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山窮水盡背後的真相!

中國製造業山窮水盡背後的真相!

中國的製造業轉型,正在迎來一個關鍵時刻。

首先是全球製造產業鏈的結構性調整。過去30年歐美負債消費,中國加工製造,資源國家提供能源和原材料的國際製造貿易循環鏈條,似乎正在斷裂。美國再工業化,德國進行工業4.0升級,日本發佈製造業白皮書,都預示經歷了2008年金融泡沫後,發達國家重拾製造業動能的趨勢。

其次,中國製造面臨的國內要素供給環境產生了變化。勞動力價格增長,土地升值,人民幣雖然當下開始進入貶值通道,但貶值未到出清點。偏此時國內經濟又整體減速,2016年將重點清理產能過剩和殭屍企業,各類重壓相疊加,給中國製造業轉型帶來了重重陰霾。

中國製造業山窮水盡背後的真相!

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不確定的世界政治經濟環境,中國正在通過持續的供給側改革和技術創新,轉換經濟增長方式以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並通過進一步的對外開放提升競爭力,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建設經濟強國。

經濟結構的基礎是產業。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產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但是,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明顯地金融化或虛擬化,實體經濟面臨嚴峻困境,這已經危及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為此,需要創新思維,突破困局,以穩固經濟發展的基礎並激發其潛力。

中國製造業山窮水盡背後的真相!

而東莞,就是中國製造的轉型時刻。

從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開始,經歷七年的“騰籠換鳥”,東莞產業轉型升級已走入深水區,製造企業出現明顯分化:那些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轉型企業,已經從工業1.0走過2.0達到3.0,進行了幾輪升級邁向中高端;一部分企業這兩年受成本等綜合壓力難以支撐,開始轉型求生;

中國製造業山窮水盡背後的真相!

一部分有國際市場的代工企業外遷中國中西部或東南亞、非洲等地,尋求低成本窪地;一些掙扎在微薄利潤邊緣的企業無力轉型已經倒閉;仍有一部分企業在各種因素夾擊下依然糾結,“不轉會死,搞不好會不會轉死”,基本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轉型升級的能力。

東莞上世紀80年代主要承接香港紡織、製鞋箱包、玩具等傳統制造業; 90年代,臺灣及日韓IT製造業大舉進入,東莞逐漸形成以代加工為主的外向型經濟模式,併成就了“東莞塞車,世界製造告急”的製造工廠地位。然而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讓“東莞製造”從30年歡愉之夢中驚醒,歐美訂單萎縮,人工成本攀升,沒有研發能力、沒有自主品牌、沒有市場渠道,成為“東莞製造”之痛。

中國製造業山窮水盡背後的真相!

東莞走在中國產業轉型爬坡的最前沿,被視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儘管有上述種種轉型問題,記者在東莞調研發現,製造業轉型逼仄的天空已初露曙光,機器換人、智能製造設備更新、互聯網滲透工業流程、商事制度改革激發了創新熱情,一些新的轉型苗頭正勾勒出中國製造從低端向中高端尋路的軌跡。

在廣東,製造業正呈現清晰的服務化趨向,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從提供產品向提供全生命週期管理轉變、從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轉變。

中國製造業山窮水盡背後的真相!

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是廣東服務型製造的典型表現。在經歷市場煎熬與創新洗禮後,佛山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脫胎換骨”,成功從低端製造“轉行”成智能裁縫機器人設備供應商。“18秒,一塊標準布料輸送出來。3個小時後,一條牛仔褲‘組裝’完畢。”公司總裁樊友斌說,“現在賣一臺智能裁剪機器人的利潤,相當於以前幫人代工幾萬件衣服。”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人才迴流,在許多領域廣東製造與世界前沿已然同步,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國製造2025的帶動下,廣東一批企業正在摘取‘明珠’,一改中國製造在全球製造版圖的座標。

中國製造業山窮水盡背後的真相!

中國製造業還有機會轉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