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朋友第一次安利《牛奶可乐经济学》,这一本书我内心是拒绝的。为什么?可能是一枚文科生的原因,这种偏理性和需要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书研究的比较少。

当我拿到书的瞬间,想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牛奶可乐经济学?这书里说什么的?

拿着书带着情绪开始阅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这一本书。阅读了才发现书名来自于一个经典问题,“为什么牛奶放在方盒子里卖而可乐放在圆瓶子里卖”?我好奇的是,这是为什么?

书的写作者是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康奈尔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本书中所讲到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所以你阅读的这一本书是案例的集合类的书。

《牛奶可乐经济学》——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我觉得比较感兴趣的是书里的内容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著作中充斥着艰涩的数学公式,它是由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生活事例,将经济学化繁复为精妙,很多时候的觉得写作者分享的这种观点还特别的萌。

人是感性的动物,大家也经常讨论到如果一个人要重视一个东西的内在,人们往往需要的不一定真是适合自己的东西,而是需要使自己看起来很有面子的东西。

阅读书里分享的观点,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些案例涉及大经济学的不可思议、难以理解,但后来又在思考基本原理简单又实际商家会考虑到人的各种怪癖,设计出各种商品,满足大家的需要。

《牛奶可乐经济学》——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不知道你有是否和我一样也有过因为某种情感上的原因,购买过某类产品?想一想,最后大部分情况会决定了你买它?

阅读的过程中想起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 》 一书中所说,从长期来看,产品的价格不应当超过其生产成本。否则,盈利机会必会诱使竞争对手进人市场。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供应最也会增加,最终拉低价格,逼近成本。

其实阅读过了还是不太理解,一直简单的理解为当一个产品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那么这个该产品的生产者数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平衡价格,应该就算是市场清算价格。

当对价格敏感的买家打折,同时无需对其他顾客降价,能推动生产者扩大规模,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牛奶可乐经济学》——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这本书, 在我看来, 展示的并非经济学的运用, 而是为日常现象提供一个可能的经济学解释. 而让本书失去价值的正是, 它仅仅寻求一种“可能的解释”。

书里的内容关注的更多的是否能用到某种经济学原理以便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而不费心验证这种看法,这个看法在这个阶段本质上只是一种猜想是否正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