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雷潮中能留下來的P2P平台,肯定會贏得投資人的信任

近期互聯網金融行業新一輪的洗牌潮來臨,諸多不合規的平臺紛紛“爆雷”,一時間讓整個行業風聲鶴唳。事實上,近兩年多以來,隨著行業監管政策的陸續落地,互聯網金融行業一直處在去蕪存菁的階段。

P2P網貸在中國已經走過了11個春秋。這11年,P2P從一棵樹苗長成了茁壯大樹,葳蕤的枝葉見證了它一路的輝煌,同時,斑駁的樹影也見證了它成長的繁雜與艱辛。在這11年間P2P行業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聲名大振,從粗放到有序。

這次雷潮中能留下來的P2P平臺,肯定會贏得投資人的信任

最嚴監管優勝劣汰是行業的必然結果

當前行業頻繁爆雷,這是一個監管政策最嚴情況,以高壓態勢市場進行自我的市場調節或者是市場淘汰的過程。其判斷,後面還會有類似的情況反覆上演。

投資者所要了解的一個情況是,監管政策倒逼的時候,行業良性退出是一個必然結果。但並不是所有的平臺都是非法集資或者惡意趨利,有些平臺可能確實出現了一些風險,例如無法兌付或者逾期、展期的情況。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一些非良性平臺的生存空間受到高度擠壓,當風險充分釋放之後,行業生態才會向更加健康轉變。P2P行業正在經歷鳳凰涅槃的重生期。只有規範發展,才能去偽存真。這是一個快速出清的過程,現在才剛開始。

業內專家認為,此輪“爆雷潮”在業內早有相應預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年底有關部門發佈的《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在今年6月末前完成P2P行業的合規性備案。但一些問題平臺在對照相應整改方案後,自知在合規性上“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因此選擇清盤退出。

平臺自融、發放假標劣標、缺乏自主造血能力……在已經“觸雷”的平臺中,幾乎都能找到相似原因。一些平臺缺乏可靠的“發標項目”,就將投資者資金和自身關聯公司相匹配,讓投資者承擔經營投資“雙風險”;一些平臺尚未建立自主信用審核體系,對於借款人還款能力把關不嚴,致使延期兌付情況嚴重;一些平臺借“0元購”概念大搞網絡傳銷,長期將短期借款資金與長期投資資產錯配,甚至壘起“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在P2P行業的強監管時代下,上述問題平臺必然面臨淘汰出局的最終結果。

這次雷潮中能留下來的P2P平臺,肯定會贏得投資人的信任

P2P依然具有強大生命力 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1.當下融資難比融資貴更嚴重。國家政策的支持,現在國家正在幫扶小企業,而P2P行業也為千萬個小企業服務,幫助小企業解決資金問題。

2.行業現在已經逐漸走向規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也標誌著投資者的資金能更好的得到保障,投資的風險降低。

3.P2P平臺的收益相比銀行儲蓄來說,要高出很多,平均年收益在6%-10%之間,而銀行儲蓄的收益平均在0.35%-2%左右。

大浪淘沙時期投資人如何挑選平臺

優質資產是勝出基礎,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符合“小額分散”的業務模式主要有信用貸、車貸、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網絡借貸金額應當以小額為主","控制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及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

具體而言,"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借款總餘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借款總餘額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

透明化運營信息透明

這裡的透明化運營包括信息透明和資金透明,也就是說,借款人合同裡要包含詳細的借款人信息,並可以對其進行查驗,以判斷信息是否真實有效。當出現流動性資金需求時,投資人可以根據更新的借款協議來判斷借款信息是否真實有效,同時通過資金具體流向,來判斷相應的風險。

官方要有“信息披露”,嚴格按照要求披露合規報告、審計報告、備案信息等企業相關信息,更是對外界較為關心的資金存管、逾期率、財務報表等信息予以披露,以透明、合規給予用戶最大的投資安全感。

是否觸碰行業紅線

根據監管的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給P2P行業劃定了13條“紅線”,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可以對應相應的監管紅線對平臺進行篩選,比如平臺是否接入了銀行存管,是否有icp許可證,是否有等保三級、信息披露是否合格等。

在經歷過2018年監管整改的洗禮後,P2P平臺大浪淘沙過後,相信留下來的大多都是相對優質的平臺,只要出借人依據個人資金情況、需求來制定投資計劃,並謹慎篩選,一定可找到靠譜的平臺.

網貸的出現為社會大眾帶來了普惠金融服務。目前來看,它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過去難以覆蓋到的群體,對小額投融資實現低成本化、高效化、大眾化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普惠金融服務已是大勢所趨,隨著國家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地,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將越來越規範,或迎來又一個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