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工業經濟發展中的四大主要問題(上)

引子:1-6月,全市規上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8.78億元,同比增長11.4%;實現稅金45.12億元,同比增長16.4%;實現利潤63.9億元,同比增長8.1%。但融資矛盾依然突出等四大重點問題依然存在。

正文

1.融資矛盾依然突出。二季度,全市有278家企業反映資金缺口20.6億元。造成資金緊張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自身抵押物不足,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企業技改投入形成的動產又不能成為銀行認可的抵押物;二是應收賬款佔用、流動資金投資技改、金融部門不合理保證金佔壓等,降低了企業資金流動性;三是金融部門加大風險防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審核更加嚴格,且小微企業貸款項目一般是一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不能滿足技改項目的中長期貸款需求;四是政府推進的金融產品,由於風險度加大,代償比例增高,

湖北省孝感市:工業經濟發展中的四大主要問題(上)

也呈現收緊態勢;政府各類產業發展基金,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續貸週轉金由於多數銀行不認可,而使受益企業面大打折扣;五是部分地方由於個別企業的不良行為,使整個地區信譽等級降低,其他無辜企業受損。目前雲夢縣不良貸款比例為9.6%,為了放空風險,雲夢地區銀行對工業企業貸款只減不增,造成了企業融資困境;六是融資性擔保公司開展業務的很少,呈萎縮狀態,無法發揮補充作用。另外,從2018年開始,省財政取消了對各地縣域發展資金的支持。據統計,2017年省財政下發我市縣域發展資金20.5億元,其中12.3億元被各地用作工業調度資金,支持工業企業發展。這部分資金的取消,更加重了工業企業融資壓力。

2.企業用工短缺。二季度,全市工業企業中有205家企業反映用工缺口12845人。一方面高端人才留不住,高級技術工人高薪難求;另一方面普工難招,新生代勞動力由於就業觀念的不同,不願意到工廠工作。人員短缺使一些建成項目無法按時投產達效,一些訂單也不敢接。華工高理公司今年缺工1100人,造成公司訂單損失20%-30%。日本矢崎公司因新上生產線而造成用工緊張,目前公司用工缺口為1000人左右。漢川祥源新材、雙橋食品、恆大包裝等公司均反映類似問題。另外,由於農忙季節來臨

湖北省孝感市:工業經濟發展中的四大主要問題(上)

,部分農民工人員返鄉夏收秋種,目前又是招聘淡季,造成部分企業出現季節性短缺,湖北惠洋電器因此流失員工20%以上。

3.企業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近年來,工業企業各項成本飆升,其中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用工成本和用能成本上漲最為明顯。①原材料成本。棉花、紙漿等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據統計,目前紙漿價格為5400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了1300元/噸,漲幅為30%;新疆棉價格為17000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了1700元/噸,漲幅為11%。在紙製品和棉紗棉布價格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擠壓了企業盈利空間,孝棉集團已處於虧損狀態。②物流成本。隨著治超力度的不斷加大和油價的上漲,企業物流成本也明顯增加。以金紅葉公司為例,治超新政後公司起運量由每車24噸壓縮為20噸,僅今年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了520元/噸和525元/噸,現在公司綜合成本上漲了將近30%。③用工成本。為了緩解用工矛盾,工業企業人工工資逐年遞增,每年普遍要上漲100-200元/月。華工高理公司由於缺工較多,今年員工工資上漲了10%左右;孝棉公司由於本地熟練工較少,用工成本也逐年增高。目前產1噸紗

湖北省孝感市:工業經濟發展中的四大主要問題(上)

的人工成本上升了116元。同時由於社平工資逐年遞增,企業的社保成本也逐年上漲,且漲幅超過了國家降低社保比例企業減少的支出。④用能成本。煤改氣之後,企業用能成本大幅上漲。據統計,改用天然氣之後企業用能成本普遍上漲了一倍以上。而且天然氣供應緊張造成工業企業天然氣價格長期居高不下。以孝棉為例,企業主要是電、氣混合,每月用氣7萬方,春節期間用氣價格是3.1元/方,最近才下調到2.9元/方。隨著環保治理力度不斷加大,工業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

4.增長點進展較慢。一是大項目、優質項目不多。1-6月,全市5000萬以上工業項目438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81個。這些項目中80%以上是傳統產業項目,新興產業項目不多,優質項目較少。二是項目建設進展不快。目前我市新增產能2000萬元以上的增長點項目118個,有41個項目尚未投產,佔增長點總數35%。3個納入省重點監測的重大增長點中,金鳳凰公司年產70萬噸包裝紙項目已建成;岑銘堂公司8000萬箱食品擴能項目因土地供應問題和市場原因,投產時間推遲,且很難達到預期目標;益鹽堂年產20萬噸高端品種鹽技改擴能項目,因國家新政策取消了海鹽進口而使項目下馬。一些有一定規模的大項目,如維達投資20億元的生活用紙擴能項目、孝昌的大洋新動力投資13.4億元的電機驅動系統生產線項目,今年只能爭取建成進行試生產,出力要到2019年了。部分擬進規企業,由於入規標準日益嚴格,進規難度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