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師大,我是「閱讀達人」——愛你就像愛生命

我在師大,我是“閱讀達人”——愛你就像愛生命

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從其中看到解決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的方向。

人終其一生,無非就是在不斷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應當有什麼樣的意義而已。

在陝西師範大學,古樸典雅的雁塔校區圖書館、恢弘現代的長安校區圖書館以及428 萬冊的紙質藏書,這些都為莘莘學子們提供了優越的閱讀環境,培育出了一大批“閱讀達人”,來讓我們走近他們的故事!

陳磊:愛你就像愛生命

我在師大,我是“閱讀達人”——愛你就像愛生命

王小波曾說“一輩子很漫長,要找一本有趣的書來讀”。我想說,閱讀會讓人生變得更加有趣。從古至今,那些提倡閱讀的名言警句已經多得俯拾即是,但即便如此,沒有誰覺得不應該閱讀,相反的是覺得對閱讀的誇讚還不夠。如果它是智慧女神的手臂,那它的力量不是撐起天地,而是讓天地光明,日月生輝。

人生因夢想而執著,因拼搏而精彩,因閱讀而深邃。有人說,閱讀是通往高貴的最低門檻。唯有閱讀,不分等級貴賤,不限男女老少,不別賢愚蠢笨,只要你有一顆愛書的心,你就可以擁有一世陪伴的知己。孤獨時給你溫暖,痛苦時給你慰藉,迷茫時給你指引,快樂時給你沉靜,閱讀讓你遇見另一個自己。在閱讀的世界裡,你遇見很多不同的人和事,體驗各種各樣的情感,獲得各種不同的思想,心靈之翼在無限的天地翱翔,不必恐懼跌墜,不必害怕迷路,更不必擔心無家可歸。

唯有閱讀,跨越時空界限,接受心靈召喚,完成生命的蛻變與成長。不能想象,如果失去閱讀,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人類會是什麼樣子。人生有涯,閱讀無涯。它既是一個陪伴者,伴你度過艱難時光;又是一個教育者,帶你走進智慧殿堂;更是一個指引者,引你領會精神靈光。如果人生還有什麼值得你一輩子去追求,永不遺忘,永遠鮮活的事,那就是閱讀。沒有什麼比在一個午後或是雨天的窗臺拿起一本書的慵懶更讓人期待。

要像愛生命一樣愛閱讀,像《波麗安娜》愛玩快樂遊戲那樣愛閱讀。你一定要讀讀這本書,它不僅帶給你閱讀的快樂,也會帶給你人生的快樂。雖然它像《小王子》一樣貼著童書的標籤,但它更適合像一本給大人看的書。願你能找到閱讀的快樂!

圖書館感言:最欣賞你的那句話:“唯有閱讀,跨越時空界限,接受心靈召喚,完成生命的蛻變與成長。”這是對還在閱讀大門之外徘徊的人最好的啟迪。

牛志強:書影

我在師大,我是“閱讀達人”——愛你就像愛生命

斜陽晚照,書影裡藏下了誰的青春。

圖書館,除了翻書,便是借書。很多時候,我將圖書館當成一本目錄書來用,挑出自己鐘意的典籍,然後趁著打折買下來靜靜地讀。然而在那匆匆一瞥日子裡,隨意翻檢於書架之上,卻更易看到令人心動的字句。

讀書於我,大抵是思維的開闊和情感的舒張。讀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歎服其思維之敏銳;讀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感其學術語言之精深;讀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念其論述之通透。撇開學術著作,抄抄寫寫陶詩、杜詩,在匆忙的日子裡獲得一絲安謐。中國古典文學在很多時候,不僅是我所在的專業,更是精神上的知音。對知識充滿貪求的人恨不能佔盡天下典籍,然而不管我的內心是何等張狂乖張,亦或是間歇性的歇斯底里,對讀書的貪求總是促使我沉靜下來。

讀書時常倦怠,大抵是因為太過想要明白一切。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其實他是在精讀了十來部典籍之後才開始他的泛覽生涯。當我們啃書心累時,不妨從心所好,放下學術的包袱,迎接你內心的閱讀期許。願我們穿梭在冷峻理性的學術世界時,依然保有文學作品裡原始的純真與熱情,自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豪情與灑脫。

推薦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精緻典雅,亦常置案頭,以供遐邇之樂。畢業之際,提交的學位論文為《讀書對陶淵明思想的影響——以九部典籍為中心》。師大讀書三年,卻選取了陶潛一生閱讀史中的九部典籍來反觀讀書對他的思想滋養。這是對自己在師大三年閱讀史的一次檢驗,不計方家褒貶,且算無愧於心。在此以詩為贊:“策馬奔騰天地闊,逍遙方外自由心。不高山下清風過,笑問菩提不老經。”希望我們同淵明一樣,在讀書中體會真正的自我,實現精神的暢快淋漓。

光影交錯,書架前,青絲白髮俱流連。

2018年6月4日晚於溪烈堂

蒲應青:閱讀為你添一道光

我在師大,我是“閱讀達人”——愛你就像愛生命

師弟、師妹們好!

就閱讀而言,沒什麼分享。我僅把閱讀帶進生存以建設生活世界罷了。

中學前長於山水秀麗之南鄉,出門便是水稻田,幾乎唸書回家就似閒雲野鶴,並不知書中味,即使長輩千叮萬囑。

現慶幸中學前也沒太執拗而背師長意見,瀟灑念過中學。後順利就讀市一中,才知城市娃眼中自己只是叢山中的“草”,大巴山的“草莽英雄”。當村里人處處誇讚此人了得,而村外,僅是帶著難懂的南邊普,明顯稚氣未脫,或美其名曰天真的孩子。記得高一學年末,得閒再無處可遊蕩,偶然鑽進開放的天漢書社、漢唐書城。去過幾次,東張西望好幾回後,才發覺城裡學生假期不逛大街、公園還見多識廣的原因。後常為逃離宿舍暑熱或冬寒,便常去那裡自習,由此才中意書店和書,進而中意喜歡看書的人,同他們為伍。未知各位曉得我的閱讀契機麼?

真正集中時間、高效率的專注看書還是念大學。中學前以為念書就是念課本,因為我沒有什麼多的課外書。故現在還愛看富含知識、不常聞的書如地圖、辭典、華夏經典、文科生的科普等。這些書訊息量特高、知識面特廣,一口氣很難看畢。就看地圖,我常數小時盯著地圖聯想,極致處常自覺哈哈大笑,我遂成旁人的“瘋子”,同學間有一綽號“地理哥”。而看地圖,最大發現在於空間的意義、界限,人如何操弄空間,我也深深佩服莊子講的“乘天地之氣,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者。”的豪言,看地圖便如此。由看地圖,拓展了自己建築、區域經濟、城市空間的閱讀興趣。而看辭典,源於我“候鳥”式的家庭,好奇各地鄉音,辭典裡的生活應有盡有,現實,那些百分之九十九的東西我沒有,這成了我大學主修語言學的誘因,人類借言辭駕馭萬物。辭典也彌補了家教缺失的母語、文字教育。

而誦讀華夏經典,是我主動思考現實來源的起點。生物學告訴你如何出生,家譜告訴你前世今生,那你的習慣與社會從哪裡來?我察覺是經典,雖然可能只是部分表現。《尚書》、《三禮》、《詩經》、《春秋》三傳等構造了古代天下,或現代所言的國家、社會,以及人一生的作為。《易》、《老子》、《論語》等告訴你人要怎樣。閱讀後最震撼是家中七旬婆婆(奶奶一詞,我母語裡是乳或母乳)識字甚少,卻時時隨心循著《弟子規》、《論語》的修為為人、行事。幼年也曾埋怨他嘮叨、苛責,今已理解他,最終有些明白自己居天下的位置。

就閱讀倦怠,好像未遇見。我好動,故軀體一般不倦。要是心累、大腦不轉,還是躺著眯眼睡最佳。閱讀關鍵就看自己中意甚?閱讀初衷在哪?像我讀科普,一是新奇,二是生活常用,最後也瞭解下理科女子想甚。若是專業必讀書,就不能不愛。而閒情小說,相信愛看的人絕不易倦怠。

閱讀寄語:孔子見大川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大學要惜時。而愛上閱讀,會除去些許煩惱以節時,還啟迪你思考,生彷彿再添一道光。

薦書:史蒂芬·平克著《思想本質:語言是洞察人類天性之窗》(The Stuff of Thought)。理由:語言與我們最親近,我們卻與他很陌生,為何不反思?

《說文解字》,理由:漢語第一本字典,歡迎你穿梭於千年意義的世界,發現生活中言辭的奧秘。

我在師大,我是“閱讀達人”——愛你就像愛生命

我在師大,我是“閱讀達人”——愛你就像愛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