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區空間拓展 按下「快進鍵」

龍華區空間拓展 按下“快進鍵”

地鐵4號線北延段徵收任務提前完成,為龍華區軌道交通建設順利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歷時5年的九龍山科技園土地整備項目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整備範圍達218萬平方米。作為龍華區六大發展片區之一的九龍山產學研片區,由此進入開發建設的快車道。

九龍山整備項目的完成,是正處於高速開發建設階段的龍華區,在空間拓展領域以攻堅力量實現的新成績。

2018年是龍華區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中軸新城、爭當深圳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尖兵的關鍵之年。這一年被龍華區委繼續確定為“城市建設年”。

無論是新城建設,還是尖兵表率,無不需要城市發展空間予以承載。對於可開發建設土地資源極為稀缺的龍華區而言,城市更新、土地整備是當前拓展城市空間的主要手段。

2018年,龍華區強力推進119個徵地拆遷項目,需完成86個,需補償建築物58.36萬平方米。其中,上半年需完成項目24個,補償建築物23.73萬平方米,入庫土地46公頃。

可喜的是,龍華區上半年已補償建築物約30萬平方米(土地整備項目4.9萬平方米、徵地拆遷項目25.44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205%;已有72公頃土地已入庫或正在辦理入庫手續,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成績。

“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於我區逐步完善的三級工作機制: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每季度聽取拆遷整備工作彙報;區職能部門城市更新局實行掛圖作戰,採取具體項目及建築物分季度雙向考核機制,有指標、有時限,任務明確、責任清晰;轄區街道辦基本實現一把手親自抓,各單位協同作戰。”龍華區城市更新局負責人坦言,目前,龍華區已經形成良好的拆遷整備工作氛圍,全區各單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街道辦敢於碰硬,努力以一次次談判、一份份協議穩打穩紮地拓展空間。

“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利益統籌成為當前解決拆遷補償主要手段之一,說明我區充分發揮更新、整備一體的優勢,建立起城市更新、土地整備、徵地拆遷互聯互動的模式,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目標的達成。”城市更新局負責人表示。

九龍山土地整備全面完成釋放產業空間218萬平方米

規劃為產學研的九龍山片區,山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被譽為龍華產業發展的最後一塊“處女地”,承載著龍華未來5—10年產業高端化轉型的引擎之責。

作為龍華區最大的土地整備項目,經歷5年跋涉,九龍山片區土地整備項目在今年全面完成徵收補償工作。

對於九龍山項目,龍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整備工作,赴一線參與談判協商現場督戰;區領導每週現場調研,召開分析研判例會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街道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倒排時序進度。

在項目進程中,龍華區堅持政策、標準、口徑“三統一”,根據最新頒佈的《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深圳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試行)〉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完善房屋徵收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深圳市房屋徵收補償基準價格》等系列政策,為整備工作提供有力政策支撐。同時,創造性地激發基層社區工作積極性,在整備工作中,政府與社區股份公司“算大賬”,通過資金安排、土地確權、用地規劃等手段,集約節約安排土地,保障城市建設與社區發展空間需求。社區股份公司與相關權益人“算細賬”,通過貨幣、股權和實物安置等手段,確保權益人相關權益,實現整備範圍內全面徵轉清拆,保證整備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同時,充分利用業主相關社會關係,搭建各類溝通平臺,加強與相關企業代表、商會、協會、律師事務所等各方力量的溝通和協商,廣泛發動社會力量促進陽光徵收、和諧徵收。

針對多年久攻不下的5根“硬骨頭”(整備項目涉及的五個工廠),實行“因廠施策”:如針對將廠房用於出租的情況,以承租戶為突破口和著力點,幫助其理清與業主關係,解決新廠房租賃等實際困難,靈活採取先行墊付水電和廠房押金等措施,贏得承租戶的支持配合。特別是業主為臺灣同胞的情況,主動爭取市臺辦的積極配合,打消臺商心理顧慮,做通思想工作,最終促使其配合政府徵收工作。

通過上述過硬舉措,龍華區突破了九龍山整備項目體量大、歷史遺留問題多、涉臺商臺企、權屬複雜等一系列現實難題,累計簽訂徵收補償協議數百份,徵收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徵收土地面積108萬平方米,整備範圍達218萬平方米,為全市拓展發展空間和龍華加快打造產業創新主力區提供了堅實保障。

提前半年完成地鐵4號線北延段徵收任務

近日,隨著最後一戶業主簽訂徵收補償協議,龍華區提前半年完成2018年地鐵4號線北延段徵收補償工作。“土地整備、徵地拆遷”的硬仗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戰果。

地鐵4號線北延段是市、區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全長10.8公里,由清湖站北端引出,沿途設有清湖北站、竹村站、茜坑站、江圍站、觀瀾站、松元廈站、觀瀾湖站、牛湖站8個站點,自南向北依次沿和平路、觀瀾大道、高爾夫大道敷設,預計2020年底建成通車。

4號線北延段涉及的街道多,房屋權屬極其複雜。龍華區歷來高度重視軌道交通建設工作,自全面啟動該項目徵地拆遷工作以來,區城市更新局、轄區街道辦徵地拆遷工作人員用好政策,苦幹加巧幹,陸續攻克一批重點難點問題。

據瞭解,一線工作人員深入調研,建好工作大數據,對需徵收的建築物權屬、經濟利益關係、相關法規政策、業主訴求、不穩定因素等一系列基本情況,多次深入一線調研、多方比對核實、全面梳理登記造冊,為高質量完成補償談判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摸清情況後,工作人員在徵收工作中靈活運用宣教、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綜合施策,贏取工作主動。在實際補償工作中,工作人員把做通業主思想作為順利完成補償工作的關鍵,成立多個宣講談判攻堅組,到群眾身邊去,包乾到戶、一對一服務,廣泛開展政策宣講,最大限度保障業主合法權益,最終贏得業主的理解和配合。

比如,為完成“觀瀾站”最後一棟房屋補償,觀湖街道主動作為,遠赴他鄉與項目涉及的兩戶業主開展談判,成功與遠在異地的兩位業主簽訂補償協議,完成1090平方米的房屋徵收工作。

■延伸

破除城市發展障礙

助推龍華跨越式發展

龍華區歷來重視土地整備、徵地拆遷工作,2017年完成徵收房屋6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4%,總量超過前5年總和;土地整備入庫超100公頃,連續6年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

以2017年“城市質量提升年”為抓手,龍華區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觀湖下圍成為全市首個完成全鏈條審批的土地整備利益統籌試點項目,僵持多年的“釘子戶”樟坑華僑新村爛尾樓順利拆除,外環高速在全市率先完成徵收補償工作,獲得深圳市委“依法徵收、效率徵收、作風徵收、和諧徵收”的肯定。

今年,龍華區召開2018年土地整備、徵地拆遷行動部署會,吹響了2018年徵地拆遷攻堅戰的集結號,區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與各街道辦事處代表簽訂2018年徵地拆遷任務書,將責任壓實到基層一線,發揮基層組織攻堅堡壘作用,全力推進徵地拆遷工作。

2018年,龍華區牢牢把握民生導向,再接再厲,強力推進119個徵地拆遷項目,積極推進茜坑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等重點項目的整備拆遷工作,全面理清城市發展思路,謀長遠、拓空間、攻難點、補短板,以徵地拆遷、土地整備破除城市發展障礙,助力龍華區加速實現轉型發展新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