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一、俊采星馳,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一、俊採星馳,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從貧民區的普通孩子,到享譽世界的華語喜劇之王,周星馳的成長經歷,比世界上絕大部分電影更加精彩,更為傳奇。

周星馳的電影,是拍給成年人的童話,而無論過多少年,他的內心,依然單純得如同孩子。因此,唯有了解周星馳的童年,才能更好地瞭解這個人,瞭解他的電影。

個體力量極其有限,一個人的成功,必定離不開超高的天賦,自身的努力,機遇的垂青,貴人的援手。而周星馳生命中最重要貴人,到底是哪一個?

李修賢、吳思遠、劉鎮偉、梁家仁、王晶……這些人都在周星馳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首先要感謝的,是一位女性。

她就是凌寶兒,星爺的母親。

《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一、俊採星馳,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1962年6月22日,原本是日曆上的普通一天,但對於無數星迷來說,卻成為了永久的紀念日。

這天晚上,在香港破舊的九龍城寨一戶普通人家裡,傳來了一個新生男嬰的哭聲。

在這個彈丸之地,已經聚集了近五百萬人口,大部分是49年之後的新移民。他們也許懷抱著遠大理想,也許屈服於命運,也許一直野心勃勃,也許只能得過且過。畢竟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個體生命顯得何其脆弱,不堪一擊。

可孩子的母親凌寶兒,即便生活在貧民區,也不願意讓自己變得粗陋淺薄。她是廣東寶安人,父親曾在國民政府中出任要職——這和周星馳日後的老闆向華強兄弟類似。因為從小飽讀詩書,並曾在廣州師範大學就讀,她深深懂得,知識對一個人性格塑造的巨大作用。

此時,她已經有了一個三歲的女兒,取名周文姬。這名字無疑讓人聯想起了東漢才女蔡文姬。而男孩的降生,更寄託了她的無限希望。

初唐大才子王勃的《滕王閣序》,是凌寶兒一直特別喜歡的文字。看著初生的嬰兒,聽著他的哭聲,想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這位年輕的母親,突然眼前一亮。

自己的孩子,就叫周星馳吧。

《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一、俊採星馳,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男孩的父親周澤尚來自上海,有著魔都小市民式的精明,卻沒有上海人那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更沒有上海男人對媳婦體貼到骨頭裡的素養。

過了兩年,妹妹周星霞也出生了,一家五口擠在破舊的木板房裡,睡的是上下鋪的架子床,吃的是毫無營養的煲仔飯,誰能想到,未來的天皇巨星會產生於此?

因為文化程度的差異與理念不和,兩夫妻堪稱同床異夢,到了小星馳七歲的時候,這段婚姻終於走向瞭解體。

他們的離婚,周星馳還成了其中重要一環。

2006年,凌寶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了事情的真相,“記得一次與孩子們到戲院看《埃及妖后》,當時只有三四歲的星仔突然指著前排座位大喊:‘媽媽,爸爸在那裡!’往前一看,我發現丈夫與一名女子在一起。”

只能說,電影院不搞多廳放映,後果非常嚴重啊。

凌寶兒對丈夫可以百般遷就,但出軌是不能容忍的。於是,這對原本就不被人看好的夫妻,終於各奔一方。三個子女的撫養權,都判給了母親。深愛孩子的凌寶兒,知道他們跟著父親會有什麼結果,她什麼都不想要,只想留下孩子的撫養權。

《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一、俊採星馳,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有人認為,缺少父愛的男孩,在母親的縱容溺愛之下,很可能會缺少陽剛之氣,變得自私偏狹。但沒有凌寶兒的照顧與影響,付出和犧牲,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喜劇之王。

不久,凌寶兒又結了婚一次婚,並生下了第三個女兒,但很快婚姻又破裂了。從此以後,周星馳也就一直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但他的童年生活,卻是相當開心和充實,甚至沒有時間去體會“童年陰影”。

為了養活四個孩子,凌寶兒往往一個要打三份工。無暇照看子女之時,就將周星馳和周星霞寄養在廟街的外婆家。

廟街,因為街上有媽祖廟而得名。和旺角類似,廟街也是香港一條久負盛名的街道,同時也有全港最知名的夜市。許多港片都在廟街取景,其中就有劉德華的《廟街十二少》。

外婆和母親一樣勤勞,完全沒有舒舒服服安度晚年的架勢,而是要擺地攤賣指甲刀。兩個孩子因此也學會了幫外婆招攬生意。可能正是因為有了這段經歷,日後的周星馳無論再怎麼大紅大紫,對老人都非常尊敬。

在周星馳後來的一些電影作品中,都有男主角熱心幫助老婆婆的橋段,如《破壞之王》《喜劇之王》等等。但事實上,小星馳當時相當貪玩,經常找藉口開溜,留下外婆和妹妹守攤賣貨。也許加入這樣的鏡頭,是成年之後的他,在表達對外婆的懺悔吧。

《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一、俊採星馳,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廟街的生活沒有持續多久,凌寶兒就把兩個孩子接回來了。她知道老人往往會過度溺愛,對孫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單親母親的工作非常辛苦。有一段時間,凌寶兒一早就要去醫務所上班做護士,下午下班之後,還要在家為客戶裱畫,經常要忙到晚上三四點才能閤眼,有時,睡覺的時間甚至只有兩三個小時。就是靠著這樣的勞累與堅持,凌寶兒楞是靠一已之力撫養了四個孩子。更重要的是,她把所有的困難與壓力都自己扛,從不會拿孩子出氣,從不願意讓他們意識到單身家庭的種種麻煩與不幸。

《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一、俊採星馳,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而母親的藝術細胞,更是讓周星馳受益匪淺。

和許多香港女性一樣,凌寶兒特別迷戀粵劇。當時社區教堂裡會組織戲劇聚會,母親也自然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還要求兒女們為她充當觀眾。年幼的周星馳朋在臺下,看到母親那樣的全情投入,那樣的樂在其中,那樣的自得其樂,即便他根本聽不明白,即便他希望出去玩,即便他會不合時宜地發出響亮的笑聲,他依然會為母親的認真和熱情所感動。

多年之後,在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中,男主角尹天仇和一干好友會在社區內免費表演話劇《雷雨》,顯然不乏向凌寶兒致敬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母親直接影響了兒子對錶演的興趣,更激發了他的表演慾望。

凌寶兒特別欣賞一位名叫林祥園的歌唱家,經常跟著錄音機模仿他的唱腔。其中有一首《蝶戀花》,更是她的最愛。周星馳並沒有成為一名歌手,但是對音樂還是有著不錯的鑑賞力,他的很多電影配樂,都展示出了很高的水準,有些是自己哼出來,交給樂師譜曲的。而童年時的寶貴經歷,母親的耳濡目染,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凌寶兒還有一個特點,讓周星馳回想起來,一直非常感動。

因為收入微薄,當時香港的許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買大碼的衣服,為的是可以多穿幾年,以減少家庭開支。但母親卻從來不這麼想。她要孩子穿得大方得體,在學校有自信心。因此,在這方面的開銷從來不吝嗇,哪怕自己要多打一份工,多熬幾天夜。

當週星馳和姐姐妹妹們穿著合身的衣服走出家門之時,自然會贏得周遭的讚許目光,他們自己也相當開心,也更能體會到母親的不易。

《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一、俊採星馳,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童年時代的小星馳相當害羞,家裡來了生人,他不敢說話,只是躲在母親背後。母親上街時想帶著他,他也往往不想去,更喜歡趴在窗臺上,看外面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凌寶兒一度對兒子很擔心,希望他多交一些朋友。

不過,周星馳很快就變得貪玩起來,跟別的孩子差別不大了。他曾經結識了一個比自己大幾歲的孩子,兩人最喜歡的遊戲,就是一道打蟑螂。也許是在為自己童年的惡作劇反省,在《唐伯虎點秋香》中,演技趨於巔峰的他,表演了一場哭蟑螂的戲,併為它起了個“小強”的名字。

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幾個孩子的童年生活平淡卻不平庸,簡單卻不失精彩。那段快樂時光,永遠留在周星馳的心底,構成了一段最為美好的回憶。不管長到多大,不管他拍過多少作品,走過多少地方,他的心靈,依然清澈得如同孩子。

《周星馳的電影人生》一、俊採星馳,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當然,很小就和親生父親分開的周星馳,內心也是強烈渴望父愛的。在他的作品中,展示父子情的內容,甚至遠遠超過了表現母子情的戲份。在自己出演的最後一部電影節《長江七號》之中,周星馳扮演的民工父親,未嘗沒有父親的影子。

而在代表作品《功夫》裡,周星馳白衣黑褲的形象,顯然是在致敬自己真正的偶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