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电影人生》一、俊采星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周星驰的电影人生》一、俊采星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从贫民区的普通孩子,到享誉世界的华语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成长经历,比世界上绝大部分电影更加精彩,更为传奇。

周星驰的电影,是拍给成年人的童话,而无论过多少年,他的内心,依然单纯得如同孩子。因此,唯有了解周星驰的童年,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电影。

个体力量极其有限,一个人的成功,必定离不开超高的天赋,自身的努力,机遇的垂青,贵人的援手。而周星驰生命中最重要贵人,到底是哪一个?

李修贤、吴思远、刘镇伟、梁家仁、王晶……这些人都在周星驰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首先要感谢的,是一位女性。

她就是凌宝儿,星爷的母亲。

《周星驰的电影人生》一、俊采星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962年6月22日,原本是日历上的普通一天,但对于无数星迷来说,却成为了永久的纪念日。

这天晚上,在香港破旧的九龙城寨一户普通人家里,传来了一个新生男婴的哭声。

在这个弹丸之地,已经聚集了近五百万人口,大部分是49年之后的新移民。他们也许怀抱着远大理想,也许屈服于命运,也许一直野心勃勃,也许只能得过且过。毕竟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个体生命显得何其脆弱,不堪一击。

可孩子的母亲凌宝儿,即便生活在贫民区,也不愿意让自己变得粗陋浅薄。她是广东宝安人,父亲曾在国民政府中出任要职——这和周星驰日后的老板向华强兄弟类似。因为从小饱读诗书,并曾在广州师范大学就读,她深深懂得,知识对一个人性格塑造的巨大作用。

此时,她已经有了一个三岁的女儿,取名周文姬。这名字无疑让人联想起了东汉才女蔡文姬。而男孩的降生,更寄托了她的无限希望。

初唐大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凌宝儿一直特别喜欢的文字。看着初生的婴儿,听着他的哭声,想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这位年轻的母亲,突然眼前一亮。

自己的孩子,就叫周星驰吧。

《周星驰的电影人生》一、俊采星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男孩的父亲周泽尚来自上海,有着魔都小市民式的精明,却没有上海人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更没有上海男人对媳妇体贴到骨头里的素养。

过了两年,妹妹周星霞也出生了,一家五口挤在破旧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架子床,吃的是毫无营养的煲仔饭,谁能想到,未来的天皇巨星会产生于此?

因为文化程度的差异与理念不和,两夫妻堪称同床异梦,到了小星驰七岁的时候,这段婚姻终于走向了解体。

他们的离婚,周星驰还成了其中重要一环。

2006年,凌宝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事情的真相,“记得一次与孩子们到戏院看《埃及妖后》,当时只有三四岁的星仔突然指着前排座位大喊:‘妈妈,爸爸在那里!’往前一看,我发现丈夫与一名女子在一起。”

只能说,电影院不搞多厅放映,后果非常严重啊。

凌宝儿对丈夫可以百般迁就,但出轨是不能容忍的。于是,这对原本就不被人看好的夫妻,终于各奔一方。三个子女的抚养权,都判给了母亲。深爱孩子的凌宝儿,知道他们跟着父亲会有什么结果,她什么都不想要,只想留下孩子的抚养权。

《周星驰的电影人生》一、俊采星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有人认为,缺少父爱的男孩,在母亲的纵容溺爱之下,很可能会缺少阳刚之气,变得自私偏狭。但没有凌宝儿的照顾与影响,付出和牺牲,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喜剧之王。

不久,凌宝儿又结了婚一次婚,并生下了第三个女儿,但很快婚姻又破裂了。从此以后,周星驰也就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但他的童年生活,却是相当开心和充实,甚至没有时间去体会“童年阴影”。

为了养活四个孩子,凌宝儿往往一个要打三份工。无暇照看子女之时,就将周星驰和周星霞寄养在庙街的外婆家。

庙街,因为街上有妈祖庙而得名。和旺角类似,庙街也是香港一条久负盛名的街道,同时也有全港最知名的夜市。许多港片都在庙街取景,其中就有刘德华的《庙街十二少》。

外婆和母亲一样勤劳,完全没有舒舒服服安度晚年的架势,而是要摆地摊卖指甲刀。两个孩子因此也学会了帮外婆招揽生意。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日后的周星驰无论再怎么大红大紫,对老人都非常尊敬。

在周星驰后来的一些电影作品中,都有男主角热心帮助老婆婆的桥段,如《破坏之王》《喜剧之王》等等。但事实上,小星驰当时相当贪玩,经常找借口开溜,留下外婆和妹妹守摊卖货。也许加入这样的镜头,是成年之后的他,在表达对外婆的忏悔吧。

《周星驰的电影人生》一、俊采星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庙街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凌宝儿就把两个孩子接回来了。她知道老人往往会过度溺爱,对孙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单亲母亲的工作非常辛苦。有一段时间,凌宝儿一早就要去医务所上班做护士,下午下班之后,还要在家为客户裱画,经常要忙到晚上三四点才能合眼,有时,睡觉的时间甚至只有两三个小时。就是靠着这样的劳累与坚持,凌宝儿楞是靠一已之力抚养了四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她把所有的困难与压力都自己扛,从不会拿孩子出气,从不愿意让他们意识到单身家庭的种种麻烦与不幸。

《周星驰的电影人生》一、俊采星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而母亲的艺术细胞,更是让周星驰受益匪浅。

和许多香港女性一样,凌宝儿特别迷恋粤剧。当时社区教堂里会组织戏剧聚会,母亲也自然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还要求儿女们为她充当观众。年幼的周星驰朋在台下,看到母亲那样的全情投入,那样的乐在其中,那样的自得其乐,即便他根本听不明白,即便他希望出去玩,即便他会不合时宜地发出响亮的笑声,他依然会为母亲的认真和热情所感动。

多年之后,在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中,男主角尹天仇和一干好友会在社区内免费表演话剧《雷雨》,显然不乏向凌宝儿致敬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母亲直接影响了儿子对表演的兴趣,更激发了他的表演欲望。

凌宝儿特别欣赏一位名叫林祥园的歌唱家,经常跟着录音机模仿他的唱腔。其中有一首《蝶恋花》,更是她的最爱。周星驰并没有成为一名歌手,但是对音乐还是有着不错的鉴赏力,他的很多电影配乐,都展示出了很高的水准,有些是自己哼出来,交给乐师谱曲的。而童年时的宝贵经历,母亲的耳濡目染,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凌宝儿还有一个特点,让周星驰回想起来,一直非常感动。

因为收入微薄,当时香港的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大码的衣服,为的是可以多穿几年,以减少家庭开支。但母亲却从来不这么想。她要孩子穿得大方得体,在学校有自信心。因此,在这方面的开销从来不吝啬,哪怕自己要多打一份工,多熬几天夜。

当周星驰和姐姐妹妹们穿着合身的衣服走出家门之时,自然会赢得周遭的赞许目光,他们自己也相当开心,也更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

《周星驰的电影人生》一、俊采星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童年时代的小星驰相当害羞,家里来了生人,他不敢说话,只是躲在母亲背后。母亲上街时想带着他,他也往往不想去,更喜欢趴在窗台上,看外面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凌宝儿一度对儿子很担心,希望他多交一些朋友。

不过,周星驰很快就变得贪玩起来,跟别的孩子差别不大了。他曾经结识了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孩子,两人最喜欢的游戏,就是一道打蟑螂。也许是在为自己童年的恶作剧反省,在《唐伯虎点秋香》中,演技趋于巅峰的他,表演了一场哭蟑螂的戏,并为它起了个“小强”的名字。

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几个孩子的童年生活平淡却不平庸,简单却不失精彩。那段快乐时光,永远留在周星驰的心底,构成了一段最为美好的回忆。不管长到多大,不管他拍过多少作品,走过多少地方,他的心灵,依然清澈得如同孩子。

《周星驰的电影人生》一、俊采星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当然,很小就和亲生父亲分开的周星驰,内心也是强烈渴望父爱的。在他的作品中,展示父子情的内容,甚至远远超过了表现母子情的戏份。在自己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节《长江七号》之中,周星驰扮演的民工父亲,未尝没有父亲的影子。

而在代表作品《功夫》里,周星驰白衣黑裤的形象,显然是在致敬自己真正的偶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