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源精製資金鍊緊繃引監管關注 瀋陽百億項目吞噬現金流

連續多年業績穩定增長的利源精製(002501,SZ)近期接連出現資金問題。

在大股東持股因故被司法凍結、輪候凍結後,上市公司也出現業績變臉。7月31日晚間,利源精製宣佈對上半年的盈利預測進行修正,預計業績大幅下調至虧損的程度。而因涉及債務糾紛,上市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

最令人關注的是,導致利源精製業績下滑的核心因素,是瀋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利源)所承擔的百億規模在建工程。而利源精製在該項目上的重金投入,已經讓資金顯出緊繃之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上述問題爆發前不久披露的債券評級報告已明確指出,利源精製在建項目不確定因素較大,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較弱。但當時評級機構仍維持了其AA評級。

接連曝資金問題引監管關注

7月28日公告顯示,利源精製第一大股東王民及其一致行動人張永俠,將持有的公司股票辦理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其中,王民質押1722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4.18%;張永俠質押945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7.78%。因債務糾紛,王民及其一致行動人張永俠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被司法凍結、輪候凍結。利源精製表示,若相關股份被司法處置,則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

這一變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立竿見影,公告發出後利源精製股價大幅下挫。在7月31日晚發出的公告更是“雪上加霜”,利源精製及子公司共20個銀行賬戶被凍結,賬戶餘額只有8346萬元(另有極少量美元),但申請凍結金額達到了1.5億元。被凍結的原因,是公司與寧夏天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天元)等的債務糾紛。

當晚,利源精製還宣佈對上半年的盈利預測進行修正,由此前的預計盈利3.1億元~3.6億元,調整為預計虧損0.75億元~1億元。主要原因在於本期預計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左右,較上年同期的15.13億元有較大幅度降低。

從大股東到上市公司都捲入債務糾紛,深交所開始警惕,8月1日、8月2日接連向利源精製發送關注函。

記者發現,賬戶被凍結亦與瀋陽利源項目不無關聯。天眼查數據顯示,瀋陽利源股權處於大量質押狀態,出質人都為利源精製,出質時間為今年1月、2月和4月,質權人分別為寧夏天元、深圳國鼎晟貿易有限公司、中安百聯(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寧夏天元方面取得聯繫,對方表示目前暫不對外發聲,以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為主。

百億項目不達預期拖累資金鍊

利源精製的業績狀況常年保持穩定增長,目前遭遇這些問題,都可歸結於瀋陽利源在建工程的“燒錢”。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利源精製投資建設的瀋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項目,主營軌道車輛製造及鋁型材深加工,當時預計投資額達百億元。

2017年4月,《中國有色金屬報》報道:“從2015年6月開工到2016年10月完成廠房規劃建設……僅用了1年4個月的時間就建設完工。目前部分深加工車間已投產運行,下半年高鐵列車製造出廠已列入計劃。”但在這之後,項目的進展偏離了預期,據媒體報道,利源精製出樣車計劃從預計2017年底延遲至2018年春節前後,後拖延至2018年7月底左右,如今已到8月仍無明確消息。

瀋陽利源出樣車時間將延期到何時?資金問題如何解決?記者就此撥打上市公司證券辦電話採訪,但截至發稿時未能接通。

中信建投證券對瀋陽利源項目的現場檢查發現了很多異常,中信建投在報告中稱:截至2017年底,利源精製的瀋陽子公司已投入95.78億元(現金流量表口徑),與軌道車輛製造及鋁型材深加工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54.99萬元存在差異。管理層表示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瀋陽子公司除了實施軌道車輛製造、鋁型材深加工建設項目外,還配套建設了其他項目。

另外,中信建投證券注意到了工程對公司形成的財務壓力。表示瀋陽子公司投資額較大,資金主要來源於自籌資金,給公司造成的資金壓力也較大。雖然瀋陽子公司的建設已經基本實施完畢,但仍需要流動資金支持瀋陽子公司正常運營。利源精製資金緊張,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

深交所關注函要求上市公司說明當前償債能力。而在上述問題暴露前的6月28日,公司披露的2018年跟蹤評級報告顯示,評級機構分析認為,2017年利源精製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較弱。

雖然評級機構認為“2017年利源精製經營性現金流和盈利情況較好,利源精製對債券償還能力強”並維持了AA評級,但隨著半年報業績預期大幅下滑,評級報告提示的風險或許正在發生——“在建項目不確定因素較大,若建成達產後未能達到預期收益,不僅會面臨減值風險,還將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