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取得積極成效

山東省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取得積極成效

近年來,山東省紮實落實全國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工作要求,積極推動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大力探索農產品冷鏈流通新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煙臺、濰坊2個城市和家家悅集團等6家企業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城市和企業,示範城市和企業數量均居全國首位;新增國家星級冷鏈物流企業9家。

一、加強總體設計,健全冷鏈物流標準體系。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煙臺市成立了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城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分管副市長為召集人,相關部門依據職能相互配合,協同推進冷鏈物流標準化示範工作;出臺了《煙臺市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項目管理辦法》《煙臺市農產品冷鏈流通發展規劃(2016-2020)》。濰坊市成立了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編制了《濰坊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明確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重點、佈局和具體工作措施。二是積極制修訂冷鏈物流標準。山東省已出臺《氣調庫管理規範》團體標準1項、《果蔬冷鏈物流操作規程》《冷庫管理規範》《農產品貯藏技術規程 第1部分:大蒜》等3項企業標準,已報批2項國家標準,5項地方標準已立項,制定企業標準化管理文件94個。三是強化標準推廣應用。全省冷鏈物流培訓班設置了標準化應用專題培訓,印發了《山東省冷鏈物流知識體系與經典案例彙編》。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組織標準化專家在全省範圍內走訪調研45家企業,指導企業普及冷鏈操作管理標準,幫助企業制定完善操作管理規範文件,輔導企業開展標準化應用。聯合省質監局下發複製推廣通知,總結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典型經驗和先進模式。

二、強化政策引導,提升冷鏈物流標準化水平。充分發揮中央支持冷鏈物流資金作用,大力推動企業各環節標準化。一是推進冷鏈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改造。支持企業對冷庫接貨通道、月臺等進行封閉改造,建設標準化硬件設施,減少“斷鏈”環節。2016年以來,山東省新增標準化冷庫容積122萬立方米,新增、改造標準化冷藏車419輛,新增標準化冷櫃1833臺。二是推廣應用標準化載具。支持企業購置標準化托盤、保溫週轉箱(週轉筐)等,實現貨物的單元化、規格化運作,降低果蔬等農產品倒筐次數,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濰坊市引導企業參與制定《生薑儲藏技術規範》地方標準,規範生薑冷鏈物流操作和管理。宏大生薑公司在農產品包裝方面推廣使用標準化週轉筐,農產品損腐率由傳統模式的20%左右降低到5%,延長產品售貨期2-3天。家家悅集團通過循環利用標準化週轉筐,實行全程不倒筐,併為推行和使用標準化載具的廠家、農戶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優先卸貨服務,農產品損耗降低了23%,卸貨效率提升了7倍。三是推動標準化冷鏈操作管理。通過全省冷鏈物流培訓,強化從業人員綜合業務素質和實操能力,指導企業制定科學、嚴格、系統的操作管理規範和標準,重點強化倉儲、運輸及各環節交接過程溫度管控能力,完善內部管理。山東喜地實業有限公司大力實施運輸標準化、裝卸搬運標準化、倉儲標準化、流通加工、包裝標準化、配送標準化、零售冷藏貨櫃標準化,保障了農產品流通各環節的品質安全。

三、健全監管機制,探索全程冷鏈溫控不斷鏈模式。一是加強省級平臺建設。建成並運營山東省級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目前在線企業78家,涵蓋冷庫531個,冷藏車1089輛,冷櫃312個,構建全省冷鏈物流監控網絡,初步實現政府對冷鏈流通監控功能。濰坊市自建市級冷鏈物流監控平臺,實現了對本市區域內冷鏈冷庫、冷藏車資源的在線化監控。二是支持企業完善冷鏈信息管理系統。兩年來共支持企業實施信息化項目88個,支持企業建立貨品、路線、溫度等信息系統,實現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等信息化。煙臺市支持企業依託省級平臺健全冷鏈物流監控體系,推動冷庫、冷藏車等冷鏈物流設施安裝溫度傳感器、溫度記錄儀等冷鏈監控設備,對冷鏈物流各個環節溫度進行監控管理;通過整合應用棲霞蘋果物聯網監管平臺,對蘋果產、加、儲、運、銷各環節進行透明化管理,實現棲霞蘋果從“生產、出庫到消費”全程監控。榮慶物流、煙臺齊暢、淄博樂物等公司發展第三方物流全程冷鏈配送模式,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溫控管理,通過實行訂單追蹤和運輸可視化的整合,實現配送過程的“全程冷鏈、溫度可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