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富養」和「窮養」的真正定義,看完沉默了……

孩子,你不需要感謝貧窮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7月29日,河北棗強女生王心儀的一篇《感謝貧窮》引發全網關注。王心儀自幼家貧,卻一直成績優異,今年以707分的高分考取北京大學。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早些時候雲南小夥崔慶濤在工地上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新聞。

一時間,“寒門學子”成為熱議話題。社會輿論似乎達成了某種共識:“窮養的孩子有出息”。

原來這才是“富養”和“窮養”的真正定義,看完沉默了……

“窮”,真的值得感謝嗎?

其實,貧窮本身並沒有意義,它只會造成困難,連王心儀本人都承認貧窮帶給自己的消極影響:帶來了痛苦、掙扎與迷茫,限制了自己的視野,刺傷了她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

有時貧窮是一個深淵,它讓陷入其中的人變得麻木、懶惰,怨天尤人還無法自拔。寫到這裡筆者想起一部美劇《破產姐妹》,主角之一的女孩麥克斯,所有能想出來的不幸幾乎都在她身上發生過,她不知父親是誰,母親酗酒,吸毒。她也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麥克斯記憶中最溫馨的時光,也不過是幼年時老媽給她買一小袋薯條。

原來這才是“富養”和“窮養”的真正定義,看完沉默了……

​這樣在底層成長起來的女孩,渾渾噩噩的每天打散工,吸食大麻,從來不相信愛情,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越是靠近,就越是想要快點躲開,因為怕承受不了拒絕和失敗。她以毒舌做為自己的盔甲,吐槽別人,自嘲自己。

直到她遇上落魄的富養女卡洛琳,卡洛琳的樂觀、積極,無處不在的修養和魅力,極大地震撼了她,彷彿一隻無形的手將她拉出深淵。

原來這才是“富養”和“窮養”的真正定義,看完沉默了……

家長,你不需要迷信財富

近幾年,有個詞火了——“貧窮的富二代”。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長在育兒方面成了“拜金族”,認為只要在孩子身上花重金、下血本,孩子就一定能成才。

筆者有個朋友,家庭條件很普通,但他們夫妻二人還是堅持給孩子買名牌衣服,用最先進的iphone手機,報各種昂貴的培訓班,家庭經濟經常入不敷出不說,孩子根本不領情,用報名課外班的錢打遊戲、打賞女主播,朋友的信用卡足足透支五萬多。

金錢比貧窮更可怕的地方在於,它以一種讓人感覺舒服的方式,給墮落的炮彈包上糖衣,使人在奢靡的享受中沉淪下去。

在金錢的包裹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以個人為中心,從不考慮父母的辛勞和家裡的經濟情況,放肆要求,滿足自己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原來這才是“富養”和“窮養”的真正定義,看完沉默了……

精神富養,才是真正的富養

曾轟動一時的《變形計》,很真實地表現出物質上富養和窮養的孩子最大的差別。

城市交換的孩子大多都因為生活富裕,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陪伴,再加上叛逆期所以讓父母很是頭疼,農村交換的孩子大多都是早當家,聽話懂事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交換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需要父母的愛,關心與陪伴,這一點至關重要,任何一個合格的父母都應該要做到。否則孩子精神貧瘠,金錢也彌補不了。

原來這才是“富養”和“窮養”的真正定義,看完沉默了……

​見過幾個這樣家庭出來的人,他們出生於中國最貧乏的年代,家庭接近一貧如洗,但即使半年只能吃一頓肉,家長也願意叫上朋友的孩子一起快樂分享,孩子們精神氣質如貴族一般。

“寒門學霸”王心儀在一次採訪中說:“我覺得最需要感謝的就是我的媽媽,不論是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還是我性格的養成、習慣的養成,我覺得都和媽媽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嘛,媽媽就帶著我們幾個孩子,從小到大,真的挺不容易的,對我影響真的特別深。”

原來這才是“富養”和“窮養”的真正定義,看完沉默了……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只是外部環境,根本無法定義“窮養”、“富養”,只有強大的精神力量,讓孩子沐浴愛,接受正能量,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質,才是真正的“富養”。

作為家長,你做到對孩子精神“富養”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