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到底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

同剪西窗燭


秦始皇

嬴政不是呂不韋的兒子。他的血脈確實是秦國王室嫡傳。《史記》中關於秦始皇身世的說法,所謂「呂不韋把懷有自己孩子的姬妾,贈給了秦國公子異人,生下的就是秦始皇嬴政」僅僅是司馬遷雜採了野史傳說、記述在書中的產物。

異人這個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被呂不韋視為“奇貨可居”。如果呂不韋幫助異人謀劃的一切能夠成功,他就搖身一變成了秦國的王太孫、未來的王太子,甚至是天下霸主秦國未來的國王。呂不韋想要的權勢富貴,都要著落在異人的身上。

呂不韋

因此,呂不韋如果將懷了自己孩子的美姬送給異人,讓異人當這個尚不知是男是女的胎兒的便宜老爹,進而讓自己的血脈得到秦國王位,這種謀劃非但潛在風險太大,而且一個環節出錯就要滿盤皆輸,當真有實際可行性麼?

作為一個能在風刀霜劍中苦苦掙扎,努力生存下來的不受寵王子兼多年人質,異人定然是飽經世態炎涼,具有豐富的生活閱歷。一個女人不是處女,在先秦時或許並沒什麼大不了。但如果在婚後不足月就生下兒子,異人又怎會當真一無所知?甚至還在自己成為秦王之後,定要立這個女人做王后,立她的兒子做太子?

公子異人(秦莊襄王,後改名子楚)

當然,在史書中,未來的漢昭帝就是他母親鉤弋夫人懷孕12個月後才生下來。之前聖賢帝堯也有類似記載。問題是,作為一個理智的成功商人,呂不韋憑什麼相信這種事情能恰到好處?並且依靠這種渺茫的依據來進行這種風險巨大,又看不到什麼現實利益的投機行為?

看看春秋戰國時的歷史。晉獻公死後,晉國內亂,秦穆公選擇扶持晉國公子夷吾回國即位,就是晉惠公,並對他要人給人,要糧送糧。晉惠公的回報卻是一場趁火打劫的韓原之戰。

之後秦穆公又出兵出錢,扶持在外流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當了國君,甚至一口氣把五個秦朝宗室女都嫁給了他。然而重耳卻在幾年時間便富國強兵,成就中原霸業,是為春秋五霸的晉文公。他的兒子晉襄公更回報秦國一場崤之戰,逼得秦穆公只能在西鄙之地發展。

晉文公與秦國公主(懷嬴)

秦穆公作為秦國國君,以他的勢力都無法控制晉惠公和晉文公。呂不韋雖然號稱富可敵國,終究不過一介趙國商賈。當異人回到秦國後,以呂不韋的勢力,他又如何能自信自己竟可以憑手裡那點財富,去掌控秦國未來的王儲和國王?

一個合格的君主必然是背信棄義、甚至忘恩負義的政治動物。歷史上某人對君主有大功大恩,然後被反手一刀的事例,實在不用列舉太多,呂不韋又怎會不明白?

呂不韋已然將未來的榮華富貴都繫於異人身上,等到異人登上秦國王位,他便已可獲得無窮回報,如果能恭敬侍奉異人,得到他的完全信任,便可更進一步,在秦國權傾朝野。

秦相呂不韋和秦王后(趙姬)

相反,如果呂不韋狠狠得罪了異人,那等到異人當了秦王,呂不韋此前的投資還能指望有回報嗎?哪怕異人只要有一絲懷疑,自己是否被呂不韋耍了,是否養了呂不韋的兒子當自己兒子,

等他大權在手之時,只怕呂不韋連身家性命也未必能保住。

更重要的是,就算是呂不韋的兒子當了秦王,難道他知道身世後,就會讓呂不韋當“太上秦王”,對他言聽計從不成?

嬴政能夠君臨秦國,首先因為他是贏氏子孫。假如嬴政真是呂不韋的兒子,一旦事情曝光,嬴政的王位便立刻喪失一切合法性,會遭到秦國文武百官、王室宗親、臣民百姓的群起而攻之!換句話說,如果“嬴政是呂不韋兒子”這種事當真屬實,最想殺呂不韋滅口的人,必然就是嬴政自己,呂不韋又何必煞費苦心,做這個幾十年的局,對他自己豈有絲毫益處?

趙姬和嬴政母子

所以,讓異人給自己兒子當便宜爹,讓自己的私生子當秦王這種事,且不說潛在的風險實在太大,對呂不韋又有現實的利益回報嗎?有長遠的利益回報嗎?

像秦莊襄王異人(後改名子楚)、呂不韋這樣留名史冊的重要歷史人物,很多現代人竟把他們當成腦殘,以為他們會被這種小兒科計謀玩得暈頭轉向,或是為一點虛無縹緲的利益就罔顧大局,未免太小覷了他們。歷史從來不是狗血言情劇!

至於「秦始皇是呂不韋私生子」的謠言,究竟是如何被曝光出來,更腦得天下皆知,並被司馬遷載入史冊,其實說穿了十分簡單:不過就是秦莊襄王異人的另一個兒子成蛟,在發動叛亂後為了奪位而製造的政治宣傳。誰都知道,要否定嬴政的王位合法性,沒有比他竟不是贏氏血脈更有宣傳效果了。

嬴政削平叛亂,攻滅六國,成為始皇帝。全天下不知多少人對他恨之入骨,偏偏秦朝又在短暫統一後二世而亡,所以到了司馬遷所在的漢朝,作為一個“前朝暴君”式的典型反面人物,抹黑他身世的傳言,當然更讓無數人喜聞樂見,從此流傳後世千年了。


狐狸晨曦


我的觀點偏向秦始皇不是呂不韋的兒子。

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原來是呂不韋的舞姬,後來被子楚看上,嫁於子楚,一年後趙姬生下嬴政,這可以知道趙姬嫁給子楚後有十月懷胎的時間。傳言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主要來源於司馬遷的《史記》,他在《史記.呂不韋傳》中說呂不韋先娶了趙姬為妾,後懷孕,將她嫁與子楚時隱瞞了這個情況,後生下嬴政。就是司馬遷的記載使秦始皇的身世成了千古之謎。


但是也於西漢成書的《戰國策》並沒有呂不韋獻姬的說法,《戰國策》一向愛記故事和個人隱私,當時它卻並沒有記載秦始皇的緋聞。


還有在《史記.呂不韋》中也有矛盾的記載,司馬遷說:“姬自匿有身,至大期,生子政。”趙姬先懷嬴政,後到足月時生下兒子,難道在這個時間子楚不會懷疑?再說,趙姬先有身孕,在之後又足月生,難道趙姬是懷胎十幾個月才生嬴政?

還有,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並沒有趙姬早有孕的記載。最後,在嫪毐之亂後,秦始皇自己強遷呂不韋到蜀地,致其自盡,是自己父親的話,秦始皇會這樣嗎?他母親做那樣的事他都能容忍。如果是秦始皇不知道的話,那麼呂不韋為什麼一直不說?最後,我認為秦始皇是子楚的兒子,說他是呂不韋的兒子有可能是秦末大亂時,人們杜撰出來的,用來瓦解秦軍。


不知大家的看法是?


史裡有料


有道是無風不起浪,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的理由是這樣的:當時秦始皇的父親異人,被秦始皇的爺爺秦孝文王當做人質留在了趙國。(這是那時的“規則”。就是能夠兩國之間相互約束。)


(商人呂不韋圖片)

話說異人在趙國時,被衛國商人呂不韋看中,呂不韋以商人的眼光認為,異人是個潛力股,“奇貨可居”,值得下注押寶在異人身上。於是呂不韋在異人身上投資。他想運作讓異人回秦國繼位。這樣一來,異人做了國王,能虧待呂不韋嗎?

有一天,異人在呂不韋家中筵席上看到一女子,他非常喜歡,就請求把此女賜給他。這個女子就是趙姬,異人不知道她是呂不韋的妾。呂不韋很生氣,但轉念一想,已經為異人破費了大量家產,為了將來,於是就忍痛割愛獻出了趙姬。

(重點來了:)異人娶趙姬為妻,十月(一說十二月)後,趙姬生下兒子名政(即秦始皇嬴政)。這就是我認為嬴政是異人的兒子的根據。

還有證據就是《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還有證據就是《史記•呂不韋列傳》:趙姬是“至大期時,生子政”。 “大期”作何解? “期”是滿足一定的時間,因此,“大期”有兩解:一是十個月(滿十月懷胎),二是十二個月(滿一年)。 但是,不管如何,趙政並非不足月出生。

這就排除了呂不韋的妾――趙姬是懷孕嫁給異人的可能了。稍有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句話吧。無論如何,秦始皇都是足月出生的,這點足以說明,嬴政不是呂不韋之子了。


(秦始皇畫像)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加關注,點贊和留言評論】


秉燭讀春秋


嬴政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這要從子楚說起。

子楚,秦昭王孫子,秦昭王在位五十多年,子孫眾多,子楚只是其中根本不具有競爭力的一個。秦昭王在位時間太長,在秦昭王四十年的時候,把自己的太子給熬死了,秦昭王的第二個兒子安國君成為太子,安國君就是子楚的父親。但是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子楚的母親夏姬並不得寵,子楚也不受父親的待見。

當時,子楚被作為人質派遣到趙國。戰國時,各諸侯國相互派遣人質是常有的事,表示兩國友好,相互間不開戰,可是,一方面派人質,一方面戰爭照樣打,所以派出去的人質大多是諸侯王不得寵的子孫。子楚被派到趙國,處境非常悲慘,因為秦國還是不停的攻打趙國。《史記》上說“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在這個時候,子楚遇到了他的貴人——呂不韋。

“呂不韋,陽翟大賈人也”《史記》上說,呂不韋是陽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在趙國邯鄲做生意,遇見了子楚,認為奇貨可居,就有意結交子楚。大商人出手闊綽,先給子楚五百金讓子楚結交賓客,然後又用五百金購買各種珍奇寶物入秦活動。

子楚的父親安國君這時已經是太子了,安國君寵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又沒有兒子。呂不韋利用這個事情,先找到華陽夫人的姐姐,花言巧語說服華陽夫人認子楚為兒子,並通過華陽夫人說服安國君立子楚為繼承人。至此,子楚才有了出人頭地的可能。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舞者與居,知有身……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史記》上說,呂不韋先讓一個歌姬(史稱趙姬)懷孕,然後獻給子楚,後來生下來嬴政。

之後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秦昭王死,安國君即為為秦王,不到一年安國君死,子楚即位為秦王,就是莊襄王。三年,莊襄王死,嬴政即位,就是秦始皇。

嬴政即位時,年齡還很小,以呂不韋為相國,嬴政稱其為“仲父”。《史記》上說“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隨著秦始皇的長大,呂不韋恐怕事情敗露,又給太后(也就是當時的趙姬)推薦了嫪毐,深受太后喜愛,並且和嫪毐生下了兩個兒子,為了避開秦始皇,太后找了個理由避居雍城。隨著嫪毐的得寵,勢力越來越大,最後竟然想造反,被秦始皇先下手為強,給處理了。在處理嫪毐的過程中牽涉出了呂不韋,呂不韋被免去相國,隨後賜予一杯毒酒,飲鴆而死。

《史記》上是這麼記載的,《史記》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可是,這種事情,就算髮生在現在,不用親自鑑定也是說不清的,何況是兩千多年前的事。秦始皇到底是誰的兒子?恐怕只有秦始皇他媽說得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