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司法溫暖在祖孫間傳遞

“姥爺,我好想你啊!”隨著孫女小芳(化名)與姥爺相擁而泣,祖孫間多年的隔閡自此消除,兩個家庭的親情再次傳遞延續。

女兒被殺 老人與外孫女斷來往

小芳的媽媽是獨生女,被小芳的姥爺、姥姥視為掌上明珠,小芳也得到兩位老人的寵愛。

小芳出生後,按說有父母、姥爺、姥姥的呵護,家庭會很幸福。然而,不幸卻戛然而止。小芳的媽媽與公交司機金某發生口角後被金某勒死。

刑事案件審判時,金某表示自己激情殺人,主動交出10萬元以表悔罪,並請求小芳媽媽的家人諒解。最終,法院判決金某死緩,並賠償附帶民事原告人小芳及父親,小芳的姥爺、姥姥共計59萬元。

法院發放10萬元時,小芳的姥爺、姥姥表示,小芳還小,小芳的父親一個人撫養不易,願多分點給小芳的父親。後法院又執行到1萬元,兩位老人將自己的那份全給了小芳。

時間匆匆,一晃數年。小芳長得愈發像媽媽。睹孫思女,幾年間,每次小芳的父親帶著小芳去看望姥爺、姥姥時,他們總要傷心落淚。二老向小芳的父親暗示,以後少來看望。小芳上高中後,她和父親去看望姥爺、姥姥的機會也變得更少。

七年後,小芳的姥姥去世。按習俗,小芳姥姥的遺像應由小芳來端,但葬禮並沒有這麼安排,這讓小芳的父親和小芳極為尷尬。葬禮後,小芳的姥爺通過其侄子向小芳的父親傳達了“以後就斷了吧”的意思。此後,小芳的父親忙生活,小芳忙學業,再沒去看望過姥爺。

親情裂痕 案款發放成難題

2018年年初,金某的妻子為了金某能夠儘快減刑,主動向法院交納了48萬元剩餘賠償款。

進入執行案款發放環節後,執行法官葉孝軍多方聯繫得知,小芳85歲的姥爺獨居在養老院,正在讀大學的小芳對姥爺的情況一概不知。

如何妥當發放這筆案款,成了擺在執行法官面前的難題。承辦法官葉孝軍此時考慮的並不光是案結事了。

從法律角度看,案情並不複雜,案款發放亦非難事,難的是,如何通過案款發放修復祖孫之間的裂痕,讓祖孫重歸於好,讓一個85歲的老人老有所依,晚年不再淒涼。由於小芳姥姥已經死亡,又無其他子女,按繼承法相關規定,其應得份額應由小芳姥爺、小芳繼承,各自分得24萬元。但如果二人各自領取了法律規定的相應份額後,很可能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案件雖了,祖孫之情也隨之百了。

冰釋前嫌 法官巧解祖孫心結

一番思量後,葉孝軍法官先從小芳處著手。

葉孝軍法官與小芳進行深入溝通,談話間,小芳表示姥姥過世後並未聯繫過姥爺,當聽葉法官說姥爺孤身一人在養老院後,小芳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你還年輕,應通過奮鬥獲得幸福,不該太看重法院發的錢款”, 葉孝軍法官繼續向小芳介紹到,當年小芳母親被害刑事案件審判時,姥爺、姥姥為了尚未成年的小芳,甘願讓小芳的父親多領案款。當葉孝軍法官詢問小芳是否願意放棄自己應得的一部分錢款來取得姥爺諒解時,小芳掩面而泣,表示自己願意只要20萬元,剩下的28萬元全給姥爺。

於是,葉法官當即帶小芳來到養老院。到養老院後,葉法官先見老人,解釋清楚後,老人老淚縱橫說,沒想到外孫女心裡還有我,可為什麼不來看我呢?聽到姥爺的話語,屋外的小芳再也難以自抑情緒,跑入屋內緊緊抱住姥爺。

法官感言:

辦案不僅要有法律思維,還需社會視角。執行案件案款發放看似簡單,卻是當事人權利獲得滿足的最後一步,稍有不慎便可能功虧一簣。尤其是在刑附民案件中,往往涉及老年人和兒童。時間一長,容易出現一方老人死亡,執行中出現繼承問題。如果案款分配時處理不好,極易埋下隱患。因此,將案款又快又好地發放出去值得法官深思。

將一心為民融入辦案過程,才能讓社會公眾感受到司法的溫暖。法律是教條冷漠的,但司法過程並不一定是冰冷的,法官應深懷一心為民的赤城之心,心隨案轉,讓冰冷的法律變得溫情脈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