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三十」:是而立,還是而「膩」?

面對火熱的功能飲料市場,旺旺終於坐不住了。

近日,旺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旺旺)將三年前上市的兩款功能飲料:“剎”和“超剎”重新推向市場,試圖在火熱的功能飲料市場上分得一杯羹。聯想到上個月,為了迎合另一熱點品類:咖啡,旺旺“掏” 出了十五年前的“邦德咖啡” ,不禁讓業內外議論紛紛,“旺旺真的要狗帶(go die)了嗎?”

比之更重要的是,旺旺今年三十歲了,可就今年它的表現而言,不是而立之勢倒是越發油膩了。

再推“新品”

今年的飲料市場,站“C位”的無疑是功能飲料和即飲咖啡。

功能飲料大火的原因,不僅是品類增幅還在持續,更重要的是“紅牛”品牌之爭可能騰出的市場空白。

在此大背景下,華彬扶持“戰馬”上位,天絲另立“安耐吉”,東鵬特飲穩坐“探花”,魔爪、卡拉寶、M-150等一眾外資功能飲料大佬虎視眈眈。不僅如此,還有樂虎及體質能量等性價比“選手”虛位以待。

就在業內外期待旺旺會祭出什麼殺手鐧的時候,旺旺“不負眾望”地掏出了2015年的產品:“剎”。

旺旺“三十”:是而立,還是而“膩”?

公開信息顯示,旺旺這次推出的“剎”分為350ml的PET瓶裝和240ml的罐裝,產品售價分別為5元和5.5元。而另一款產品“超剎”是一款濃縮加強版的能量飲料,產品為100ml的PET瓶裝,售價為10元。

一位旺旺前管理層告訴快消記者,“剎”功能飲料在2015年進行過“由點到面的推廣測試,但考慮到如果失敗,要東山再起難度較大,所以能見度很低”。後來,該產品的推廣就不了了之,直到今年才得以重見天日。

除了在熱鬧的功能飲料領域插上一腳,今年稍早些時候,旺旺還試圖分得即飲咖啡市場的一杯羹。詳情請見快消曾在6月初的《15年前“舊品”再戰飲料江湖!旺旺何以頹勢盡顯?》一文中對“邦德咖啡”的重新上市進行過分析,在此不做贅述。

有意思的是,不論是功能飲料還是咖啡,“旺旺推的不是‘新品’,而是‘新瓶’……咖啡火他就上咖啡,功能飲料火他就上功能飲料。”一業內人士笑稱。

外形“邋遢”

提起旺旺,消費者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是經典的大頭娃娃,還是雪餅和旺仔牛奶?

事實上,在對十餘位年輕消費者的隨機調查中,快消記者得到最多的答覆是“李子明同學”。

旺旺“三十”:是而立,還是而“膩”?

單純從傳播角度來看,“李子明老師”是成功的。該話題在2017年雙十一前, 在微博贏得了幾十萬次的熱搜及百萬級的轉發點擊量,成為2017年互聯網“病毒營銷”的典範之一。

在“李子明”身上嚐到“甜頭”的旺旺,繼續將這種“低齡”的廣告策略應用到其他產品上,就出問題了。

今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通報,一些電視臺播出的“O泡果奶”、“莎娃雞尾酒”廣告,存在導向偏差和誇大誇張宣傳、誤導受眾等違規行為,被要求停止播出。有網友評論,“連官方也看不下去了。”

業內多數人認為,造成如此“後果”的原因是,旺旺的廣告一直是由董事長蔡衍明親自把關,甚至廣告語都是蔡衍明自己做創意。旺旺的市場部以及廣告公司更多隻是作為執行者而非創意者。

相關的佐證是,早在2008年,旺旺在香港掛牌上市,蔡衍明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表示,“我不適合做管理,我適合做‘idea(創意)’”。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旺旺內部有個“老人”,負責指導廣告的導演,他很善於表演和惡搞性質的宣傳。在此人看來,只要信息成功傳播了,就是成功的。而旺旺的廣告,大多出自此人之手。

現實是,蔡衍明的廣告風格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市場被評為“土”,並非一件壞事。要知道,隔壁“腦白金”可年年都是“十差廣告”的常客,但人家在央視堅挺了十餘年,創造了保健品行業的銷售神話;而那些“最佳廣告”,往往第二年就不知所蹤了。

不過,時至今日,旺旺的“滑稽劇”卻讓消費者越來越弄不清楚旺旺究竟在賣什麼產品。甚至,連旺旺自己都不知道該做什麼產品了。

雖然手持米果和調味乳製品兩大單品,但旺旺也從未停止過新品研發的腳步。多年過去,旺旺推了不少新品,但大多默默無名,旺旺的銷售額,至今仍靠兩大單品苦苦支撐。

如果你對旺旺的概念還停留在米果和旺仔牛奶,那當你無意間點開旺旺的天貓旗艦店,一定會有一種進“大觀園”的感覺。快消記者粗略統計,旺旺天貓旗艦店共推出了140餘款產品(包含規格不同的同類產品),而以產品創新著稱的統一,上架產品僅九十餘款。

耐人尋味的是,這些產品都“似曾相識”。比如“旺仔牛奶”和“特濃旺仔牛奶”;“旺旺仙貝”和“仙貝物語”、“芝士仙貝”;“旺旺雪餅”和“黑米雪餅”、“黑糖雪餅”。

當然,也有“不認識”的。比如,莎娃酒,比如方便麵;還有一些不曾聽說過的產品,比如“蒟蒻果凍”、“那多利”、“哎喲”、“辣人”等。頁面上,旺旺還專門開闢了一個叫“你沒吃過的旺旺”分欄。

事實上,旺旺的產品結構更新始終沒能跟上消費趨勢,雖然產品不斷出新,但要轉換為銷售額並不容易。伴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習慣的改變,旺旺卻在產品研發速度、品牌升級和推廣上,停滯不前了。

世故守舊

還是2008年,蔡衍明曾公開表示“旺旺的未來就是要佈局到沒有我也可以”。遺憾的是,十年後的今天,這個“佈局”似乎沒能實現。

旺旺“三十”:是而立,還是而“膩”?

旺旺集團董事長 蔡衍明

“基本上是蔡先生說了算”,上述旺旺內部人士表示。相對其他企業,旺旺的決策流程較為“中央集權”,從品牌打造到產品研發,多數決策都要經過經營層,導致企業執行效率低而喪失了許多機會,營銷也缺乏亮點。

蔡衍明擅長的“中央集權”,還帶來了旺旺人員的動盪。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近年來, 旺旺重要員工的離職並不鮮見。

另一位熟悉旺旺的人士告訴快消記者,蔡衍明的管理風格,從1992年在湖南建廠之際,一以貫之到今天, “湖南廠每天早晨都要做旺旺操……員工集合時,除了要排隊,集合和解散過程中要相互問好、行禮。做完晨操後,每個單位還要合唱一首3-5分鐘的歌曲。”

二十幾年過去了,蔡衍明的這些管理方式,卻沒能與時俱進。

據臺灣媒體《陽光時務週刊》報道,蔡衍明買下中時集團後,規定新進員工都要受“職前訓練”,內容包括社訓、創社精神等等,除了口號外,當然背後還有一番“微言大義"。

更有人認為,蔡衍明統治集團的專斷、霸氣及高度崇尚形式主義的風格,比起“獨裁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十年前,旺旺集團在香港掛牌上市,意氣風發的蔡衍明公開表示“未來十年旺旺還可成長四倍”;事實上, 2013年營業收入超過230億元,是迄今為止旺旺的業績頂峰,此後便開始逐年下滑。

如今,旺旺三十了,在而立之年倒越發顯得油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