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指南: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同居男女分手善後指南

分手指南: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如果用問卷調查決心分手後最怕什麼,那一定有很多人會選擇糾纏不清這項。

那就好像一幕悲情電影到了高潮完全可以用主角以身殉情來戛然而止劃上完美的休止符,可又忽然狗尾續貂,絮絮叨叨地加上一堆冗長無趣的情節一樣讓人煩躁。

它也意味著麻煩,更可能讓快刀斬亂麻的短痛變成連綿不斷的長痛。

而在所有糾纏不清的類型裡,最尷尬的在於已經沒有任何情感上的羈絆,而因為共同生活留下的瑣碎問題無法不解決。

比如,同居的戀人分手時的種種。

我的一個女性朋友說,現在她談戀愛還是看感覺,可一旦涉及搬到一起同居,那一定是慎之又慎,長久而仔細地觀察對方和問自己有沒有想好,絕不草率,寧可忍受相思之苦也絕不冒昧朝夕相處。

這都是吃過虧的。

沒經驗的戀人們,剛在一起幹柴烈火,分開一秒都覺得難捱,見不到面更是度日如年,更何況算算去開房的錢愈加覺得不值,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住一起,感覺那樣才能昇華彼此的感情。

可任何事都有正反面,這就好像談戀愛喜歡秀自拍,出風頭拿贊不在話下,可萬一看走了眼,過兩天就一拍兩散,那之前發過的內容不刪就天天在打自己的臉。

如果說朋友圈還可以一鍵清空,那同居分手可就是個打斷骨頭連著肉的彼此生活深層交集了。

我那位朋友就曾經連續兩次跟不同的同居男友分手鬧得天翻地覆,大半夜穿著睡裙拖著行李箱出現在吃夜宵的我面前,後來靠大家出面才妥善解決後遺症。

當然了我知道,在你儂我儂的狀態下,非要攔著大家不談同居戀愛也不現實。

分手指南: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我來給點關於同居分手如何妥善無痛的建議吧。

第一條就是:防患於未然。

沒錯,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開始沒準備好答案。

同居分手之所以比分居的要麻煩的多,主要是因為生活場景的一體化。

它意味著不止是同進同出同啪,更是柴米油鹽、吃喝拉撒。

很多同居戀人之所以分手的時候鬧到大打出手,是因為開始時就埋下了隱患,這跟感情無關,而是像成年人社交遇到絕大部分的問題一樣,忽略了一個關鍵詞:

邊界。

它非常重要,兩個人生活,其實就是邊際的界定和磨合。

同居戀人的微妙之處在於這種關係並非是領證結婚,而又超乎於分居狀態。

這就造成了它某種意義上不夠堅固而另一方面又過度親密的特殊狀態。

把握好其中的個人完整性就成了重要的命題。

分手指南: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舉幾個關於邊界的具體方面:

1、經濟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可恰恰大部分問題就在於算不清賬。

同居時候之前成熟的做法是儘量把吃穿用度生活支出的分配說清楚,很多人覺得這樣非常刻意並且顯得小氣尷尬,可恰恰很多沒有這麼做的情侶在分手時撕破了臉,更不好看。

把各類開支的支付管理標準確立,不光是為了讓賬目更清晰,更給了雙方責任感和依附感,往好裡想,假如不分手,這就是對未來婚姻生活的預演操練,有利於把同居變成試婚。

2、衛生習慣

關於同居時姑娘不幹活和男人尿尿弄髒馬桶的帖子經常引起熱議。

衛生習慣這件事在你自己生活時隨便點無所謂,反正結果自己承受,可一旦到了二人世界,就成了雙方的問題。

大部分戀愛時同居的屋子面積都不會太大甚至有可能是和別人合租一整套,窄小的環境中保持清潔衛生就顯得更為重要,不然兩人忙了一天回屋或者週末宅在家裡就會非常難熬。

3、作息

雖然看起來大部分年輕人的作息時間都差不多,但因為工作種類的區別和性格的關係,還是會有很多同居情侶的時間分配和觀念都不同。

你想著十點多就睡覺,我卻非要打遊戲看直播到一兩點才關燈。

一天兩天可以因為愛對方而容忍。

可長此以往,總歸不是辦法,指望對方的包容不如自己也自覺。

最好的辦法也是定規矩,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比如節假日做一些變化,但整體上為了雙方的狀態考慮,還是要協商明白。

邊界當然不止是以上三個方面,但它們是最為重要的。

這些看起來似乎跟善後沒關係,但其實你會發現只要做到了這些,假如真的分手,很多問題都清爽的很,不會產生什麼大的糾紛。

分手指南: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第二條建議是關於自我心理狀態調節方面的,叫做:

生活上同居,心理上自立。

這兩句話並不矛盾,你會發現除了具體事務上的糾纏,很多分手的同居戀人藕斷絲連互相折磨的重要原因是心理上的依附感。

很正常,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久了,雖然沒有婚姻的關係,但實際上已經適應了某種類婚姻的節奏。

人都是習慣動物,一旦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就彷彿血肉聯繫,忽然間的強行撕裂,自然痛不欲生,總有承受能力差的那一方不願認清分手的現實。

之所以說雖然同居但是保持心理獨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認清同居並非真正的婚姻生活,這並非是消極地指向分手這件事。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假如順利,婚前的充分享受和發掘彼此樂趣的過程。

這樣更輕鬆也更利於彼此的心理健康適配。

第三條,關於“你給我滾出去”。

之所以把這句話拿出來單獨說,是因為很多同居情侶在爭吵的氣頭上失去理智,都會脫口而出這句話。

它不光很容易一語成讖,說多了就真的會靈驗,更會造成分手善後的大麻煩。

很多話說出口的時候傷人,後遺症更不小,它很容易被對方長久地記在心裡,和和睦睦的時候就算,可一旦面臨老死不相往來,這些舊日積怨就會湧上心頭,被拿出來當做找麻煩的理由。

後臺有個姑娘跟我說,她跟同居的男朋友分手當街對吵,兩人把彼此說過對方最惡毒的話都翻了一遍,那個時候他們才意識到,原來每個人都對那些難聽的話記得那麼清楚。

引申點說,不光是為了結束的時候體面,就是真的結婚了在一起吵架,這句話也萬萬不要當武器扔給對方。

它很容易讓對方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從而影響到對你和對你們這段關係的信任度。

分手指南: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第四條、同居分手要從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同居分手,當斷則斷。

從決定分手到徹底搬完,最多一週。

這個時間週期把控決定了你們的分手質量,大部分漫長的同居分手戰爭,都是因為拖延症被放大,甚至中間還穿插了幾次莫名其妙的短暫複合。

為什麼同居分手要快,因為越是緊密的聯繫,不快刀斬亂麻就越容易春風吹又生。

人是奇怪的動物,很多時候儘管有堅定無比的理由卻又會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不了了之。

所以,一旦彼此的關係真的不可挽回或者有了原則性的分歧,那該搬家的人就趕緊準備下家,留下的也趕緊把彼此的生活用具和私人物品分類整理好。

在這個時候保持客觀冷靜,才是一個人的修養和成熟度體現。

既然要走不能留,那就走得不留下一片雲彩。

分手指南: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第五條、切忌分手P。

切忌、切忌、切忌。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

人一定要記住,不要做一時痛快後來追悔莫及的事。

最少明知會如此就不要一意孤行。

有人說分手P是一種祭奠的儀式。

屁!

追悼會才是一種祭奠的儀式。

分手P雖然聽起來悲情絕望,還不是為了舒服?

何必,P了那麼多次,不差那一次。

更何況,兩個已經心存芥蒂的人虛情假意就夠噁心的了,還要赤裸相見甚至心存發洩的運動,這哪有快感,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所以分手P就分兩種,一種是為了苟延殘喘找的方法,另一種是快活一次再說。

而無論哪一種,對於完美同居分手這個目的來說都只有負面作用。

第六條、辭舊迎新。

這條是專門針對留下來的那個人說的。

長期居住的在同一個空間裡的人即便搬走了所有的用品,也會遺留下各種隱秘的專屬印記,常用漱口杯的牙膏漬、鞋架上的拖鞋空位或者是你熟悉又痛心的香水味等等。

為了讓這些不在接下來困擾你,發酵成悲傷甚至思念,那麼在人去樓空之後,最好的辦法就是來一次大掃除和物品更新。

分手指南: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把那些有可能觸發你回憶的物品都扔了,也有利於你更快地走出陰霾。

善後,不光是關於處理好跟前任的關係,更是指向自己的未來。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只有打掃好房間,才能迎來新客人。

當然了,前提是你還願意招待別的客人。

最後,話說回來,一日情侶白日恩。

畢竟相愛一場,茫茫人海一輩子能在同一個屋簷下朝夕相處真算得上是緣分。

分手指南: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更何況人哪,說到底是由過去的經歷組成,再絕情也不可能說抹掉就立刻讓回憶消失。

而那些讓你覺得眼不見心不煩的糾纏,也曾經讓你甘之如飴過,否定它們就如同否定了一部分的自己。

所以即便緣盡於此,也儘可能地以禮相待,耐心解決,就當做給這場消失不見愛情做個祭奠好了。

善待別人有時候就以為著善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