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義,吳三桂選擇拋棄,只是爲了自保?

歷史上有叫多爾袞的這樣一個人,很是狡猾,先答應了吳三桂的條件。但是還打了個幌子稱:你和李自成的軍隊,我都分不清,我答應了你提出來的條件,怎麼著你也得拿出點誠意和態度來吧。你想要歸順降服於我們大清,第一個就要把服裝換成滿八旗的服飾。第二個給我剃成前面沒頭髮,後面留頭髮的白禿瓢髮型,這就叫做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了。

面對大義,吳三桂選擇拋棄,只是為了自保?

吳三桂當時一看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再加上人家已經給了你一個臺階,拿自己就順著下去吧。沒辦法了,就這樣歸順了大清王朝。後來,吳三桂也是有實力的人,硬是給清軍帶來了不少大功!到後來也幾乎忘記了自己是投降的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山海關大勝,吳三桂功勞盛大,封吳三桂為平西王,賞賜玉帶,金器……“就這麼著,吳三桂最後還得了一個平西王的稱號。據說,後來吳三桂也是把陳圓圓接到了雲南,一家人的日子過得也算是圓滿。

面對大義,吳三桂選擇拋棄,只是為了自保?

但是後來為什麼吳三桂又起兵造反了呢?他真的是不知足,不滿足現狀嗎?其實不是的,一看是大清和吳三桂之間就是沒有信任可言的,你防著我我提防著你 …… 互相心裡頭都是把對方作為最大的隱患的。最典型的就是平西王吳三桂,是三番之間的最首,手裡還有相當大的權力,更是掌握著百萬的重軍。大清王朝當然是對他不放心的,就把他的兒子抓到了貝寧當人質,你在雲南待著,看你還能弄出什麼亂子來。

面對大義,吳三桂選擇拋棄,只是為了自保?

後來吳應熊有了兩個兒子,就是吳三桂的兩個孫子。這父子三人就被死死地壓在北京,那裡也不能去。後來康熙皇帝這麼堅決的要處理掉吳三桂也是由這一方面的原因在的,你的兒子,孫子都在我的手裡 ,量你也不敢動手。但是這一次就是康熙小瞧了吳三桂了,成就大事情的人,有時候想法就是不一樣的。一開始,吳三桂一家三十多口人在李自成手裡,他自己也琢磨著大明卻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在那種很複雜的心情之下,就起兵造反了。

面對大義,吳三桂選擇拋棄,只是為了自保?

在這個時候,大清想置自己於死地的時候,他就偷偷摸摸的把其中的一個孫子給帶到了雲南,然後一看,大清真的是下定決心要收拾自己,要削自己的番位。那自己還有什麼可以選擇的呢?

面對大義,吳三桂選擇拋棄,只是為了自保?

就直接造反吧,對著自己的眾多將士說道:“這套服飾,老夫在箱子底下壓了整整三十多年了,今天,老夫終於可以把它拿出來重新見人了。各位兄弟,本王已經決定,從今天開始,舉兵反對大清,誓死一戰,奪回咱們老祖宗的江山!”將士們一聽,也是很振奮的:“舉兵反清,光復大明。舉兵反清,光復大明。”

面對大義,吳三桂選擇拋棄,只是為了自保?

於是,吳三桂就在他六十一歲那一年再一次扛起了大旗,上戰場和大清打仗。然後留在北京的吳應熊和他的兒子就立刻被康熙給殺掉了……雙方就開始打仗了。有人說,吳三桂的種種不就是自己做的自己造成的嗎?其實不是,他也都是被迫的。沒有辦法,本來他一家人在雲南的日子過得很好。

面對大義,吳三桂選擇拋棄,只是為了自保?

在雲南,大清一年的賦稅收入八百七十五萬兩白銀,吳三桂在雲南一年就需要九百萬兩白銀。就相當於大清一年的賦稅收入也不夠吳三桂花銷的。但是即便是這樣吳三桂心裡也是不踏實,他自己知道大清遲早都會對自己下手的。怎麼樣才能夠避免這樣的結局,那就是自己足夠強大。自己厲害了,你就不敢來動我了。所以說這一切,吳三桂也都只是為了自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