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都有哪些大學西遷內地

抗日戰爭高校內遷中,最先遷徙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

平津淪陷後,這所著名高校決定在湖南長沙聯合組建新校,名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以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朱經農、湖南大學校長皮宗石,以及國民政府教育部代表、原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為籌備委員。

在日軍的迫近和封鎖下,三所高校遷出時攜帶的圖書和科研儀器並不多,但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四個月後,“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便開學了。

抗戰期間,都有哪些大學西遷內地

南京淪陷後,“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再次遷徙,目的地是雲南昆明。

從長沙到昆明,沒有直達的鐵路,也沒有條件完好的公路,只能乘火車先到廣州,然後轉到香港,再從海路到越南的海防,改乘滇越鐵路線上的火車。

參加遷移的八百多師生分成兩路:身體弱的和女師生乘火車,由教務長樊際昌率領;另一路由男師生組成,從湖南進貴州,從貴州入雲南,翻山越嶺,曉行夜宿,艱難行走六十八天後,終於抵達昆明。

抵達昆明後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更名為“西南聯合大學。——在日本侵略者企圖徹底征服中國的時候,一九三八年五月四日,一所代表著中國教育文化最高水準的大學在西南開學了,文、理、工、法商、師範共五個學院二十六個系兩個專修科。

抗戰期間,都有哪些大學西遷內地

一時間,全中國的知名學者和亟待學成救國的青年學子云集於此,教師有吳大猷、周培源、陳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嶽霖、陳省身、王力、朱自清、馮友蘭、吳有訓、沈從文、聞一多、錢穆、錢鍾書、費孝通、華羅庚、朱光潛、吳宓、趙九章……學生有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朱光亞、王希季、屠守鍔、郭永懷、汪曾祺、殷海光……

抗戰期間,都有哪些大學西遷內地

至今為中國人深情記憶的西南聯合大學的校訓是:剛毅堅卓。

同時西遷的中國著名學府還有:北平師範大學、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北平研究院、上海復旦大學、上海大夏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浙江大學……

抗戰期間,都有哪些大學西遷內地

文化不死,民族永存。

這片國土生存慾望之頑強、承受磨難意志之堅韌,世所罕見!大遷移途中的課堂上,師生們在山野茅棚下,閱讀著中華文明史,這部歷史證明“縱使天崩地裂,民族綿延不絕”。

抗戰期間,都有哪些大學西遷內地

真正代表一個民族不屈意志的是人民。

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中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的戰爭,在一九三九年到來之際,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