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貴中藥漲價,到底有沒有道理?

名貴中藥漲價,到底有沒有道理?

中成藥而非中藥,早被人們接受和使用

近日,漳州片仔癀藥業發佈“提價”公告,國家保密品種片仔癀的市場零售價將由500元/粒上調到530元/粒,供應價格(藥廠銷售價格)也將進行上調。

從東阿阿膠到雲南白藥,再到片仔癀,名貴中成藥漲價儼然已成為行業常態,並且遠未有停止的勢頭。這也招致了人們的詬病:中藥,似乎正在遠離診病救人的初衷,成為束之高閣的昂貴奢侈品。

事實果真如此嗎?中藥企業和行業專家表示,人們對“中藥”的認知存在誤解和偏差。名貴中藥的漲價,是企業、行業生存發展的必然,總體符合消費升級的時代趨勢。

此“中藥”非彼中藥

對於漲價引發的質疑,品牌學者尹傑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們混淆了中藥材與中成藥之間的差別。二是對藥材的各種炒作、江湖“神醫”的泛濫以及假冒偽劣,讓中藥的輿論形象,早就極為負面。

“中藥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可用於醫治疾病的藥材,一般是草本植物。而中成藥是以中草藥為原料,經制劑加工製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製品。是一整套工藝流程的完成品。兩者位居產業鏈一前一後,是原料與最終產品的關係。”尹傑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對蟲草、石斛等中藥材的哄抬炒作,各色中醫院、國醫館和神醫、專家的泛濫,讓中藥在消費者心中的整體形象低下,導致消費者誤以為整個中藥行業就是低檔、欺詐的代表。

“但片仔癀、雲南白藥、安宮牛黃丸、六神丸等中成藥則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們是與西藥一樣即可見效的藥品產品,其藥效又經過了百年人體臨床檢驗。如果虛假無用,早就會被淘汰,是不可能流傳至今的。”尹傑說。

名貴中藥漲價,到底有沒有道理?

正是各種人對藥材的虛假炒作,毀壞了中醫藥的名聲

“蟲草石斛、各色神醫奇方、養生醫館們,毀掉了中藥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但名貴中藥,或者說中成藥,不過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尹傑說。

品牌傳播未做到位

本輪名貴中藥漲價的主角,是在中國南方和東南亞地區,擁有高知名度的漳州片仔癀。

名貴中藥漲價,到底有沒有道理?

都說中藥走不出去,實際上直到近幾年,片仔癀才逐步改變以出口為主的市場構成

資料顯示,片仔癀的由來,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間,由宮廷御醫將配方帶至閩南,是“福建三寶”之一。作為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片仔癀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它和雲南白藥一樣,是中國僅有的兩個國家絕密級中藥保密配方,擁有自己的獨特知識產權,其製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500多年前,片仔癀就跟隨福建先民‘下南洋’的遷徙,將中醫藥的深厚與先進,散播到東南亞乃至更遙遠的地帶。”片仔癀藥業董事長劉建順說,當時的東南亞地區炎熱荒蠻,充滿艱辛和危險。具備清熱解毒、涼血化瘀功效的片仔癀,極適宜應對熱帶地區氣候。因而去南洋闖蕩的先民,行李中往往都少不了片仔癀。

直到今天,片仔癀依然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0多年位居中成藥外貿單項品種出口第1位。在日本、港澳臺、東南亞地區,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但令人尷尬的是,片仔癀在當前市場中的知名度,顯然無法與自身歷史相匹配。在多個機構發佈的中藥品牌知名度排行中,片仔癀都排在雲南白藥、同仁堂、東阿阿膠以及三精、江中等同行之後。

“身為名貴中藥,在國內尤其是北方地區的知曉者卻寥寥,人們當然會對你的突然提價,持質疑態度。”尹傑說。

他表示,互聯網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已經過時。提升品牌和產品的知名度,是中藥老字號在品牌管理方面亟須補上的不足,也是整個中藥行業未來都需要重視和加強之處。

消費升級需求激增

需求大而價格升。傳統中藥漲價的背後,是消費升級情況下,市場需求激增的結果。

名貴中藥漲價,到底有沒有道理?

清代阿膠的價格就是每斤3到4兩白銀,相當於一般家庭半年的收入

以阿膠為例,行業龍頭企業東阿阿膠近10年來連續17次提價,產品零售價從100多元/公斤漲至4000多元/公斤,10年價格漲了40多倍。中國產業信息網發佈的《2015—2020年中國阿膠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指出,作為享受型的消費品,未來阿膠類產品價格將隨原材料趨緊和消費人群增加持續上漲。

“國人的消費心理與行為發生了變化,開始從價格轉向品質,從產品轉向品牌。”尹傑表示,經濟收入的增加,讓人們願意為健康花更多的錢,從物美價廉到便宜無好貨、一分錢一分貨,中國人的消費理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此外,物質生活提升後,人們通過消費品牌來彰顯個性。品牌的歷史與出身,成為人們衡量、購買的重要因素之一。承載著厚重傳統文化、品質得到歷史背書的中藥老字號,成為國人的首選。

劉建順認為,中國近現代史受西方工業文明主導的現實,導致中藥及其所代表的傳統文化在當代消費者的認知中,淪為落後、低端、品差、廉價的象徵,自然會對提價產生不解和牴觸。事實上,

片仔癀、安宮牛黃丸、六神丸等中藥,用料名貴,有的出身宮廷,自古便是公認的高質高價。

核心原料日趨稀缺

在片仔癀的提價說明中,原料稀缺甚至短缺是重要理由之一。

此前,包括東阿阿膠在內的中國阿膠企業,從非洲大量進口毛驢的新聞,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公眾的關注。背後就是阿膠的原料——驢皮供應緊張。

據統計,目前國內外市場對阿膠的需求量已高達5000噸,實際驢皮的需求是400萬張,按照這個標準,中國的驢存欄量達到1100萬頭才能達到市場的供需平衡。然而中國毛驢的存欄量近20年來持續下降,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跌至目前的500萬頭,而且還在呈現繼續下降勢頭,造成市場嚴重供應不足。

而資料顯示,片仔癀採用麝香、牛黃、蛇膽、田七等名貴藥材用特殊工藝製成。在這公開的四味成份中,天然麝香因為來自國家一級保護的麝科動物而尤為珍貴。

名貴中藥漲價,到底有沒有道理?

膽小、挑剔、不易批量飼養的林麝

2003年我國將麝列入一類野生保護動物,麝香由國家統一審批和分配。片仔癀是被允許使用天然麝香的7種藥品之一,每年向國家申請獲得生產所用的天然麝香。但在2015年,國家停止了這種配額供應。

目前,有許多原料涉及麝香的中藥企業開始使用人工合成品作為替代。但劉建順介紹,出於對產品藥效和品牌聲譽的考慮,片仔癀仍然堅持使用天然麝香。

“麝的養殖,難度巨大。該物種對於環境、溫度、食物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只能在海拔較高、氣候適宜的地方進行養殖,成本投入很大。”片仔癀常務副總經理黃進明解釋了林麝養殖規模難以快速擴大的原因。

“高速上漲的產能需求和1500只的養殖規模之間是巨大的原材料缺口,因此片仔癀價格一再上漲的原因也不難理解。”尹傑說。

工藝、科技帶來產品溢價

受訪中藥企業表示,除去原料稀缺,中藥提價遭疑的緣由,還包括中藥產品現代化、科技化程度低,品質不行的陳舊偏見。

“提到中藥,許多人第一時間浮現出的形象,往往還是草藥紙包、手搓腳碾。這導致中藥普遍難以獲得產品溢價。”尹傑說。

名貴中藥漲價,到底有沒有道理?

中成藥已經實現現代化工業生產

據劉建順介紹,包括片仔癀在內的主流中藥企業,其研發、生產、包裝、物流、服務等環節早已實現現代化。各企業在科研、質量方面的投入巨大。

傳統中藥最常遭遇質疑之處,是缺乏量化標準和科技含量。但隨著對科研投入的加大,科技正逐步提升、優化著中藥的傳統功效。

據介紹, 2008年,東阿阿膠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從阿膠中成功提取DNA及DNA真偽鑑別,獲得4項中國發明專利,並且於2009年在國際學術雜誌上發表了研究成果;2010年,東阿阿膠與華東理工大學合作,在世界上首次測定了驢I型膠原蛋白質序列;2012年,東阿阿膠和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合作,發明了阿膠質量標準“特徵肽檢測法”,2015年被國家藥典收錄。

片仔癀也選擇與各研究機構,共同開展臨床研究、中藥藥理及分子機理研究、新藥研發及臨床試驗等診療新技術的研發與協同攻關。目前,片仔癀已與香港浸會大學成立“片仔癀—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平臺”;與中國藥科大學共建“中國藥科大學—片仔癀聯合實驗室”;與北京林業大學共建“北京林業大學—片仔癀麝類生物學聯合實驗室”等。

專家表示,很多人對名貴中藥漲價有異議,有的是因為受虛假炒作等中醫藥負面消息的影響,令其有意無意忽略了名貴與常用、中成藥與中藥材的差別;有的是受經濟條件、文化水平所限,還不瞭解、也沒使用過名貴中藥;有的是認為企業漲價是為了提升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並不去關注產品價格上漲的客觀必要性。

“這也正是名貴中藥企業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主力產品走向高端化,帶來的是品牌形象的提升,但曲高和寡的無本之木,只會走向枯萎。要想實現業績和企業的長遠發展,就必須積極研發、推出適合大眾消費層面的新型優質產品。高低銜接,延承祖訓,始終造福於民。”尹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