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貧家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寫文章稱「感謝貧窮「,你覺得這種感謝有道理嗎?

泥巴香2018


這個新聞事件非常值得探討,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簡單的說,是家庭給了她好的性格,學校給了她好的教育,她自己有著勤奮的動力,而貧窮只是在最後給了她一地啊志氣上的支持罷了。

第一、女孩說“感謝貧窮”,只是生命力頑強的宣告,並不是她真的要“感謝”貧窮

新聞出來後,我就通讀了這個姑娘的《感謝貧窮》這篇文章,說實話,雖然題目是“感謝”,但文章中基本上是在講述自己戰勝貧窮、克服逆境的過程,她是把貧窮當做磨練自己意志,激勵自己奮發圖強的一個客觀環境,而不是真的要感謝貧窮,覺得貧窮有多好、有多重要。

這就說明,女孩自己是頭腦很清楚的。貧窮的家庭,是她不能選擇的先天的環境;她目前也沒有能力一下子改變這一切,所以,在這種條件下,她才不得不與貧窮交戰,並最終以勝利者的姿態,向她的手下敗將——貧窮,說出這句具有大將風度的詞:感謝貧窮。

這就好比一個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擊敗了戰場上的對手,最後說一句:我的勝利,還是拜你所賜。

因此,這種感謝當然有道理,但不是字面上的道理,不是真的要感謝。

第二,貧窮只能制約人的發展,中國一定要戰勝貧窮,而不是以貧窮為榮

古往今來,確實有很多人、很多家庭,甚至很多年代都是貧窮的。

不得不說,無數人因為貧窮而上不起學,無法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默默無聞,不知道有多少天才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被命運所扼殺。

這個女孩考上了北大,只是個例,國內還有無數的貧困生,因為貧困而失敗。他們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無法更好的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買不起書,接觸不到最新的信息,最終考不上好大學。我想大家都不會否認,後者才是大多數,才是常態。

因此,貧窮是制約人的發展的重要障礙,這也是為什麼國際上要搞反對貧困的運動,為什麼中國要扶貧。

對社會來說,要努力消除貧困

,讓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能把貧困對自身的制約降低到最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完善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從而改變命運。

因此,要防止有一種現象的出現:我窮我光榮,我窮,你們就得救濟我,我自己不用勞動,誰讓我是窮人呢!

總之,貧窮不值得讚賞,戰勝貧窮才是努力的方向!

第三、這個女孩考入北大的真正原因,是她首先有一個良好的家庭,而不是貧窮

天底下那麼多貧困生,為什麼唯獨她能考上北大?

天底下那麼多有錢人,為什麼反而考不上更好的大學?

聯想起有很多家境優渥的孩子,從小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從小就學習外語,素質教育、課外班一樣不落,中學時就出國遊學,見識到很多名流學者,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百般溺愛……卻不一定能考上最好的學校,為什麼?

我個人深信一點:家庭,是最好也最基礎的教育。

這個小女孩家庭貧寒,但恰恰因為父母無法做到溺愛她,反而培養了她獨立、自主、大氣的性格。事實上,很多貴族教育,也無非是培養一個人的榮譽、獨立、自信。從這個意義上說,她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體弱多病,反而意外提供了一個環境。

另外,這個女孩的家庭雖然貧寒,但很溫馨,看得出她的父母很相愛,家裡面成員之間十分和睦,彼此照顧,這種環境也是很重要的。

有的家庭,不管是貧富,父母互相埋怨,彼此傷害,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傾軋,爭奪財產,這樣的家庭,是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的。

舉一個例子:

我讀博士時有一個同學,男生,家境貧寒,人很刻苦,地域我就不提了免得被人說是地域歧視。相處久了,有一次聊天我才知道,他雖然家裡極度貧窮,但有好幾個姐姐,他的父母重男輕女,十分溺愛他,什麼家務都不做,只知道讀書。所以,即使他後來上了大學,甚至讀了博士,也是如此,寢室裡從來不打掃衛生,從來不打水,洗完澡浴室裡一團糟從來不收拾。更絕的是,早上他如果起床,那麼別人誰也睡不成,他會叮叮噹噹把所有人都吵醒;晚上他要睡覺,不論多早,也要熄燈。如果大家對他有意見,他就會辱罵大家歧視他窮。在導師面前,他時不時就要哭一次,感慨自己家庭很窮,很不容易,老師們起初會加倍的照顧他,後來則發現他十分作秀,也開始反感他。

後來我們實在忍無可忍,集體把他攆出寢室,他後來只能在導師辦公室裡休息。

我想說的是,一個好的家庭,孩子是獨立的,合群的,與貧窮富有無關。很多人家庭情況不錯,也照樣做家務,從不唯我獨尊。

所以,我認為,家庭是這個女孩教育成功的根本因素,而不是貧窮。

第四,這個女孩格局很大,事業開闊,也得益於學校的培養

這二十年來,中國的縣域教育開始萎縮。

在我讀高中的年代,上個世紀90年代,縣域的高中通過高考考入一流高校的學生,數量是不次於省會城市的最好高中的。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縣域學校的優秀教師很多都被挖走了,同時,社會的發展也使得一些縣域、農村的學校提供不了更優質的教學資源。

人人都說貧富分化,高中之間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在一個省裡面的好高中,那是要遠遠好於一般縣域的高中的,可以說,早就不在一個量級上了。

這個女孩所在的棗強中學,我從未聽說過,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縣域高中。從媒體報道看,這個學校傾其所有的為縣域農村的學生提供教學資源,努力為這些孩子們向一線城市的高中看齊。可以說,體現了一個縣域對發展教育的苦心孤詣。

如果沒有學校提供的這些課外書、外語教學、訂閱的雜誌期刊和網絡資源,這個女孩也是很難考上好大學的。

我不知道讀者裡有多少就是縣域和鄉村的孩子,我只想說,這些孩子的命運,寄託在縣域的中學教育上,縣域教育搞不好,整個縣域的子弟都會遭殃。

第五、考上北大也只是一個起點,貧窮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變成徹底的負資產

對中學生來說,考上大學當然是終點啦。

對我這種一直上學上到頂,又出來工作的人,回頭一看,才發現大學是一個最基本的起點。

北大雖然是名校,可我同事裡,不乏耶魯、斯坦福畢業的外海名校學子,北清也就一般般,一般的985出來的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談學校。

我不是唯學歷論,更不是說國內的高校差,而是說,很多人是工作多年後才意識到:大學只是個開始。

這個女孩一定需要有這個認識,進入北大,是很好的起點,但也只是起點。在這裡會遇到無數優秀的人,而且優秀程度超乎想象,是僅靠勤奮彌補不了的。但是,只要始終保持良好的性格,良好的習慣,就能收穫自己的幸福。

千萬不要有那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庸俗想法。

千萬不要事事都要去證明自己一定比別人強,因為你只要做自己,你就是最好的,最優秀的。

貧窮,只是一個經歷而已,在高中這種單一渠道下,可以作為一種奮發的動力。但到了大學,有無數個渠道可以實現自己,如果總是把貧窮作為自己心理的重壓,那麼就會變成一種負資產,反而會阻礙自己的發展。

小結:

這個話題我談了很多,畢竟我在大學裡見過了各種各樣的學生,悲喜劇都有。小結一下:

1、貧窮是制約人發展的不利因素,要克服貧困、戰勝貧困,而不是感謝貧困;

2、女孩高考的成功,更加證明了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最重要的,比貧窮、富貴都重要;

3、女孩高考的成功,還證明了縣域的教育非常重要,縣域要努力照顧好自己的子弟;

4、大學只是起點,要避免讓貧窮成為負資產。


danyboy


和很多同齡的孩子不同,王心儀小小年紀就見識了生活的冷酷一面:為家人操勞一生的姥姥重病因沒錢手術而去世、自己從小到大沒有吃過零食看過動畫片、甚至還因為家庭欠下外債沒錢買新衣服而被同學嘲笑……自己和弟弟沒錢上寄宿學校,雨雪天上下學只能輪流小跑。

這樣一個女孩子小小年紀經歷過的苦難,讓我們很多大人都心生敬佩!是的,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環境,卻可以選擇面對困境的態度。正如王心儀在“感謝貧窮”一文中所說,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很多人都說從王心儀的臉上看到的都是陽光,彷彿她所經歷的都是晴天,看不到任何陰霾。其實她自立自強,陽光樂觀的精神,正是其父母的折射。任何先進的教育方式都比不上父母面對生活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深刻。

一路走來,王心儀瞭解前路的艱辛,依然熱愛生活,因為頑強而生氣勃勃。王欣儀之前寫的一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看哭了全國人民……

再次與大家分享↓↓↓

提筆時,我是有些許猶豫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講起這個關於自己、關於貧窮、以及關於希望的故事。

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縣棗強鎮新村。棗強縣是河北省貧困縣,人均收入極低。我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讀於棗強中學,小弟弟還在上幼兒園。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的世界,本就沒有那麼多擔憂與沉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貧窮與生活的真相,是在八歲那年。那年姥姥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平靜的生活如同湖面投了顆石子一般,突然被擊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亂,卻難以從拮据的手頭擠出救命錢來。姥姥的生命像註定熄滅的蠟燭,慢慢地變弱、燃盡,直到失去最後的光亮。

姥姥辛苦了一輩子,卻未換來一日的閒暇,病床上的她依然記掛著牲畜與莊稼。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姥姥的離世,讓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貧困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錢也未必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經濟的窘境的確將一家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我清楚的記得那些灰暗的日子裡母親無聲又無助的淚水,我也開始明白:談錢世俗嗎?不,並不是的,它給予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讓我們能盡全力去留住那些珍貴的人和物。而這些亦讓敏感的我意識到:生活,才剛剛解開她的面紗。

我和比我小一歲的弟弟相繼踏上求學路,又給家中添了不少經濟負擔。母親由於身體原因,更因為無人料理的農活及生活難以自理的外公,而無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親一個人打工養家餬口。父親工作不穩定,工資又少得可憐,一家人的日常花銷都要靠母親精打細算,才勉強讓收支相抵。

外公與媽媽一年的醫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姥姥生病時家裡又欠下了不少債,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錢。親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會把一些舊衣服拿到我家。有些還能穿的衣服經母親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她常說,穿衣裳不圖多麼好看、乾淨、保暖就很好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母親現在仍穿著二十年前的校服了。我和弟弟也十分聽話,從不吵著要新衣服、新鞋子。

不過,班上免不了有幾個同學嘲笑我磨壞的鞋子、老氣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記得初一一個男生很過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長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襖,我哭著回家給媽媽說,她只說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糾結於俗人的評論,那不過是基於你的外表與穿著,若他無法看到你內裡的自我,不睬他也罷。人生的路畢竟不是走給別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話我也記到現在。

除了衣著,上學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交通。低年級可以在村裡上,但升到三年級就只能去鄉里的學校。家裡有一輛自行車,我坐在後座。弟弟只能坐在前面的樑上,兩條腿翹起來。別人眼中似乎是“演雜技”的樣子,竟讓弟弟堅持了三年。

當時到鄉里的路破得不成樣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來坑坑窪窪,一到雨天還會積很多水。可媽媽每次接送,從不誤時。其實本可以讓我們寄宿在學校,一週接送一次,但鄉里學校的伙食實在很貴。媽媽又擔心正在長身體的我們,卻苦了體弱的自己。

有時候免不了要讓我們下車跑一會,於是每天上下學跑上一公里就成為了我和弟弟的鍛鍊方式。記得有一次下雪,雪積了有一尺厚,車子出不了門,媽媽裹著棉襖,頂著風,走到學校來接我們,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親的臉上。但我和弟弟興奮得不得了,一邊玩雪,一邊和媽媽說著今天學到的新知識。

我們三個人就這樣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時候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於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盡力地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動畫片,但我可以和媽媽一起去捉蟲子回來餵雞,等著第二天美味的雞蛋;我的世界可能沒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麥田,在大人澆地的時候偷偷玩水;我的閒暇時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後面高高的桑葚樹,摘下紫紅色的葉子,倚在樹枝上滿足地品嚐。

謝謝你,貧窮,你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我是土地的兒女,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與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

母親早早的教我開始背詩算數,以至於我一歲時就能夠背下很多唐詩。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又懵懂的心。貧窮可能動搖很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的相信知識的力量。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農人們都知道,播種的時候將種子埋在土裡後重重的踩上一腳。第一次去播種,我也很奇怪,踩得這麼實,苗怎麼還能再破土而出?可母親告訴我,土松,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之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長大後,當我再次回憶起這些話,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富”不代表心靈高貴,“窮”不代表精神貧瘠。不是所有的富貴都是幸運,不是所有的貧窮都那麼可恨。

祝福勵志女孩王心儀,希望她今後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好!也希望更多像這樣生於貧窮的寒門學子能學習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勇於追逐人生夢想!


河北青年報


除了“貧窮”,她還能感謝什麼?

如果她虛偽的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我估計她自己都會看吐;

如果她感謝自己比別人”聰明“,我相信這篇文章不會出現在任何媒體上;

如果她感謝”師長的教誨“,大家會毫不猶豫的吐槽太假!

如果她感謝別人的”惡意和歧視“,我相信她自己也受不了,太賤了;

所以,他唯一能感謝的,除了貧窮只能是貧窮!

貧窮,才是這個女孩的源動力!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如果不是因為貧窮,她就不會這麼痛苦,就不會被強烈的挫傷自尊,甚至不會因為自身的無力而放任疾病帶走親人的生命。

這個女孩,從“貧窮”上,得到了太多太深刻的教訓!

而“貧窮”,也可以說是她拼搏向上的源動力!

如果她不是拼命學習,如果她不是成績優秀,她靠什麼來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

來看看《國際歌》,大家為什麼起來鬧革命?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270, "group_id": 6289003371663720961, "media_id": 5890359014, "neardup_id": 5916046909723437393, "vname": "\\u5218\\u6b22\\u56e2\\u6218\\u79c0\\u300a\\u56fd\\u9645\\u6b4c\\u300b \\u6fc0\\u60c5\\u6f14\\u7ece\\u5524\\u8d77\\u4e16\\u754c\\u5171\\u9e23.mp4\

談者無語


王心儀感謝貧窮當然沒問題,因為貧窮沒有擊垮她,通過自身艱苦努力還考上了北大,值得稱讚和驕傲;但我建議媒體不要感謝貧窮,因為貧窮本身並不能帶給我們美好生活。

河北女孩王心儀707分考進北大,家庭貧困的她寫文“感謝貧窮”,正能量的故事刷爆朋友圈,引發無數網友關注。

7月29日,王心儀回應:美好與光明雖會遲到,但終將到來!

有網友認為,媒體似乎有包裝雞湯的嫌疑,王心儀通過自身努力考上北大值得慶賀,但也付出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姥姥去世,外公、母親生病,自己和滴滴上學,家裡只有靠她父親打工養活一家人,難不難?

她在文章中寫道:經濟窘境將一家人推向絕望的深淵······灰暗的日子,母親無聲又無助的淚水······

土得掉渣的舊棉襖被同學取笑······

文章中看似不經意的場面,摘野果,野菜,田間地頭嬉戲,餵雞餵鴨,你不要太當真了,我就是農村出來的,一點不好玩,每天都要幹農活,遇到農忙,40度氣溫,太陽光白色刺眼的那種,忙活著“雙搶”(搶收稻穀、搶插秧苗),走在路上都可以睡著。

所以,對一個農村女娃來說,能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考上北大,值得一切的讚美和鼓勵。因此,王心儀感謝貧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感謝貧窮沒有擊垮她,讓她有機會邁進百年名校的大門。


感謝貧窮?

是的,前面已經說了,考上北大的寒門女孩王心儀是可以感謝貧窮,感謝貧窮沒有把她擊垮。有機會報銷祖國了。

但,媒體不能感謝貧窮。

你們感謝貧窮就是在美化現實,熬一鍋濃雞湯,掩蓋問題真相。

以下文字也是一個大媒體發佈的,我摘錄如下,大家看看就行了。

這幾天王心儀的經歷和她“感謝貧窮”這篇文章傳播很廣,“感謝貧窮”的說法卻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不少人煞有介事地糾正王心儀,貧窮只是貧窮,貧窮不值得感謝。可是我們真的讀懂王心儀對貧窮的“感謝”了嗎?王心儀有資格感謝貧窮,貧窮沒有毀掉她的未來,反而使她更強大。她寫作這篇文章時,或許還沒有參加高考,但她早已戰勝貧窮,北大錄取通知書只不過是又一個水到渠成的戰利品而已。這個社會在為寒門子弟考上北大這類新聞感動的同時,也不應止步於感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自己的驕傲,卻不是社會的榮光。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不那麼堅強,不那麼勵志。在理應與芭比娃娃相伴的年歲,沒誰活該品嚐生活的苦澀。


我想說的是:

貧窮不應該被感謝,貧窮可以粉碎和擊垮很多年輕人的夢想。

貧窮不光彩,貧窮是落後,落後要捱打,不值得你們來感謝,甚至對於貧窮,應該感到可恥。

張賢亮說,凡是歌頌貧窮的,一定是心懷鬼胎!

觀點:深知精準營銷創始人CEO 蔣軍

互聯網營銷課程招募年度會員,原價1999元,限時優惠價99元,每週分享,報名請私信。


蔣軍


昨天看到很多人都在為這位貧困女孩“感謝貧窮”而感動,很多人都說這位貧家女孩是好樣的。可惜,她得所謂感謝貧窮卻被《人民日報》給利用了,認為貧窮是激勵一個孩子磨練心志,積極向上的必然環境之一。



中國古代的孟子也曾經提出來,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體膚,空閥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話看似很有道理,實際上是一種愚民之術,讓人甘於貧窮而受統治者壓迫。拿一些個例來映證群體,這本身就是很荒謬的事情。

這位考了707分被北大錄取的貧家女孩,只是中國億萬個貧困家庭中的一個個例而已。如果,僅僅因為一個個例而認為貧窮是一種勵志的環境,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們看看北大每年招生人數的比例就不難發現,像這樣的貧困生佔錄取人數的比例簡直微乎其乎。北大去年招生2819人,其中北京就佔了300多人。而據新華社去年關於《北大加大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子的力度》的報道,北大去年錄取的貧困生為97名。



所以,已故作家張賢亮說,讚美苦難是一種罪惡,誰讚美貧窮那他一定是在說謊。看看上面的數據就知道了,貧困家庭的學子要想上好的大學該有多難。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去改變貧窮的現狀,去讓更多的寒門學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去讚美那個大多數人連溫飽都還不能解決的貧窮。


傅斯鴻


這個小姑娘火了!因為了她迎著貧困的痛擊,還能堅強的站在北大的校門口。看著她的笑容,真是讓人受到一種感染,這種陽光,好多時候都能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這個女孩叫王心儀,是河北棗強人。看看她的情況,讓我們走近這個堅強的女孩:

王心儀出生在衡水棗強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大弟弟即將升入高三,小弟弟還沒有上小學,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從小學開始,王心儀就主動割草餵雞、採摘棉花、田間犁地,稚嫩的肩膀幫父母一起扛起家庭重擔。面對家境的貧困,王心儀統統化為兩個字——“感謝”。她曾寫過一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她寫道: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

王心儀說,貧窮可能動搖許多信念,卻讓人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之所以要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艱難,更不是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想讓更多有著同樣經歷的人從她的故事中獲取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王心儀說,她想傳遞的信息不是我個人的情況。想告訴大家的是,每個人努力之後都會有成果。只要有一點點的能力我希望能幫到更多的人。

小學、初中、高中,王心儀在班裡一直是名列前茅,獎狀貼滿了整面牆壁。班主任張秀英曾這樣評價她:“樂觀開朗、視野開闊、格局很大。”的確,她愛好畫畫、唱歌、演講,平時經常會關注時事政治、閱讀外文書籍。雖然高中學的理科,基於對文學的喜愛,王心儀在填報志願時毅然選擇了北大中文系,這讓周圍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她說,追隨自己喜歡的事情太重要了。王心儀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這個選擇可能不是最佳選擇,但是隻要是自己做的選擇就不會後悔。不管周圍是怎麼樣的,我受周圍的影響但是不被周圍左右。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今年的高考中,王心儀以707分的優異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當看到媽媽發來的錄取通知書照片時,王心儀興奮的失眠了,為了這一刻她比別人付出了更多。很快,優異的高考成績、感人的勵志故事傳遍網絡,無數網友為之感動。

還有一個月,王心儀就將步入自己心儀的北大校門。王心儀說,希望自己能一直在教育的道路上走下去,因為心中還有一個夢想等待著去完成。她說,等到進大學之後,有這麼多人都關心她、關注她,她肯定會化壓力為動力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一直學下去。“肯定要再往上面考,可能會當老師。如果有時間我想去支教,因為我知道有很多比我情況更糟糕的孩子們,‘你可以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我希望可以給他們傳達這樣一個信息。”

評論:

至少這是一種樂觀的態度。她的感謝,說明了她之於生活的頑強和堅韌,說明了她對於人生的美好憧憬,說明了她之於社會的較高期望。

貧窮讓她遭遇了生活的考驗,也讓她成為一個生活的強者。

王心儀,我們為你點贊!不只為你生活的勇氣,更為你的頑強和陽光!謝謝你,給我們信心和力量!


跟我學公文


貧窮,該不該感謝貧窮

近日,勵志女孩王心儀高分考入北大引起熱議,她的一篇《感謝貧窮》的作文更是引發熱論。

為她的困境感嘆者有之,為自己不爭氣的孩子憤憤者也有之;為她的成績擊掌者有之,為社會深思者亦有之;為她感謝貧窮而引起自己曾經在“貧窮”中奮鬥的思緒的有之,指導她應該感謝的是誰誰誰的也有之……姑且不論她寫這篇作文的背景,實事求是來講她身處貧窮,從貧窮中考出好成績,知窮而後勇,她不能感謝她身處的環境讓她成長成才嗎?是,她該感謝父母,但是你知道她沒感謝嗎?她用她作為學生唯一可取得的可提升的成績不是對父母最好的感謝嗎?

貧窮包括逆境,我們該感謝!是它讓我們更快更好的成長。小時候經歷過貧窮的都知道,看見誰吃著好吃的,看見誰穿了新衣服,我們那時候不是嫌棄自己父母嫌棄自己家庭,而是在心中默默鼓勁等我長大了也

……而反觀現在的一些孩子一些學生,比吃穿比背景比家庭,不思自己反怨父母不行、恨家庭沒錢,這才是最該引起我們思索的。

貧窮不可怕,現階段有人還是怕說自己窮,怕說國家窮,其實你真富嗎?國家都正視問題開展扶貧,你怕什麼?貧窮不可怕,怕的是假裝不窮,窮而不思不變不改。在貧窮中那種對美好生活的羨慕嚮往更能給人前進的勁頭,在貧窮中的那種單純那種團結那些慈愛更讓人懷念,在貧窮中那些想法那種不甘心那股幹勁那取得的成績更值得尊敬。我們該感謝所處或曾經的那些貧窮亦或逆境,我們該用一切能取得的或是已經取得的成績來感謝那些被認為該感謝的誰誰誰;這也是對他們最好的,他們也期待的感謝,不是嗎?

寫罷又翻看了幾篇報道評論,原來爭論的是有人把感謝貧窮曲解成嚮往貧窮了。這曲解斷章取義才是可怕。我們常聽說改過自新的人說感謝過去的自己,讓現在的自己成熟了。難道他們還是嚮往過去?世界發展的愈發多元宏觀了,人們的思維和關注反倒越來越狹窄越鑽牛角尖了,願世間多些遐想少點狹想。無論如何,能評論且公開總是好的。


春光秋落


柴靜在《看見》裡有一句話:

苦難不是財富,對苦難的思考才是。

這句話用到這裡也很合適。

我們要感謝的,並非貧窮,而是在困境中心懷希望、頑強向上的精神。

而這一系列的報道,誤導性太強了。

這個小女孩所寫的文章沒有問題: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這是這個女孩18年來對於自己生活的總結。

她受困於貧窮,但不甘於貧窮。

她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是為了跟過去的貧窮告別。

結果她成功了,707份考入北大,可以說這樣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貧窮的激勵。

於是她感謝貧窮。

這沒問題,對她來說沒問題,她表達了自己的內心。

但是,這對於其他人來說,很有問題。

所謂貧窮,在文章中,由於網絡和輿論的誘導,被扭曲了。

因為,這篇文章其實在除開她之外的很多人看來,立意是極其不準確的。

可是為了把這個女孩包裝好,網絡大肆地宣揚了這篇文章。

要是各位懷著正常的心態,不受其他影響,再來靜心讀一讀這文章呢?

可以說,貧窮是我們國家民生上的根本問題。

貧窮導致飢餓、犯罪,威脅大眾安全,影響國民素質。

這是一個大問題,亟待被解決,而並非去宣揚,去“感謝”。

女孩可以順著心意有感而發地去感激,但其他人不行。

我們必須正視貧窮,去阻止貧窮。

貧窮不該被倡導,而應該被抨擊。

這才是正常的三觀。

而接下來的話,雖然不好聽,但是我還想說一說:

難道考入北大,就可以擺脫貧窮了?

你還需要在比家鄉生存艱難百倍的大城市生存。

隨著你的成長,各種各樣的苦難仍會向你襲來,這和你入不入北大毫無關係。

進入高等學府,只能讓你在人生的賽跑中前比別人快幾步罷了。

抱歉,我不是想打擊一個在雨天沒有傘卻在雨中奮力奔跑的孩子,也不否認“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的堅強女孩。

這種精神,我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支持。

我也並非打擊其他有共鳴的貧窮家庭和貧窮的人,因為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我也體會過貧窮和困苦,我也尊重你們。

但是,我希望各位可以看清:貧窮是災難。它不是一個可以樹立的旗幟,不需要感謝。

它是我們人生中那座所有人都想越過的大山。

我們只需正視它,不能仰視它。

貧窮不是財富,對貧窮的思考才是。


艾倫不太冷


首先當然要恭喜王心儀,考上北大,畢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同時又必須說,她自己可以是“感謝貧窮”這樣的話,但其他人沒有資格這麼說,也不能把她上北大的原因歸結為因為她窮。

道理是顯而易見的。這個社會上比她窮的人肯定還有很多,或者說生活像她一樣困難的也還有很多,但這些人中,絕大多數人的命運都是淪入社會底層,而不可能考上北大。如果窮就能考上北大,為什麼這些人沒有?

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關鍵的問題在於,能不能站著把北大考了,誰也不感謝,包括貧窮?

因為各種原因,剛好還認識一些考上了北大的人,其中不乏農村出身的人,或者雖然出身城市但家庭背景很普通,可能並不比王心儀強多少,但我從沒聽他們說過感謝貧窮之類的話,他們也沒有這麼想過。

為什麼他們不感謝貧窮,而到了王心儀,就要感謝了呢?

其實也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他們早生了二十年,還沒有高考改革,還沒有搞素質教育,還沒有給學生減負,還沒有用快樂教育欺騙社會中下層子弟,高考還是公平的,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資還不能直接決定孩子上什麼大學,哪怕你只是一個普通鄉鎮中學的學生,只要你夠優秀,夠努力,還是有機會憑自己本事考上北大清華的。

所以,對他們來說,問題就是,憑本事考上的北大清華,為什麼要感謝別人,感謝貧窮?用不著。現在回頭再來看,他們是站著考上了北大的一代人。

為什麼王心儀要感謝貧窮呢?

其實不難從王心儀的這個小文章的字裡行間看出來,她中學這幾年,貧窮對她造成的壓力有多大。尤其是青春萌動的十七八歲的小姑娘的時期,家裡有錢和沒錢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她說感謝貧窮,多少也有些出一口被壓抑在內心多年的氣的意思。

但比她個人內心的不平更重要的是,北大清華這樣的學校如今越來越貴族化、精英化,對王心儀這樣的家庭的孩子來說,已經越來越遙遠了。所以,前幾年才有人驚呼,北大清華的農村學生都快要絕跡了。

於是,北大清華也響應國家號召,趕緊出臺了一些類似扶貧的扶助計劃,定向招收農村學生,比如清華的“自強計劃”、復旦的“騰飛計劃”之類,大多數是所謂的農村專項計劃或者貧困專項計劃。

此外,媒體上也大肆宣傳了一些寒門還是能出貴子的例子,比如2017年考上清華的熊軒昂和殘疾考生魏祥,今年的王心儀和另一個在工地上幹活的時候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考生,都成了話題。

俗話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貧寒子弟考上北大清華能如此大力宣揚,本身就已經說明,他們在今天考上北大清華有多難,已經是鳳毛麟角的事了,甚至到了如果沒有這些專項計劃,幾乎就完全沒有機會了的程度。

而對那些通過這些專項計劃考上北大清華的人來說,他們大概是真的要發自肺腑的“感謝貧窮”的。

相比於前面提到那些二十年前站著考上北大清華的人來,這些通過專項計劃進入北大清華的人,當然是“被照顧”上來的,自然是要被別人另眼相看的,大概只能算是北大清華的二等公民。

比如就有人吐槽這些項目上來的同學多數英語和計算機水平不高,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而這些所謂的短板,當然是在中小學教育中,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帶來的結果,也就是在正常的學校教育之外,通過補習班、輔導班之類的方式生產出來的。

而且,他們雖然進了清華北大,但相比八九十年代那種進了北大清華就等於獲得了進入上流社會和精英階層的門票的時代,現在他們的未來也不能算太光明,畢業之後進入社會,等待他們的將是各種鳳凰男之類的吐槽。但好歹他們也能保住中產生活,對個人來說,畢竟也是好事。

打個比方說吧。

你是國企工人的時候,早上騎著自行車到了廠門口,看到廠子的經理也和你一樣騎著自行車,從你身邊路過,你心情好就問個好,心情不好就當沒看見,廠長也不能把你怎麼樣。你對廠長當然也不需要什麼感恩。

廠子改制成了私企,你還是騎著自行車上班,到了廠門口,看到老闆的豪車過來,你下了自行車想打個招呼,人家呼嘯而過,壓根沒看到你。回到家,你看電視,經濟學家正在講,資本家養活了工人,工人對資本家要感恩。

什麼叫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當家做主?這大概就是。對寒門子弟來說,重要的不是考上了北大清華要不要感謝貧窮,而是還有多少站著考進北大清華的機會?


蕭武


雖然孩子考入北大,但小小年紀便能看清這一點,實屬不易,尤其是現在的價值觀,很多人憎惡貧窮,甚至看不起窮人。這個小女孩用她的成績,用他的行動告訴大家,貧窮可以教會大家很多東西,尤其是孩子,貧窮不亞於一筆人生的財富。

我們這裡也有這麼一位同學,高考結束後,清華北大派車來接,但孩子哪裡也沒去,你知道他最後報了什麼學校,就是今年的高考,這孩子上了哈佛大學。一所外國的學校!

厲害吧,在我們這裡幾乎是路人皆知。他也是農村的孩子,父母都是農民。可孩子天生愛學習。

就在前幾天,我發了一個微頭條,說的我們這裡,父母是下苦的,有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學習都很好,要知道現在家裡有三個孩子,生活條件自然艱苦,可人家孩子爭氣,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老三報考了藝術類學習,但人家孩子竟然考了500多分,比不是藝術類的孩子還考的多。

不過現在好了,有專門針對貧困大學生的助學貸款,等孩子畢業以後,孩子打工還,這讓窮人的孩子也可以上得起大學。

影星周潤發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小時候吃的苦,受的罪,等你長大了,他會加倍返還。農村也有一句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就是關係。而少時的貧窮會讓你的將來遊刃有餘!

是的,感謝貧窮!應該!

對於這件事,我還是想說一下我們的高考制度,雖然很多人反對以分數論英雄,但值得肯定的一點,高考,無論是誰,無論誰有多麼大的背景,但在高考面前,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這讓窮孩子也有了公平,這讓窮孩子能對那些有資源有背景的同學說,至少對於高考,我們都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