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撰文丨墨黑紙白

紙白君倘若記性不差的話,以前專門開過一篇關於“官窯”和“民謠”的探討文,其重點在於,“民謠”更多的可能源自於“官窯”而出的衍生品。

數據既然沒問題,就要思考人們為何瘋轉造謠文了

這麼說並不是要為某些個人造謠去做什麼背書,而是旨在提醒神秘的有司衙門,在你們對公眾做數據公佈、信息公佈的時候,真話、實在話遠比人們看不懂的公文要有意義的多。

譬如這次某自媒體,探討留學生獲得33億,從教育有司給出的數據對比來看,明面上確實比給小、高中的學生高出了不止一半。

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環球很及時的找到了“專業人士”闢這篇“民謠”,角度也和這個自媒體一樣刁鑽,這個自媒體拉著全國小、高中學生跟洋學生來比,而混球所闢的謠也只是把全國小、高中生變為教育有司直屬的小、高中學生跟洋學生比。

然後就可以定義為謠言了,這中間的重點已經剝離了33億是給幾十萬留學生的環節,而是變為如何打擊目無頂層預算,重傷教育有司預算的嚴重問題。

這個自媒體還能不能活下去,紙白君不得而知,但紙白君所知道的是,就每年給留學生的錢而言,幾乎年年都會有相關討論文,結果從來都是沒有結果。

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那麼從沒有結果的角度來說,有個自媒體可能一面為了重新揭露這個事,同時又可能為了個人利益,把事件又加上了誇張的成分,但明顯是先有機可乘的。

教育有司又沒有明顯說明是自己直屬下的小、中學生的預算,而普通公民孩子們上學的負擔也確實越來越重,就連個稅幾百萬的人都為孩子上學頭疼。

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這樣的文章,怎麼可能不引起人們的共鳴?一方面教育有司的數據漏洞,一方面自媒體人的揭露和流量需求。

而最為關鍵的方面是人們對教育壓力的越來越沉重,而33億給予四十多萬留學生的數據又真實確切。

闢謠要從解決問題根本處著眼,會去謠真徹底

這個時候環球聘請“專業人士”來闢該事件中邊緣成分的謠,是否會為普通公民加上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或者說督促教育有司,也可以更好的關注普通公民孩子上學能夠更為方便和減壓的問題?

人們可能並不是特別驚羨幾十萬外國人在咱們國家所享受的優越待遇,人們可能更多的是在追求,自己作為本國公民更應該享受到的本國公民待遇?

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環球的闢謠中,有一部分是特別有意思的,即:“部門預算中來華留學教育經費達到33億,是很正常的。而獲得XX獎學金的留學生,按2017年統計數據,只有11.97%,不是自媒體所渲染的個個都拿高額獎學金留學。”

根據前些年,眾多有司衙門年底突擊花錢的經驗來看,是否會存在黑掉的可能性?這也是一些網友所關心的問題,即:用“預算”手段,求得了33億”留學生專款,實際用掉11.97%,那剩下的都去哪裡了?

換個角度來說,可能這些留學生不只是得獎學金的問題,他們可能還會得到生活、居住補貼,否則預算明顯是超預算的,有百分之百的預算,只用掉百分之十一的?

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那麼問題的重點就來了,我們的孩子們有生活、居住等補貼嗎?為什麼外國的留學生可能存在有呢?最為要害的是,我們的孩子們去外國留學會有這待遇嗎?

請環球不要緊張,紙白君只是在猜測如此,並沒有斷定如此,畢竟根據數據是真實的這一重點認知,環球是認可的。

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那麼錢到底是怎麼花在這些留學生身上了,還需要環球接著闢謠,以給大家更多的、更細節化的瞭解。

聲望這種東西,在地球村化中只講國民競爭力

我們確實需要國際聲望,但這聲望不是花錢可以買來的,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特別瞧不起的某帝,我們那麼瞧不起人家,我們留學生去人家國家那的花費,怎麼著也得20多萬?

這是網上可以看到的相關問答,追責的話,追這個回答吧,不過相信某帝沒有心思來咱們這追責的,那咱們如果追責的話,真是鹹吃蘿蔔淡操某帝心了。

也就是說,從事實的角度來說,某帝確實在賺留學生的錢,而我們確實在為留學生花錢,想要打垮咱們瞧不起的某帝,真的需要很長一大段時間。

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紙白君在寫這篇文的時候,也看到了一則“民謠”,這裡貼一下,真假請環球來闢:“大學裡認識過一個越南籍的華裔留學生,他說學校確實給他們很多錢 不單單補貼生活,他甚至拿這些錢買了一輛車。”

接上段:“本人是一所雙一流大學在校生 ,接受留學生來讀書受教育已經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了,為什麼要砸重金補貼拿來做科研不好嗎?”

花大價錢買留學生?告訴你闢謠要從根源入手

所以更重要的問題來了,我們萬眾推崇的唯有讀書高論,這些所謂的雙一流大學學生身上還有瞧不起考不上的人的優越感嗎?

教育的本質是挖掘學生的價值,而不是分數英雄,一旦如此,外國學生在我們這裡的超優越待遇,是連跟你比分數都覺得你玷汙了人家的身份……

這真的是一個憂傷到極致的故事。其實紙白君還有很多話如鯁在喉,但為了文章能夠順利被大家看到,今天就到這裡吧。

另外,最近紙白君生活瑣事較多,文字更新的頻率和時間可能都會有些不穩定,提前告知讀者諸君,還望諸君可以見諒哈,與諸君共勉。

2018—5—28落筆於墨辯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