WeChat依然無法訂外賣,也無法使用它去叫一輛 Uber。四年時間過去了,相比中國版的微信,國際版的微信還是那麼簡陋。

3. 糟糕的本地化

微信能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非常瞭解中國市場。因為 QQ 積攢了 10 年的數據和信息,騰訊對於移動場景的使用習慣非常瞭解,他們比中國其他任何對手都更明白中國的用戶需要一款怎樣的聊天應用。於是他們慢慢地將它從一款社交 工具變成了一個集所有功能於一身的移動化入口,以至於它幾乎能覆蓋中國人生活的所有方面。

然而騰訊並沒有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同樣的水準。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國際版的微信並沒有提供像中國版微信那麼多的功能,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失誤就是:他們沒有根據當地的市場需求去調整他們的產品。微信內沒有很多海外用戶需要的表情貼圖,甚至你可以在海外版微信搜到“春節”的相關表情,但你找不到有關巴西“狂歡節”相關的內容。所以,可以看出微信想要踏出去,卻沒有做好市場調查和用戶習慣相匹配的功能,糟糕的本地化體驗讓老外望而卻步。

公平地說,考慮到中國市場的體量,你很難因此去責怪騰訊。他們正享受著 在中國獲得的成功,同時也輕鬆地將其他的一些應用接入自己的 App 中。而如果他們想要為國際版微信添加同樣的功能,這要求騰訊去與全世界數千個合作對象展開艱難的談判和協商,其中需要付出非常艱難努力和昂貴的代價。但無論如何,騰訊很明顯將中國放在了微信發展計劃的首要位置。所以,微信在中國比在任何其他地區都要成功得多,這有任何奇怪的地方嗎?畢竟相比中國,其他地區的微信就只是一個簡單零部件拼起來的骨架。

但我們還是要看到,上面提到的這三點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化擴張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犯下的錯誤。而它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如果你想要走出家門,請像你對待國內市場那樣嚴肅地對待國際市場;除非你不想獲得一個好的結局,否則不要在本地化方面做半吊子的事。


媒體訓練營


這就是個怪圈,錢一點兒不缺,但就是產品怎麼走也走不出去。其實這裡面有幾個核心點是導致我們的互聯網產品無法走出國門的原因,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影響暫不知..

  •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黑科技趣聞。來我的微頭條,每天新奇酷抽獎免費送!)

  1. 海外針對互聯網產品的法律管制程度要低於國內。這就導致了一些敏感的話題無法存在於一些社交產品和內容產品上(百度、QQ、微信)再換個角度看,海外部分國家針對我大中華是有限制令的,我們的互聯網產品去了海外同樣會受到信息監管。(目前來看,我們國內只有電商類的互聯網在輻射海外市場,社交類的都出不去)

  2. 海外用戶對於互聯網的行為習慣和我們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聊天工具就是用來聊天(WhatsApp),社交網站就是用來社交(Facebook),自拍網站就是用來自拍(Instagram) 核心功能非常垂直,也很少做過多的延伸。而我們國內的產品因為用戶量級非常龐大,所以都願意先拉用戶,再擴展更多領域。這種習慣性的套路在國外是行不通的。我們不用海外的社交產品 和 海外不用我們的社交產品是一樣的,都是因為行為習慣不同。

  3. 說到人口眾多,這也是我們不去“國際化”的核心原因。拿微信來說,它的月活躍用戶快要突破10億了,單純對於一個互聯網產品來說,這個用戶量級已經夠吃了,也不稀罕去海外拓展那點兒人氣了。我們自己人就能養活我們自己的公司,也就沒有必要跑到海外圈地了。

  4. 文化差異。其實互聯網產品本身的地域擴展型就很弱。到現在全球化做的比較好的也就只有搜索引擎(Google)了,因為是信息聚合所以不存在太複雜的地域文化匹配。 但是像 QQ、微信這樣的社交類產品就不一樣了,文化不一樣你很難把握用戶的屬性,產品就很難定義。所以在社交這個領域其實各國也有各國自己的東西,比如日本的 Line、歐美的 WhatsApp、Snapchat。

  5. 這個時候你再回來看這個問題,QQ、微信步走向全球跟努力不努力無關,主要是根據產品特性決定的,按照互聯網三大剛需:社交、電商、搜索來排位的話,社交是很難走出國門的,其次是搜索和電商會比較容易些。但也會因為國外的一些法令和政策斷了念想。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自己自足,出去又費錢又麻煩還水土不服的,所以乾脆做地頭蛇好了...(其實 QQ 有國際版,而且非常清爽好用,沒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也只是為了滿足華人需要)


  • (點擊關注可以查看更多我的問答動態,歡迎與我交流。圖片來源:Google)
  • (本答案由貓哥@楊明慧原創於悟空問答,基於CC創作共用協議BY-SA發佈)

貓眼智客-楊明慧


1、 先天不足。微信和QQ,都是出現於中國本土的通訊即時軟件。說到底,它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對準大陸的國內市場。微信紅包也好,財付通也罷,歸根結底都是從中國人的社交慣性和特性去制定的。然而,國情不同,產品的特性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當在國內佔據絕對優勢統治地位的微信和QQ想在國外如法炮製國內的火熱景象時,社會現實的種種不同導致微信和QQ的國際化道路註定舉步維艱。而且Facebook等國外通訊軟件本身就是基於國外人的思維和聊天方式設置的,早已搶佔先機,因此作為“外來的和尚”——微信和QQ如果想“後來者居上”並不容易。畢竟,在海外市場,它的競爭對手已經有了先發優勢,他們已經構建了強大的用戶網絡群。

2、騰訊在海外市場上的努力程度其實遠遠不夠,還不能打造真正切合用戶需求的產品。全球版微信App所提供的功能完全不能和國內版微信相提並論,很多國際流行的軟件並不能和微信實現聯動,這就大大減少了使用全球版微信的便捷性,也就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

3、 國外的互聯網市場變幻莫測。微信和QQ要想實現真正國際化不僅僅需要在技術上實現進一步的突破,更要逾越國外文化、政治等多層鴻溝。當一個新的產品想要進入本地市場的時候,勢必會面臨重重的壓力。正如華為在美國被禁售華為,阿里的支付寶錢包也被美國不允許入內,微信和QQ在全球化的進程中面對的各種阻撓也不在少數。

綜上,儘管微信和QQ這麼努力,還是沒能走向全球,仍需更多的努力啊。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努力和能走向全球,完全是兩碼事。

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哪怕是世界級的巨頭,要在全球每個市場都做好,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裡面的問題多且複雜:本地化、文化溝通、資本、競爭、政府監管等等,每一條都可以是讓一家巨頭沒辦法在另一個國家市場做起來的原因。

想一下,Facebook 那麼牛,早在有 QQ 微信之前,就已經霸佔了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的高校了,怎麼到了中國,就這麼難,裡面的原因大家都懂。再看被視為在中國市場做的最好最成功的蘋果,普通人難以知道蘋果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做了多少妥協,和政府反反覆覆的溝通,這些都是難以想象的成本,就像最近,蘋果為了保住中國,也退步表示會把iCloud用戶的數據轉移到中國本土服務器。

微信和 QQ 在中國確實很牛,這裡面企業對本土化了解的程度,政策的影響等因素非常重,微信和 QQ 瞭解中國用戶,但是不一定把微信和 QQ 完全複製到美國和歐洲,就能讓對岸的用戶也高度接受,最重要的是,單存就聊天功能來說,歐美用戶早就被Facebook、Instagram 等應用霸佔了,如果牽扯到支付,在國外還有 Apple Pay、信用卡等支付做競爭,所以走向全球是很難的,要找到一個切口能夠把全球其它市場的用戶轉移到微信或者 QQ,或者支付寶,並不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在中國牛就能做到的,而現在中美貿易戰局勢尚不明朗,企業出海,至少是出到美國市場,就更難以預測了。


硅發佈


微信和qq想走向全球,首先一點就要打開我們的牆。這一點基本就沒什麼希望。

更何況真的打開了,就是是微信走向世界,還是被世界幹掉都還不好說。

畢竟外面的Facebook、line什麼的,都虎視眈眈呢。

再一個微信和qq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是你的社會關係。

可以說現在微信就是一個人的社會關係的總和。

我可以沒有朋友電話,沒有朋友郵箱,我只要有他的微信就行了。

而且現在隨著微信支付、徵信系統實施,一個人的微信號,基本就快成為一個人的身份證了。這也加強了在人際關係中,微信的重要性。

但是想去一個新的領域,心得地區,新的國度,這一切都要重頭再來。甚至可能像陌陌之於微信的境地。

你要做的不僅是讓人們接受你成為他們社交的工具,還要讓他們拋棄原本的社交工具,及可能性基本為0。

不然騰訊也不會依仗微信有了今天的地位。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中國的地位如今日之美國一般強盛。歐美人都像我們今天學英語這樣學中文,所有人都想法設法的來一睹中國的風采。

那時候,我們的微信,我們的微博,我們的一切,都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不過要是那時候百度還在接那麼多的虛假廣告,能不能還是別讓他出去了?我覺得谷歌挺好用的!真的!

歡迎一起交流。


姑婆那些事兒


微信和 QQ 努不努力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走向全球,進行全球化並不只是靠努力就可以的。

有一點不可否認,歐美的互聯網起步比我們早,在中國,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是抄國外的互聯網模式的。那麼這就會存在一個時間差問題,好比美國團購鼻祖 Groupon ,在美國創建後很快就進行全球化佈置了,而我們這邊從國外得知這個模式後,各種互聯網團購模式的公司創建,然後進行百團大戰,最後勝出者,才慢慢在國內站穩腳,然而此時,再進行全球化佈置已為時已晚了。

不過,中國很難走出去,國外也很難走進來。因為這裡有政策保護,比如:中國禁了 Google ,Baidu 才能更好的發展;禁止了 youtobe ,優酷,土豆,愛奇藝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禁止了 WhatsApp ,Facebook ,微信,微博才發展的那麼順暢。

微信 ,QQ 在國內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看似微信和 WhatsApp 的功能一樣,其實有很大的不同。雖然微信 ,QQ 都定義為即時通訊工具,可是我們每天花在微信公眾號,支付,小程序上的時間,完全不比微信聊天少。其實微信,QQ 綁定了我們很多生活服務,不僅僅只是交友聊天了。可是這是生活服務搬到國外,卻不能很好的使用。因此,這也是微信,QQ 很難全球化的原因之一。


stormzhang


機遇很重要,有些東西不是靠努力就能成功的

QQ和微信都是熟人社交,能加好友的人多多少少都會現實中有點關係,這兩個都是通訊軟件,最基本的作用是和別人溝通,所以他們的用戶越多,就會有更多人使用它。你周圍的人用QQ的多你就會跟著用QQ,你周圍的人用微信的多就會跟著用微信,中國人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比較模糊,多數人主要使用一款社交軟件。所以在微信用戶依舊突飛猛進的時候,QQ的活躍用戶開始下滑

微信和QQ這種熟人關係,一旦沉澱下來是非常穩定的,你不能會去使用一個沒有朋友的社交軟件。同樣,國外的FACEBOOK也是主打熟人關係,關係鏈已經沉澱很久了,你的朋友親人同學都在上面,這時候突然殺出來一個微信,很難撼動這種熟人關係

MSN在中國也是曾經輝煌過的,零幾年的時候甚至“聊天用QQ,工作MSN”,但是最後因為水土不服與管理層的決策失誤,用戶逐漸被QQ蠶食,網易也曾推出過網易泡泡,阿里葉強推過“來往”,但是都沒辦法撼動這種超強的熟人關係,最終聊天軟件上騰訊一家獨大,而且會一家獨大很長時間

亞馬遜在國內也很努力,但是並沒有像淘寶天貓一樣叱吒風雲,水土不服和為主的用戶形成了習慣,都是的後來者很難靠自己努力完成逆襲

其實很多時候,人生也是這樣。個人的努力是必要因素,但時機運氣和資本的推動卻更為關鍵


精緻男孩富貴


微信和QQ這麼努力,卻沒能走向全球,和國際化程度不高關係密切!

先來說QQ雖然發展較早,但是其實開始也是山寨國外的QICQ,沒想到在國內一發不可收拾,迅速成為國內社交第一軟件。彼時的QQ也並沒有想到自己完全可以去拓展國際市場。甚至在2011年又推出了另一款爆紅社交軟件微信,繼續在國內攻城略地。

而QQ和微信的主要競爭對手Facebook,雖然起步並不早,但是一開始就面向全球,從而可以迅速紅遍全球。其以英文為主要傳播語言也使它更具有國際性。雖然微信推出了國際版——wechat,但是就像QQ和微信在國內擊敗別人很大一個因素是由於用戶的先入為主。QQ和微信的國際化也被Facebook的先入為主所擊敗。

而QQ和微信所能做的就是繼續深耕中國市場,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工作和生活。他們必然會了解QQ和微信的功能要比Facebook強大好幾個數量級,從而不斷推薦給其他外國人。最終隨著中國的強盛,QQ和微信也一定能走向全球!


地震博士


微信和qq在國外的本地化上差了一口氣。

很多人都沒有感覺到,其實微信和qq已經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生態體系,並且用戶量飽和,隨便一箇中國人,沒有微信也有qq,而國外兩個軟件仍處於冷門普及期。

其次,因為國內外思考方式的不同,軟件的模式都有不同,可能很不符合國外人的使用習慣,這也是沒有走向全球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