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比常人早死,差距竟达13年!

医生比常人早死,差距竟达13年!

规培医生48小时不回家,老婆发飙了!

近日,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的一位规培医生因连续工作48小时未回家,妻子发飙怒言,在朋友圈吐槽:谁也别拦着,要把医院炸了!偌大一个全国顶级医院把规培生往死里用!很快被网友在朋友圈热传,又被多家自媒体转发,这张截图迅速火了!其实,这位规培医生妻子的怒吼,亦是众多医生家属的心声。都说学医好,但只要真正选择了医学,才知道医生是个多么辛苦的职业,是个多么让人难以体谅的职业。只有嫁给医生的人,才明白医生有什么好!没空照顾家人,老婆照顾不好,孩子也没时间陪,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在病人身边,不是在你身边!神马情人节,圣诞节,各种节假日都是浮云;A计划 B计划都赶不上风雨无阻的变化。无法陪伴家人,无法感受亲情,全部的心思都扑在了这神圣的职业上。对于大部分的规培医生来说,待遇问题似乎永远令人郁闷、无奈和泄气!干最苦最累的活,拿最低最少得工资,请给予规培医生更多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吧!

国外研究医生比常人早死13年,你信吗?

近期,印度医生协会研究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差距有13年之久。研究者推测,医生早逝的主要原因,是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的: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不健康,运动量不够。当然,这个有关医生寿命的研究是国外的数据,但中国医生的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中国医师协会在2018年会上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调查显示,仅19.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31.1%的医师认为身体状况对工作造成了中度以上的影响,被调查医师中33.2%的医师罹患一种疾病,5.9%的医师罹患一种以上的疾病。医生原本的职责救死扶伤,自身的健康意识本该更强,但是在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境况下,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当下不少医生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如果连自己的健康都管理不好,那么作为健康捍卫者的医生,在诊疗活动时又有多大底气呢?如何让家人放心?又如何对患者负责呢?

卫健委:首届医师节,4大惠医政策要落实!

去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消息,国务院批复了卫计委《关于申请设立“中国医师节”的请示》,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所以,2018年8月19日就是首届中国医师节。7月24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首届“中国医师节”活动的通知”,活动以“尊医重卫,共享健康”为主题,组织开展好节日期间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设立中国医师节,为的是让更多人尊重医务人员、重视卫生健康事业,为的是督促各部门严格落实医务人员的各项保障,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医卫工作提供更和谐的工作空间。我们想说说的是,关爱医师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决不能局限在医师节这一天,应该将这种关怀贯彻落实在每一天,落实在每个勤勤恳恳的医务人员身上。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应有的价值存在,才能激励更多的从事这份高尚的职业。

上海医改大动作来了:社会办医不受规划限制!

近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该文件首次提出,社会办医疗机构不受规划限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将改为医疗机构设置指引,弱化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这使得上海成为国内首个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规划限制的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对此有专家认为,如果“社会办医疗机构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的规定,从上海推广至全国,意味着医疗机构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营利性社会办医将在市场的引导下走向个性化、中高端医疗。对于不占用公共资源的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应逐步减少对其不适当的外部限制,主要依靠市场调控。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有的卫生监督力量难以对量大面广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进行长效监管,缺乏行之有效的医疗纠纷

调节机制、司法诉讼机制。即便是与民营医院出现医疗纠纷,民众仍然会直接找政府。机构设置许可不再是制约性措施,事中事后监管力量必须加强。不受规划限制,但也不能“一放了之”。

医保出手!“黑名单医生”制度向全国蔓延!

近日,据常德日报报道,该市下辖汉寿县对医疗行为过程中恶意套取行为、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建立处方“黑名单医生”制度。医保“医生黑名单”更早则出现在福建省医保办的文件中,2016年10月,福建省医保办发文,打击骗取医保以及侵害患者权益的行为,违反相关规定的医生将被列入“黑名单”。 实际上,早在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就强调,要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完善医保服务协议管理,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如今国务院新成立了国家医疗保障局,严格控制医疗机构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健康运行。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说,在临床诊疗中的行为,除了医保总额外,还将受到越来越严的医保的监管和制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