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孫立人,爲何在台灣被軟禁33年?

蘆方文




老蔣到臺灣後,對孫立人顯得頗為忌憚,因為當時美國人似乎想讓孫取代蔣。

1955年8月,老蔣製造所謂的“孫立人案”對孫立人進行軟禁。孫的囚禁生活很悽慘,因為他不是老蔣的嫡系,在蔣家朝中也沒有人撐腰,與同遭老蔣囚禁的張學良相比,孫的待遇簡直是慘不忍睹。1975年孫立人熬死了老蔣,但是小蔣臨朝後仍然不肯放過他,所以他只能繼續熬。1988年1月蔣經國歇菜,孫立人終於又熬死了小蔣,自由的曙光會因此照耀他嗎?

1989年孫立人將軍終於獲得臺當局的平反,獲得渴望已久的自由。



孫立人,讓敵人恐慌的“東方隆美爾”,從崛起到消亡。

孫立人生於1990年12月8日,安徽人,看到這瞬間想到的是什麼?老蔣的用人原則是什麼?孫立人不是老蔣的浙江同鄉,當然他也不是黃埔系,所以註定了他在蔣朝的摸爬滾打。1923年孫立人留學美國,1926年入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軍事知識,1927年畢業。1928年孫立人帶著滿腔熱血回國,但是這位留美精英卻始終進入不了老蔣的視野,結果輾轉到了宋子文於1932年組建的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四團長,邊給老宋收稅便將第四團當成軍隊訓練,練著練著便成了精銳,這簡直不敢想象。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孫立人帶著稅警總團第四團上了戰場,孫立人因為在作戰中負傷,後被老宋送去香港就醫。孫立人傷好後回到老宋麾下任緝私總隊總團長,結果又將它打造成了精銳,這回老蔣也眼熱了,將緝私總隊中的精銳抽調出來組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38師,讓孫立人當了師長,孫立人的軍事生涯也從這時候走上了正軌。



孫立人的成名以及他軍事生涯的巔峰都是在緬甸戰場,所以在這不得不簡單說說孫立人的“遠征”。

1942年2月國民政府組織中國遠征軍赴滇緬作戰,孫立人所部38師隨第66軍開赴緬甸戰場,孫立人在緬甸戰場的成名戰則是仁安羌戰役。當時英軍只想著跑路到印度,導致被日軍突襲仁安羌將英軍堵在了仁安羌,英軍居然窩囊到不敢跟日軍正面作戰,想中國求援。羅卓英只好讓孫立人帶著38過去給英國人解圍,經過三天的作戰成功擊退日軍。孫立人部113團以800餘人打敗日軍4000餘人,為被困在仁安羌的英軍解圍,打出了38師的威名,也打出了孫立人的威名,老蔣特意給孫發了四等雲麾勳章。

仁安羌戰役結束後,孫立人率38師撤往印度,後與22師組成中國駐印軍。1942年10月,中國駐印軍改組成新1軍,鄭洞國任軍長,在此期間新1軍換成了優良的美械裝備,1944年新1軍擴編為新1軍和新6軍後才當上了新1軍軍長的職位。孫立人帶著新1軍在緬甸戰場橫掃日軍,造成日軍傷亡人數10萬餘人,死亡人數33000餘人,而新1軍自己的傷亡人數僅在17000餘人,這戰績很耀眼!新1軍在孫立人的領導下,被打造成了國軍的王牌軍,應該算是個奇蹟,孫立人在老蔣那裡只能算是雜牌中的嫡系。



老蔣這人還是很陰的,趁著孫立人去了國外趕緊將新1軍運到了東北,想將新1軍交給杜聿明,結果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杜聿明指揮不當被我軍打得有點抬不起頭。老蔣這才趕緊讓孫立人回來指揮作戰,然後打贏了四平戰役。杜聿明和孫立人在緬甸有過矛盾,所以總給孫立人使絆子,最終導致老蔣為了維護自己心腹愛將杜聿明撤了孫立人的職,孫立人的軍事生涯可以說到此也就宣告結束了。



老蔣為什麼軟禁孫立人?孫立人是否真要造老蔣的反?

很多人認為老蔣軟禁孫立人是因為“功高蓋主”,事實上孫立人在緬甸的功是不足以威脅到蔣的,老蔣之所以會軟禁孫立人完全是因為美國人當時試圖誘使孫立人造他老蔣的反,以孫代蔣,進而在更大程度上掌控臺灣。

在很多人看來,美國人始終在支持國民黨、支持老蔣,美國當然是支持國民黨的,但是對老蔣卻未必如此,美國中情局甚至曾經策劃刺殺老蔣,雖然最後沒有實施。而早在1949年2月,孫立人便應麥克阿瑟之邀去日本會見麥克阿瑟,當時麥便已經隱約透露出了要扶持孫取代蔣的意思,這事孫立人回國後報備給了陳誠,當然孫說了多少便不得而知。但是,孫立人跟美國人關係很好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而老蔣也已經感受到了美國人對自己的不滿,所以對孫立人不免產生猜忌。

更有趣的是,美國為了趕老蔣下臺,不止走了孫立人這條路,在明面上還走了吳國楨那條路,美國人逼迫老蔣將臺灣交給更親美的吳國楨,老蔣能答應?最終引發了“吳國楨事件”。對於孫立人,老蔣也是如此炮製了“孫立人事件”,孫立人的存在既然已經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老蔣為了維護自己的獨裁統治自然要收拾孫立人。事實上,孫立人根本沒答應美國人,更無意反蔣,所以後來老蔣以“謀反罪”軟禁孫立人算是莫須有的罪名,或者說老蔣是在剷除對手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以及老美在臺利益代言人的位置。



1989年孫立人得到平反,重獲自由。

孫立人被軟禁後,歷經老蔣、小蔣兩朝,直到1989年才獲得自由。然而獲得自由的孫立人也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執念,於1990年11月19日逝世。

孫立人將軍是抗日名將,也是英雄。


吾與吾國


歷朝歷代,有兩類人的結局註定是悲慘的,一類是功高蓋主,一類是挾勢自重。

關於這個問題,猛一看殲滅日軍最多,孫立人好像屬於功高蓋主的那一類悍將。其實不然,嚴格意義上,孫立人屬於後者,挾勢自重。

在喜歡鐵血戰史的朋友們那裡,孫立人被一部分人奉為國民黨的戰神,而在另一部分人看來,孫立人的彪悍戰功似乎有言過其實的成分。

但不可否認的是,孫立人在緬甸抗戰中的知名度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他在緬甸抗戰中創下的知名度很有國際聲譽。

美國人很看好他,也很看重他。

在這裡我們不討論孫立人將軍在仁安羌之戰中究竟是怎麼以少勝多的,也不論在二次反攻緬北的戰役中他的新一軍究竟殲滅了日軍第十八師團多少人,總之還是那句話,有美國弗吉尼亞軍校背景的孫立人經過緬甸抗戰中的那幾役,他贏得了美軍高層的尊重和賞識。

而這既是他在49年之後在臺灣顯赫一時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此後被軟禁長達三十三年的根本誘因。

正所謂成於美國人,敗於美國人。

下面咱們就在這個背景下來具體聊聊孫立人和蔣介石的恩怨。

又或者說,咱們可以一起來看看蔣介石的鳥盡弓藏是怎麼一步步推進的?

首先需要對孫立人的性格作個簡單介紹。

個性孤高自傲的孫立人不是精於權謀算計的那種人,他接受的近乎都是理工科以及美式軍事教育,因此他是個思維西化,桀驁不馴並且很是直來直去的人物。

在這種教育背景和性格特徵下,作為軍人,孫立人是一流的,但作為政客,他幾乎是不及格的。

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對政治根本不感興趣,他是個極度缺乏政治智慧的人。

然而在中國的官場混,沒有政治智慧的大人物歷來都是結局不妙的,尤其被當權者視為威脅的時候更是如此。

自緬甸抗戰以來,孫立人雖然戰功卓著,備受矚目,但在蔣介石那裡,他卻從未贏得過真正的信任,也從未被真正的委以重任,對他,老蔣有的只是猜疑以及猜疑下的利用。

不信任不重用那是因為孫立人不是黃埔出身,甚至連國民黨黨員都不是;猜疑利用是因為孫立人和美國軍方高層的關係太好了,而蔣介石本身與美國的關係卻是間隙越來越大。

事實上,早在抗戰勝利後,孫立人在蔣介石眼中就成了某種威脅。

舉一件小事就能說明蔣介石對孫立人的不滿和猜疑。艾森豪威爾邀請孫立人參觀歐洲戰場,蔣介石竟質問孫立人:艾森豪威爾邀請你,為什麼不邀請我?

換是善於自保的政治人物,這一質問足以拉響警報,但到了孫立人那裡,絲毫沒有進退之道的考慮,有的依舊只是軍人的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1949年初,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多次討論,確定了“棄蔣保臺”的對華政策,而孫立人就是美方重點考慮的人物。

1949年2月12日,美國遠東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派其少將副官專程赴臺,邀請正在臺灣負責練軍的孫立人飛赴東京,共商防衛臺灣大計。

會面時,麥克阿瑟暗示孫立人:有意請閣下負責鞏固臺灣,美國將全力支持。

但孫立人卻表明了忠於蔣介石,不能臨難背棄的態度。

不光如此,回到臺灣後,孫立人更是將此行如實地向陳誠進行了彙報,並請轉達了蔣介石。

但孫立人的光明磊落換來的卻是蔣介石更加的不安。

不安之下就是利用。

所謂孫立人之後的一度風光,又是陸軍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又是臺灣防衛司令,說白了其實是蔣介石在打孫立人這張牌,以達到和美國維繫關係,爭取美援的目的。

但表面的重用之下,蔣介石卻從未放鬆對孫立人的掌控。就在孫立人被任命為陸軍司令的同時,蔣經國的情報機關就已經滲透進了陸軍司令部。

太子監軍,孫立人其實是有名無實。

因為孫立人孤傲的性格,隨後他與二蔣的矛盾自然難以調和。

孫立人對國民黨內部的相互傾軋,明一套暗一套極度憎惡,照他的性格,有些時候的生硬對抗在所難免。

而到了二蔣那裡,他的這種硬對抗就是仗著美國人的支持有恃無恐,是終究無法容忍的挾外自重。

1954年,《美臺共同防禦條約》簽署,臺灣被正式納入美國在遠東的防衛圈,臺灣的安全得到了極大鞏固。

由此一來,天平被打破了,孫立人再無利用價值。

鳥盡弓藏的戲碼隨即就上演了。

這一年6月,孫立人被調任總統府參軍長,明升暗貶的結果,孫立人徹底失去了兵權。

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更大的陰謀還在後頭。

1955年5月25日,在蔣的授意下,毛人鳳將孫立人舊部、步兵學校少校教官郭廷亮以“匪諜”罪名逮捕,一週之後,臺灣南部又爆發了所謂的“兵諫案”。在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被拘捕的孫立人舊部高達三百多人。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味道再明瞭不過了。

在此期間,孫立人和老蔣見了最後一面,很意味深長,火藥味很重的一面。

老蔣問孫立人,最近看什麼書?

孫立人說,看南宋史。

老蔣說,那很好。說完又接著說,你沒有什麼,你以後少跟政客來往。

孫立人說,是的,我一生最討厭玩政治和與政客打交道。

這時候老蔣話鋒一轉面色很難看地說道,這次我要把你給孤立起來。你對於訓練部隊很好,不過打仗不行。

孫立人回敬老蔣的話相當的孫立人,他說,將不知兵,何以為戰?兵戰實為一體兩面,不可分離。竊職總髮從軍追隨鈞座卅餘年,轉戰國內外大小凡百餘戰,從未辱鈞命,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守無寸土之失。殊不知鈞座所言“打仗不行”何所指也?若言爭權奪利,欺世盜名,則我不屑也。

說完,孫立人敬禮走人。

可這一走之後,接下來發生的就是製造陰謀的經典橋段了。

在嚴刑拷打以及拿家人威脅下,毛人鳳等人最終讓郭廷亮寫了自白書。接著辦案人員拿著這份自白書又去威脅其他涉案人員,幾經反覆,桌案上終於有了幾十份令他們滿意的自白書。

自此,郭廷亮“匪諜”案和南部“兵諫”案坐實,扳倒孫立人已是箭在弦上。

8月3日,“總統府”局長黃伯度帶著上述“自白書”來到已被憲兵包圍的孫立人官邸,要其引咎辭職。孫立人以其中有詐,斷然拒絕。黃又透過其部下陸軍副總司令賈幼慧,以及孫的侄子孫克剛等人轉達“上面”堅決整頓孫立人舊屬的立場,要孫立人顧全300多名部下的性命。

到了這裡,自知回天乏術的孫立人只能無奈就範。

隨後,二蔣採取“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但也“不放”的“七不”政策,將孫立人軟禁在臺中市向上路一段18號的居所內,這一禁就是三十三年。

當時,蔣介石對孫立人看管極嚴,連孫立人的廚子身上都藏著刀,只要有人想救孫立人,立馬一起幹掉。

在這長達三十三年的軟禁歲月中,孫立人一家始終生活在清苦中,有時甚至到了沒錢買米、交不起子女學費的境地——

1988年,孫立人終於重獲自由。

有記者問他對“平反”一事有何感想?

孫立人的回答依舊很孫立人,他說,從未反過,何平之有!


黑句本


1955年6月孫立人因捲入反對蔣介石的兵變案被軟禁,隨著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蹟,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1988年臺監察院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其實孫立人和蔣介石早有矛盾,孫立人他崇尚西方軍事思想,抵制國民黨的治軍方法,反對蔣經國在軍中建立“政工制度”,反對加強特務統治;對蔣介石“對攻大陸”的說法也不以為然,主張“先將臺灣搞好再說”。這些導致他與蔣氏父子的矛盾加大,兵變只是給了蔣介石軟禁孫立人一個藉口。

孫立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內戰時曾於四平、 公主嶺、德惠等地擊敗林彪。

孫立人從一開始就是國民黨軍隊中的異類,受過高等教育、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而其他國軍將領基本上三個來源,保定軍校、日本陸大、黃埔軍校,這樣一來孫立人在軍中老哥一個,沒有同窗扶持,顯得格格不入。而且孫立人回國後從財政部稅警總團發跡,可以說是宋子文的嫡系,不是蔣介石的人。

1932年“一·二八”抗戰的時候稅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戰,戰功卓著。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9月稅警總團開拔奔赴淞滬會戰前線。稅警總團駐守薀藻浜(吳淞江北支流),後因側翼被優勢日軍突破,被迫退守蘇州河(吳淞江南支流)南岸。成功阻擊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之後孫立人在蘇州河周家宅一線血戰中被日軍火炮炮擊成重傷,全身中彈片十三處,昏迷三天。

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孫立人奉命赴長沙重組稅警總團,並擔任總團長。重組的緝私總隊為淞滬會戰後傷愈之稅警總團殘兵(未受傷的被團長黃傑帶走改組為40師)加上新募為主,規模3團,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孫立人將緝私總隊由原本之三團殘兵新兵逐步擴張至六個團規模。

蔣介石非常忌諱宋子文插手軍權,1941年12月財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緝私總隊半數兵力給國民革命軍重組為新編第三十八師,作為交換條件由原本財政部體系的孫立人晉任少將師長 ,隸屬於第六十六軍,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主力部隊之一。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1942年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團團長劉放吾率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孫立人親自從曼德勒趕往前線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解了7千英緬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

但也是在這個時候孫立人得罪了蔣介石。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甸作戰失利,蔣介石嚴令軍隊必須回國,杜聿明率軍通過野人山回國3萬將士死在野人山,而孫立人則不聽蔣介石號令率新38師向西撤退到印度,後編為駐印軍。

孫立人一方面得罪了杜聿明以至於內戰時受到排擠,另一方面深深得罪了蔣介石。只不過之後孫立人戰功卓著打的日本人丟盔棄甲,又深受美國人看重,蔣介石不得不給於重用。

抗戰勝利後,新1軍與新6軍被調往東北進行內戰,憑著優勢武力,曾在作戰初期取得上風,不過卻因與司令杜聿明不和,戰功被漠視,孫立人與杜聿明爆發直接衝突,蔣介石趁機將孫立人調回南京國防部任職,實際已遠離戰場。

國民黨敗退臺灣,蔣介石一方面倚重孫立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孫立人在美國軍界的關係(馬歇爾、巴頓都是孫立人的校友)被迫再次啟用孫立人。

1948年底,孫立人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和臺灣防衛司令。1949年8月,升臺灣防衛總司令。制定實施臺澎防衛計劃,構建全島防衛工事體系,整訓撤臺的80萬敗軍。

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臺灣防衛司令,第201師10月在金門參加金門戰役。11月,蔣中正在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第二分會中提議孫立人再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國防部亦隨之發表新職。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復行視事”重任總統職,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隨之裁撤,孫接任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當時陸軍總司令部與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址乃同一駐所)。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美國越發倚重臺灣,孫立人作用減弱,特別是擋了蔣經國控制軍隊的路,1954年6月孫立人被蔣介石免去陸軍總司令職務,任“總統府”參軍長。

1955年6月,臺灣國民黨當局以孫立人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訓。1955年10月31日,孫立人被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臺中,直至1988年3月恢復自由。


當狗容易做人難


抗日戰場上殲敵最多的國軍將領

作為一名帶領重兵,並且遠赴國外抗日的孫立人,竟然並不是出身於老蔣的嫡系。

孫立人作為學霸從學時畢業於清華大學,從軍時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堪稱當時的軍事高材生了,但是老蔣的用人準則,從學歷上來說黃埔系或者保定軍校,再不濟也得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從關係上來說,浙江老鄉最好,以前的好友或者同僚也可,最起碼也得有點關係,即使是出國的人才,一般也是日本和德國居多。

所以,無論怎樣說,孫立人都不可能融入到老蔣的團隊當中。然而,孫立人另闢蹊徑,從宋子文的稅警總團系統,一直走到國民黨軍政系統的核心,可以說,你不服都不行。

全面抗戰爆發後,孫立人率部在淞滬戰場與日軍發生激戰,孫立人身先士卒,勇敢作戰,被日軍猛烈炮火擊中,被炸成重傷,後娶香港救治。

在武漢會戰時,又兩立戰功,開始在軍界有了點名聲,孫立人也著手將稅警總團進行訓練,後來警團半數兵力改編為新編第三十八師,隨遠征軍赴緬甸作戰。在緬甸戰場,孫立人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七倍於己的友軍,震撼世界。

此戰役之後,孫立人撤退到印度進行修整,中國駐印度部隊改編為新1軍,鄭洞國擔任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22師,孫立人依然作為新38師師長在第二次緬甸戰役時萬象更新,勇敢衝擊日軍。1944年孫立人擔任新1軍軍長,在接下來的反攻日軍當中屢立戰功。

可以說,展現國威於外者,國軍將領莫過於孫立人。

並非嫡系的孫立人

本來打了勝仗就應該有獎賞的事情,到了老蔣這裡就變成了,嫡系的人打了敗仗也要獎賞,非嫡系的人打了勝仗也不會重用,這一點將孫立人和杜聿明進行對比就可以明確發現這一定律。

第一次緬甸作戰後撤退的時候,老蔣要遠征軍經野人山退回國內,杜聿明明知不好走,依然聽從老蔣的安排,致使遠征軍在野人山損傷的人數比在戰場上死的人數還多,但是杜聿明回國後,老蔣不但沒有懲罰杜聿明,還讓他當昆明警備司令,抗戰勝利後更是直接擔任東北保安司令。

孫立人在撤退的時候就沒有聽老蔣的意見,而是選擇了隨英軍到印度修整,在印度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不但得到修整,還得到美式裝備,如果孫立人不撤退到印度,很難想象,國民黨後來還會不會有所謂五大主力的新1軍和新6軍。

在解放戰爭初期,新1軍和新6軍也取得一系列的成績,但是因為和杜聿明不和,孫立人只能被調離戰場,被安排到臺灣訓練新兵。

國民黨敗退臺灣之際,孫立人升任防衛總司令,負責整訓80萬殘軍。但是後來在臺灣發生的孫立人事件,在還沒有徹底查清楚的時候,孫立人就遭圈禁,長達三十八年之久。

可見,孫立人這種非嫡系出身的人,不管你做的再好,也入不了老蔣的法眼。

孫立人兵變事件

孫立人當時在敗退臺灣之際可以說是風生水起,當然並不是因為孫立人的戰功,而是因為美當時有棄蔣保臺的想法,想要扶持孫立人,老蔣想要獲得美的支持,乾脆將計就計,任命孫立人為臺灣防衛總司令,後來升任陸軍總司令。

後來蔣介石得到一份機密報告稱,孫立人正計劃發動政變,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政變的目的是“徹底剷除國民黨的所有重要官員,由孫立人掌控全部軍權”。

1955年蔣介石正在臺南閱兵,獲悉情報說孫立人慾借閱兵發動兵變,老蔣作為一個被兵變過一次的人,當然十分警惕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因此將孫監管起來進行調查。

經調查這就是一項冤屈案件,從後來的發展狀態來看,國民黨一直欠孫立人一個道歉,案件的當事人孫立人的部屬郭延亮2014年已經被平反。

可見,孫立人兵變案件實則是有著深層次的政治原因,可憐在抗日戰場上戰功赫赫的人,最後卻被囚禁長達33年之久。


史論縱橫




孫立人,1900年出生,1990年去世,這個人註定是為二十世紀抗戰而生,為大時代而存在。

孫立人在國內清華大學畢業後,先後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和維吉尼亞軍校學習,畢業後,還曾到歐洲主要國家對軍事考察學習。

當時在國外讀書,如果讀的是其它專業,就業還比較好。讀了軍事就比較苦逼,當時提倡用自己人,最好是同鄉同學什麼的。

孫立人也找不到好的軍隊就職,只好到軍校中去教書。

1932年,宋子文在上海創建財政部稅警總團,因為宋子文也是在美國讀書長大的,對同出於美國的孫立人非常器重,任命他為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表面上這支部隊是連雜牌軍也算不上,是一支警察部隊,實質上卻比一般軍隊要強得多。這軍隊的軍官基本全上是美國軍校畢業,武器裝備全部從美國和德國採購。訓練上採用西方現代軍事操練辦法和戚繼光練兵方法相結合,制定了孫立人風格的訓練操練寶典。



1937年,抗戰爆發後,孫立人這種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人,自然不甘落後,在淞滬會戰中為展現出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專業的戰術素養,讓中央軍的主力都對他們都刮目相看。

在隨後的武漢會戰中,又連立兩次戰功,為宋子文臉上長了不少光,孫立人也證明了自己。在隨後他領導自己的軍隊進行了兩年的整訓,最後被整編為新三十八師。

1942年,為了配合更好的配合史迪威將軍的指揮,孫立人加入了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作戰。剛進入緬甸時,孫立人身邊僅有不到一個團的兵力,卻在仁安羌之戰中解救了七千英軍,消滅日軍一個大隊,受到了中國政府,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的三重獎勵。

1943年10月,孫立人又指揮三十八師展開緬北大反攻。他對日軍俘虜從來手下不留情,只要是去過中國的日軍,全部處死。美國人問為什麼這樣,孫立人說:這些人是畜生,不是人,對他們不用參照國際法。

中國遠征軍成功打通了緬北公路,配合盟軍沉重打擊了日軍。孫立人的傑出表現得到了盟軍方面的一致認可,被稱為東方的隆美爾。



國民黨去了臺灣後,迫於美國人的壓力,老蔣任命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

但美國人對不聽話的老蔣始終不是很滿意,抗戰期間曾計劃讓陳誠取代蔣介石,結果沒有成功。後來又計劃讓李宗仁和孫立人取代蔣介石,蔣介石雖然下野,但權力仍在。

到了臺灣後,蔣介石加強了對軍隊和政治的控制,對親美勢力進行了打擊。先是一九五三年春罷免吳國楨,一九五五年整飭孫立人。


在軍隊內部,表面上是孫立人在負責,實際上上邊還有三個人,一是蔣介石,二是陳誠,三是蔣經國。

陳誠為人正直,和孫立人關係還過的去,其它兩個人就和孫立人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1955年8月20日,蔣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組織了對孫立人的審查,從此孫立人就處在被軟禁的狀態。

可以說,孫立人是蔣介石和美國人鬥爭的犧牲品。

1988年,孫立人才獲得自由。

1990年,孫立人在臺北去世,身邊上覆蓋了清華大學校旗,維吉尼亞軍校,臺灣政府還派出專門人員給加了國民政府的國旗。

2014年,臺灣政府和軍隊才正式為孫立人平反,認定他當年無罪。


新知傳習閣


首先,孫立人並不是什麼“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

和日軍作戰最多、從抗戰前期一直延續到抗戰勝利始終不曾間斷的第五軍杜聿明部、第74軍王耀武部,殲滅日軍的數量肯定大大超過抗戰初期才是個稅警團長的孫立人。四戰長沙的薛嶽雖然戰績水分很大,得享大名主要靠長壽(自吹的時間長,能反駁的人都死在前面了),但長沙戰役日軍動輒出動11個師團,雖然打了幾個消耗戰,但消耗戰的消耗是雙方的,日軍雖未如薛老虎頭吹噓的那般被殲滅多少多少,傷亡也是很慘重的。

而孫立人呢?加入遠征軍之前,並非正規軍事訓練出身(清華-留學-在美國讀了個野路子的弗吉尼亞軍校)且起家稅警團的他官職卑微,起不到太大作用;入緬之初他只是遠征軍下轄3個軍(5、6、66)9個師中一個師(66軍新38師)的師長,仁安羌之戰雖然打得不錯,但當面日軍其實只有一個大隊(相當於連,不會超過200人),他則出動一個有英國坦克掩護的加強團,所謂“以少勝多全殲日軍一千餘人”水分有多大不問可知;第一次遠征軍失敗後他抗命未回國而是去了緬甸,保存了較多實力,這和他的“野路子”兼留美背景有關,從戰術上是對的,但也給上司留下“抗命跋扈”的負面印象。

駐印期間他的部隊和後續空運來的國軍編為新一軍,軍長是後來在長春向解放軍投誠的鄭洞國,孫僅為副軍長兼38師師長,駐印軍反攻緬甸時即以鄭洞國為新一軍軍長擔任主將,孫只是副將,“孫吹”津津樂道的“緬甸戰功”即便擠掉汪汪水分(當時緬甸境內只有日軍3個殘破不堪的師團)也該記在主將鄭洞國名下,1944年8月,新一軍拆分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的新38師改編為新的新一軍,廖耀湘的新22師升格為新六軍,這時孫才成為這個“縮小版”新一軍的主將,但此時緬甸戰役已接近尾聲,英國惟恐中國軍隊在緬甸影響擴大危及其殖民利益,因此極力阻撓駐印軍繼續參加一線作戰,所以這個“拆分版新一軍”幾乎沒有打仗,又何來戰功?至於莫名其妙的“活埋1200日本戰俘”更是豈有此理——且不說在美英眼皮底下留洋出身的孫立人敢不敢這麼幹,除卻日皇下詔書投降後,整個抗戰期間國軍一戰俘虜日軍50人以上的戰役恐怕兩隻手都數的過來,他上哪裡弄這麼多日俘?再往後他的新一軍就去廣州接收,並鬧出了膾炙人口傳唱至今的軍紀廢弛傳說。

孫立人之所以被誇大抗日戰功(其它戰功同樣誇大,這裡就不多說了),是因為他在遠征軍、駐印軍兩個階段的主官杜聿明、鄭洞國一個投共,另一個被俘後積極改造第一個被特赦,島內“國軍吹”不便吹噓,於是解嚴後好歹恢復名譽的孫就貪天功為己功——當然,他本人不應負太大責任,不過早在東北他就以喜歡搶攻著稱,為此杜聿明廖耀湘都和他關係險惡(好在廖耀湘也“變節”了哈哈哈)。

他在臺被蔣整肅,藉口是“郭廷亮兵變”,其實郭廷亮是否兵變、即便兵變孫立人是否知情,都是一筆糊塗賬,一般認為,孫並非蔣嫡系,卻在蔣下野、新中國成立前後出任臺防衛司令部司令,蔣退臺時美方曾有人建議孫拒絕蔣登島,孫雖未照辦,但在蔣看來他可能這麼辦且有美國背景,不可不防(事實上島上仍是蔣系軍隊佔壓倒多數,孫如果拒絕蔣登島,垮臺只怕更早)。隨後在整編逃臺國軍時孫得罪各派系人物甚多,又和借政治系統染指軍隊的蔣經國發生齟齬。除此之外,他一再附和美方指令,多次表示要自己帶兵去“反攻大陸”,這都讓蔣擔心他會自立門戶。

某半島戰爭停火之前,蔣顧忌美國壓力,不敢對付和美關係密切的孫立人,只能明升暗降削弱其權力;1954年底某半島戰爭停火後,美蔣簽署共同防禦條約,這意味著美國從1949年艾奇遜“重新在中國尋找代理人”政策,回到承認蔣為自己在中國唯一代理人地位的舊政策上,這樣一來孫立人就喪失了最大的保護傘,而一向自傲跋扈、和上級及同僚關係惡劣的孫對此竟渾然不覺,即便沒有“郭廷亮”,也會有張廷亮、李廷亮讓他翻身落馬的。

但他身上的美國光環終究未散,蔣不敢置他於死地,只能以含糊不清的“不關不放”讓他自己在家生悶氣。直到1988年他才被行將就木的小蔣釋放,很快這對冤家雙雙得享天年,此後臺灣“綠化”,他的功過、以及功過中的水分,就都成了“果粉”和“孫吹”們口中繼續吹肥皂泡的大號素材了。


陶短房


孫立人,抗日名將。曾率領一千多遠征軍在緬甸的仁安羌,擊潰一萬多日軍,救出被困的七千多英軍。孫立人可謂一戰成名,不僅打出遠征軍赫赫威名,也打破日軍在緬甸不敗的神話。後來,在緬北的大反攻中,孫立人帶領駐印遠征軍,把日軍打的丟盔卸甲,傷亡慘重。他是抗戰中軍級單位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被譽為“叢林之王”,“東方的隆美爾”。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為了拉攏美國人,讓孫立人擔任陸軍總司令。此時的美國也欲在臺灣扶持新的代言人,而孫立人有留學美國的背景,自然成了不二的人選。孫立人看穿了美國人的陰謀,直接予以回絕。

孫立人只是個合格的軍人,絕非一個政治家。他沒有洞悉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政壇正醞釀一場新的變動。那就是:蔣介石欲傳位於蔣經國,而蔣經國想在政壇站穩腳跟,必須先控制軍隊。

對於蔣經國在軍隊中設立政工制度,孫立人是堅決反對,認為軍隊是國家的,決不能黨化,蔣經國這是在奪他的軍權。他這麼做是有他的道理的,因為這是歐美製度在他意識中,根深蒂固的一種條件反射。殊不知,他的做法不僅得罪了蔣經國,更得罪了蔣介石。

蔣介石對這個既非黃埔系,又非國民黨黨員的孫立人,本來就抱有很大的戒心。現在,居然敢公開叫板自己的兒子,他究竟意欲何為!由於美國人的緣故,蔣介石不敢明目張膽罷免孫立人,但要置孫立人於死地,只是早晚之事。

1955年,蔣介石在孫立人等陪同下,前往屏東機場閱兵後,頓時謠言四起,說有人企圖在現場發難,扣留蔣介石。曾親身經歷過西安事變的蔣介石,可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立即命人徹查此事,雖然最後證明這件事和孫立人毫無瓜葛,但深受西安兵諫之苦的蔣介石,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心態,便給他扣個失察之罪,堂而皇之解除他的兵權,並讓他回家安心讀書。從此,孫立人便被囚禁起來,這一囚就長達33年。

蔣介石之所以囚禁孫立人,除了他有美國背景,不是黃埔系外,主要是因為他成了蔣經國接班路上的一塊絆腳石。為了蔣氏的家天下,蔣介石必須那孫立人開刀。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孫立人是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更是在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著“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而正是這樣一位為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將,卻被蔣介石軟禁在臺灣33年之久。

孫立人在清華大學畢業之後,保送到了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學習之後又進入了弗吉尼亞軍事校學軍事。學成回國後的孫立人,正時全面抗戰,擔任了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

與國名黨內部主流的黃埔軍校相比,孫立人接受了不同國家的軍事教育,因此在軍事上很有自己的一套。1937年,孫立人帶兵奔赴淞滬會戰的前線;1938年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戰役之後,孫立人立下戰功從此在軍界嶄露頭角。

之後孫立人又帶兵遠征參加了中國遠征軍,前往緬甸戰役。在緬甸戰役中,孫立人以少勝多舉世轟動,蔣介石為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國會勳章,英王授予其“不列顛帝國勳章”司令勳銜。也正是因為這些赫赫戰功,給其帶來了後面的軟禁。

孫立人並非黃埔派系,更不是國民黨員,這在蔣介石看來並不能夠信任之人。二戰末,艾森豪威爾邀請孫立人赴歐洲考察戰場,這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更是質問孫立人“為什麼艾森豪威爾邀請你不邀請我?!”

20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戰敗退回臺灣,美國也有意棄蔣保臺,並且看好孫立人吳國楨等人。蔣介石為討好美國,不得不以將孫立人委以重要位置。孫立人任“陸軍總司令”時,對蔣氏的做法不滿,曾聯合美國對其進行抵制,使得蔣氏集團對其更加不滿。

1954年,蔣介石免去了其“陸軍總司令”的職務,轉任為沒有實權的“總統府參軍長”。在此期間,孫立人一直受到美國的支持,想讓他作為美國在臺的代理人,甚至指使孫立人推翻國民黨政權。

這種種因素使得蔣介石必須將孫立人控制住。1995年5月,國民黨當局編造了所謂的“孫立人事件”。先是逮捕了孫立人的部下,嚴刑拷打下使其杜撰編造了假的自首書。到了6月孫立人也被秘密的逮捕,8月20日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匪”、“密謀犯上”等罪名將孫立人的職務全部革除,至此孫立人徹底被蔣介石軟禁。

直到1988年才解除了33年的軟禁,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

孫立人擁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也是穩定臺灣社會政治的重要之人。孫立人雖然是蔣介石內部爭鬥中的犧牲者,但後人對其功績依舊讚賞不已。


品讀武器裝備


孫立人是國民黨部隊中能力很強的將領,他曾就讀於清華大學,是名學霸,後來因為想投效祖國所以在美國攻讀土木工程的時候又轉頭考上了弗吉尼亞軍校,在美國接受了西方的現代化軍事教育。


在回國後因為融入不了蔣介石任人唯親、一切軍事人員以黃埔軍校學生為主的軍隊,所以在因緣巧合下進入了宋子文私人的稅警部隊,這才擁有了初步踏入軍界的機會。

但也因為稅警部隊在他的帶領下戰鬥力強大的緣故,所以這支軍隊在1941年被蔣介石從宋子文的手中強行要了過去,編入了國民黨的陣營中,成為了38師。


(宋子文)

孫立人初次前往緬甸戰場

在被蔣介石收編後不久,孫立人的部隊就被調入了緬甸戰場和英美兩國展開了對日本人的激烈戰爭,正是因為在緬甸戰場上輝煌令人矚目的戰績,孫立人的作戰能力以及名將身份才得以被人們認可。

不過後來因為國民黨部隊的作戰失利,所以國民黨在緬甸的所有軍隊都被蔣介石下令撤回中國,但是這個命令卻被孫立人拒絕了,孫立人接受過美式的軍事教育,知道如何審判軍事情勢。


所以他不會像杜聿明一樣明知道錯誤也會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後來事實證明孫立人的選擇是正確的。

孫立人的部隊來到印度之後獲得了英國人、美國人的武器,戰鬥力變得強大了起來,而杜聿明則帶領著他的部隊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強行穿過了野人山,最終導致了他的部隊傷亡慘重,在平白中損失了絕大多數的兵力。

孫立人是否是國民黨部隊中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將領

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上的戰績雖然輝煌,但卻並不意味著他就是很多人口中所說的殲滅日軍部隊最多的將領,在國民黨部隊中真正指揮部隊殺死日本人最多的將領應該是薛嶽。

雖然薛嶽的殺敵人數有很多是謊報的,但他在四次長沙會戰中所擔任的職位卻是第九戰區的總司令,手下掌控著無數支軍隊與日本人展開了角逐,所以無論他再怎麼謊報戰績,殲敵人數都絕對是比孫立人所殺的日軍部隊要多得多的。

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上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名師長,在後來憑藉著戰績才晉升為的軍長,以他所掌控規模的軍事實力絕對是無法和薛嶽相比的,所以這個題目是錯誤的,孫立人並不是國民黨部隊中殺死日本人最多的將軍。

孫立人實際上俘虜的日本士兵人數

這個時候也很有必要提一下,那就是很多人流傳的孫立人坑殺12000多名日本俘虜這說法也是一個謠傳。

在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的時候有著隨軍的記者記錄著他們的戰績,在記者的記錄下孫立人實際上只俘虜了300多名日本軍人。


因為當時日本軍隊中盛傳中國人在俘虜他們之後會將他們狠狠折磨一遍,然後會把他們的頭砍下來,所以在武士道以及這種恐慌的影響下,日本人是寧死都不會向中國部隊投降的。

因為如此,這才導致了被俘虜的日本人僅僅只有300多人,而且在孫立人的部隊中是根本不會出現殺俘虜現象的,因為孫立人的是名頭腦很清晰的將領,他知道這些日本俘虜所知道的軍事情報對自己的戰鬥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所以他優待了這些俘虜,從他們的口中盤問出了對自己有用的軍事情報,甚至在有名小軍官盤問日本人的時候將日本人打傷了,還被孫立人責備了一番。

雖然以上種種如此,但卻並不意味著孫立人是在謊報戰績,實際上這種謠傳是我們不久前一本軍事小說中被塑造誇大出來的,在緬甸戰場中的孫立人一直都是一名努力為國爭光、誓死殺敵的真正將領,我們口中所傳的誇張戰績就連孫立人至死都是不知道的。

網絡上對孫立人兩極化的評價以及孫立人實際上的貢獻

我看到網絡上對孫立人的評價非常兩極化:

最誇張地是將孫立人捧到了天上,甚至編造出了許多連孫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戰績。
而另一種情況則就是沒有下限地貶低孫立人,這些人因為知道網絡上流傳的很多孫立人戰績有水分,所以就開始用非常惡毒的口語將孫立人貶低得一無是處,將孫立人說成了是一個活在盛名之下的無能之輩。

我對這兩種看法都不太認同,我覺得我們應該客觀地評價一下孫立人,在我看來孫立人雖然沒有很多人口中流傳的那麼誇張,但他抗日名將的身份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摘去的。


在緬甸戰場中孫立人確實以非常出色的軍事能力和戰績為我們國家爭了光,擊敗殺死了不少日軍部隊,使中國軍隊在英美部隊面前狠狠爭了一把面子。

對孫立人的戰績,英國人和美國人都是肯定的,所以他們才將孫立人稱為了東方隆美爾,英國國王和美國總統都給孫立人頒發了榮耀勳章,並在孫立人1945年回國後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孫立人的戰績無論是在國內外都是被肯定的,對於這樣的抗日名將又豈是我們現在懷著狹隘目光的人幾句話就可以徹底否定的?

孫立人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

但也因為孫立人在早期沒有服從蔣介石的錯誤命令,於是在蔣介石的心裡埋下了一根刺,一直對孫立人的印象都不太好,在內戰結束後蔣介石被趕往臺灣時,蔣介石因為美國人對他一直懷著一種不太穩定的態度,以及他本身對於大陸有著很深的恐懼。

在這兩種情況的顧慮下,蔣介石給孫立人安排了非常高的位置,把孫立人安排到了臺灣軍隊的最高地位,為的就是能獲得美國人的支持。

後來隨著時間的改變,因為美國人戰略的變化導致他們徹底將重心轉移到了蔣介石身上,使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徹底安定了下來,這個時候蔣介石就開始了卸磨殺驢。

孫立人之所以被蔣介石軟禁的原因

蔣介石是一名很傳統的君主式人物,他很完美地繼承了古代君主們忌憚功臣的特點,他能走到這一步,他的權謀鬥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他對很多威脅到他自己位置的人都是毫不留情的。



孫立人因為和美國人走得太近,所以一直被蔣介石深深的忌憚著,在當時,孫立人在蔣介石心中是有著真正威脅的。

蔣介石認為有美國人支持的孫立人隨時都有可能搶走自己的寶座,所以這才在取得美國人的信任支持後,找出了各種藉口將孫立人軟禁了起來,在蔣介石死後許多年,白髮蒼蒼已經有87歲高齡的孫立人才被放了出來。


而在孫立人被放出來的時候,他從大陸帶來臺灣的老部下都趕來迎接了他,一個個蒼老的退伍老兵勉強挺著腰桿向孫立人敬起了禮,從這些老兵對孫立人的感情來看,孫立人是真正受到了士兵們愛戴的將領。

是真正的敬重才使得這些士兵們多年後都沒有忘記孫立人的長官情,在他重獲自由的那一刻不顧年老的遲緩,只為了給孫立仁敬個禮。



所以說孫立人並不是國民黨殺敵最多的將領,但我們卻並不能因此否定汙衊這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建立下巨大功勳的孫立人是真正值得我們敬重的英雄,是不容得我們隨口汙衊的英雄,而孫立人之所以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起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美國人關係的緣故被蔣介石當成了假想敵,成為了蔣介石認為真正能動搖自己地位的人,所以在蔣介石的危機感下才編造出了藉口將其軟禁了起來。


孤客生


國民黨名將孫立人在抗戰期間建功殊多,為何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我想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孫立人既非蔣介石黃埔嫡系,又非蔣介石浙江同鄉,而蔣介石“用人唯親”的“原則”非常強,孫長期不受重用,本在情理之中。抗戰時期用孫是因為蔣身邊缺少真正的抗日能將悍將,屬不得已而為之。

二,抗戰結束後,孫立人後被派往臺灣“練兵”,實際上等於蔣介石把孫立人給“晾”了起來。

三,蔣介石敗逃臺灣後,本已是氣急敗壞,而孫立人由於早年在美國留學的背景,美國人看好他。由此更是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和忌恨。至於孫立人在抗戰時的大功這時蔣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後來終於借“郭廷亮事件”栽贓孫立人,欲除之而後快。卻又“投鼠忌器”(顧慮美國人),同時也念孫立人抗戰有大功,於是便拿孫立人跟張學良一個待遇,軟禁了起來。

四,孫立人性格倔犟,給人感覺也有些特才倨傲,最重要的是他不媚蔣。這也是他不受蔣重用並在後來被蔣軟禁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