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撰文丨墨黑紙白

好久沒有從娛樂事件中衍生文字了,這段時間各方平臺都對紙白君的文字不那麼滿意,那麼咱們就來一次小清新的文字吧。

這不是給誰面子,而是偶爾換種口味思考也挺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娛樂圈裡的那點破事,也是極大程度上可以體現社會的一些現象的。

她爸教的不用學,李安教的學不來

這個題目為什麼好呢?讓我們先看看原標題是什麼,劉某作家的女兒在2016年接受某媒體採訪時,發出來的採訪原標題為“我爸教我不要臉,李安教我不要急”。

這個標題很有味道的,一段有沒有實質性內容的對作二代的採訪,在紙白君看來確實比較少,但一個有沒有實質性內容的對作二代採訪的標題還真有。

在這個標題中,很大程度上挑戰了所謂的每個家庭都是平等的原則。即,普通公民家的孩子,普通公民很難會對孩子思想上的教育有主導性作用。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而文藝圈家庭則必然會對孩子思想上有著主導型的作用,其關鍵點在於,哪怕自身家庭的教育有著瑕疵,但依然會在磚瓦背後有著玉石的幫助。

如果說劉某作家所謂的“不要臉”家訓,給他女兒的是磚式思想教育,那麼李安給予劉某作家女兒的教育,則是玉石時的思想教育。

換句話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絕對值得深思,所謂的起跑線並非是你讓孩子接受教育學校是否是名校,而是你能在孩子思想上的引導多少。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正如之前有人問紙白君:“我讀你的文字,有什麼用呢?可以賺錢?還是可以獲勢?”

紙白君當時就回答說:“讀思考性文字,想要瞬間暴富,是不可能的,可以多看看欺騙性的某聯播或財經類運營文字,這些是你要的雞血。”

所以思考性思維的存在,不僅僅是說是你能有多少思考力的獲取,還有你對你自己孩子有多少思考力上的引導。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貴族不止於有錢有勢的家庭,但一定要求於有這份心的普通公民本身,每天在工作之餘是有思考狀態存在的。

正如某網友評價的:“她爸那個不用教,立安那個學不來。”這可能就是劉某作家與李安的根本差距吧,不只是兩個國際大獎的差距。

思考性思維不只是決定家庭命運,也決定社會命運

網上流傳有亞里士多德說的一句話,曰:“人生最大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關於這段話,紙白君昨天在朋友圈裡為讀者諸君分享的時候,點評說:“不敢相信這話是亞里士多德說的。”

有讀者回復說:“死無對證的事情不能較真。”這位讀者理解錯了紙白君的意思,紙白君不是質疑這段話是否是別人假借亞里士多德之名而說的。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紙白君只是驚詫,假如這段話真的是亞里士多德說的,那麼對於一個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都已經說出了這段話,我們與西方國家的思考差距該有多遠?

我們那時候處於春秋戰國到漢前期,雖然也是中華文明的璀璨時期,有著百家爭鳴的大環境,但更多的都只是為王侯將相慮的言論。

唯一為平民思考的墨家,也是囿於大環境,更多奔走廟堂而為平民式的慮,遠沒有達到可能是亞里士多德說的那句話的,真正以啟迪平民的思維震撼。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而最終百家爭鳴的局面,也被後來的廟堂徹底禁止,我們摧殘的中華文明還沒有更深入到平民中,就已經煙消雲散了,這真的很悲催。

迴歸到本文標題,所謂成功真的是不要臉就可以的嗎?可能更多的是在咱們這疙瘩可以,在全世界的話估計就難了。

所以李安說的不是不要臉,而是不要急,拔苗助長、急功近利都不可取,這不只是在說年輕人應該如何,其實也可以套用在一個社會不應該如何。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不著急了,我們就不用看這兩年寧願炸樓也不願降低普通公民的再也難以承受的高壓生活升本了,但可惜的是選擇了不要臉,那就是“大策略性炒樓了”。

某些自媒體也是不要臉,竟然說什麼“劉某人的不要臉”和“李安的不要急”其實講的是一個道理,都是要年輕人慢慢來。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這讓紙白君有些費解,如果不要臉和不要急是一個意思,那乾脆一個詞不得了?哦,對了,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這可能是咱們沾沾自喜的優越性之一吧。

爛泥思維衍生出磚瓦思維,而思考力則衍生出玉石思維

我們思考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要讓我們自己知道,也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什麼是爛泥思維,什麼是磚瓦思維,什麼是玉石思維。

那些說一套做是另一套的大策略純粹屬於爛泥式的,很多人對此拍馬追捧、山呼萬歲,只是他們骨子裡賤而已,不代表這種爛泥思維絕對正確。

那些連說都是以賤著眼的小意識思維,則屬於磚瓦思維,因為他知道爛泥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應該對應產出什麼樣的磚瓦,包括對自己後代的塑造上。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而唯有說一套做也是這一套,客觀事實的追求實事求是的態度,收穫上均不如上述兩者快,但一定穩當紮實,同時也不至於被上述兩種套路給套路了。

只是踏踏實實的思考肯定是辛苦的,付出也是需要厚重的,但當這樣的辛苦和厚重,換取對上述兩者的深刻如實觀照後,生活自然也不會太過苦難。

同時也較為有利於我們的社會,在反上述兩種套路時,因為有著實事求是的人群存在,而不至於被折騰的太過離譜,甚至當大數據公民素養養成時,我們的社會可以有著根本性的進步。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紙白君記得,有人在談起“我和某帝”的差距時說:“他們有著一套自我修正機制,而我們並沒有,除卻科技和人文上的差距,這方面的差距可能還會讓我們與他們的現實差距更加拉大。”

關於這一點,紙白君是很認同的,如果記得不差,我們之前也有過因“修正”這兩個字的眼中內耗,而今想起來實在那真是個悲催的故事。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我們即便是從小清新的角度出發,也應該不難得出,因為說別人“修正”必然是以“正統”自居的結論。

其結果的殘酷就是,既然我“正統”了,那麼“修正”的就是旁左,是來和我搶生意的,按照叢林法則思路,必然是要打倒打爛打絕了才能罷休的慘烈。

結語:要臉的大環境,真的不那麼重要嗎?

那麼問題的重點來了,假若不要臉這類的思維,我們知道是錯誤的,但當我們提出的時候,卻會被強力壓制,甚至是滅了想要提出錯誤的人,這樣的家教和社會環境,一定是岌岌可危的。

幸好,談小清新的時候不會遭遇如此,但當談不小清新的時候可就不一樣了,隨時就要被摁住脖子問你服了沒有。至少紙白君還沒服,個人的公民思維必須存在,且必須日有所進、日有所精。

“她爸教她不要臉,李安教她不要急”是個好題目

沒有一種個人、家庭或社會的進步,是會在永遠保持原樣中進步的,在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也是要在思考中進步時避免偏差的。

因為一點點的偏差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這需要每天的思考所產出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執行方案,以及行之有果的執行力。

但如果連這點想法都沒有的話,紙白君除了對不要臉嗤之以鼻外,還會想起約翰·洛克說的一句話:“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控制你。”唯有進步方能解憂,何必被進步嚇破了膽呢?

2018—5—30落筆於墨辯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