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地高溫破極值,北半球其實都很「熱」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近期,生活在北方的人們簡直被熱爆了,出門沒走幾步就汗如雨下,那種悶熱尤其讓人難耐。

“怎麼覺得今年格外熱,而且熱的時間還特別長。”記者身邊的朋友抱怨說,事實到底是怎樣呢?

“的確,與公眾感受比較一致。數據顯示,7月,全國平均高溫日數達6.1天,比常年同期多2.1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多。”2日,在中國氣象局8月例行發佈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李明媚說。

高溫日數多 範圍廣

氣象學上將日最高氣溫大於或等於35℃定義為“高溫日”。截至8月2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20天發佈高溫預警。

李明媚介紹,2018年7月,全國平均氣溫22.9℃,較常年同期(21.9℃)偏高1℃。全國有94站發生極端高溫事件,主要出現在甘肅、湖北、吉林、遼寧、山東等省(區、市),其中遼寧本溪縣(39.2℃)、吉林集安(38.4℃)等24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此次高溫具有強度強、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李明媚說,其中, 7月20日高溫影響範圍最廣,35℃以上高溫面積達159.8萬平方公里,38℃以上高溫面積達13.4萬平方公里。重慶中部、湖北西部和東部、湖南西北部、江西西北部、河南東南部等地最長連續高溫日數超過10天,四川古藺高達23天。

京津冀、東南部高溫緣何特別突出?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艾婉秀表示,主要與環流有關,北方冷空氣偏弱,造成副熱帶高壓向北推,尤其是這幾天,副高一直在京津冀和東北南部地區上空,造成高溫特別明顯。

“北京地區之所以潮溼悶熱,一方面是受到副高北抬的影響,導致暖溼氣流源源不斷。此外,北京前期降水頻繁,在高溫下蒸發量巨大也會導致溼熱明顯。”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說。

並非“一枝獨秀” 整個北半球都很“熱”

事實上,我國今年高溫天氣並非“一枝獨秀”,整個北半球都很“熱”。監測顯示,7月以來,全球大部分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尤其北半球亞洲、歐洲、北美洲等地高溫事件頻發。日本、韓國出現大範圍高溫熱浪;瑞典、丹麥、挪威南部和芬蘭北部正在經歷極端熱浪;加拿大魁北克省7月初遭遇幾十年罕見的連續高溫……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了近期的北半球高溫天氣頻發?

氣候中心專家表示,今夏北半球高溫天氣頻發的主要原因是北極地區冷空氣向南擴散明顯偏弱導致。入夏以來,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明顯偏弱,加之控制東亞地區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異常偏北、強度偏強,平均強度超過常年同期2倍以上。受其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韓國、日本等地氣溫異常偏高,容易出現高溫天氣。

據介紹,未來十天,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仍多高溫悶熱天氣。8月5日前,內蒙古中東部、吉林東南部、遼寧及京津冀等地還將有2—4天高溫天氣,5日後,上述地區高溫天氣將減弱或結束。目前,南方地區高溫天氣較前期有所減弱,8月5日後將再度發展。

“颱風‘雲雀’登陸後,高溫區會有一個東退的過程。南方高溫範圍減小,強度有所減弱,南京、上海、重慶等地將先後脫離高溫控制,其餘地方的熱力也將有所緩和。”許映龍說,但北方高溫逐漸發展,內蒙古、華北、東北等也將加入高溫陣營,8月5日後,上述地區高溫天氣將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