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小時的火車——回家的旅途

40小時的火車——回家的旅途

一雙黑乎乎的小腳丫在地上四處亂竄,稚嫩的臉上帶著一絲得逞的笑。“回來!”一個飽經滄桑的男人在後面追趕著。緊緊抓住孩子的手牽了回來,餵了幾口飯,剛一撒手孩子就一溜煙地跑沒了影兒。男人笑著再次追趕著,臉上的褶子又疊了一疊。

後來,聽到孩子叫他爸爸。

上了火車的第二天,早起吃了點麵包和喝了點牛奶,坐在走廊邊兒上,側靠在火車壁上,腳旁的暖氣向上蒸騰著,整個人懶洋洋的。

火車還在甘肅,甘肅很長,從南到北,從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

相比於沿海的家鄉,這裡氣候乾旱、少雨。散落的村居有一絲古老的氣息。古色的平房,用土坯建成,房頂平平的顯得房屋格外矮小。

遠處人煙稀少的荒漠草原上,一群駱駝和一群羊在低頭吃草,它們中間只隔了一條小路,褐、白同框顯得並不突兀,與天邊融為一體,別有一番意境。

40小時的火車——回家的旅途

早上一覺醒來,鄰鋪空空如也,鋪上的人不知何時下了站。

從烏魯木齊到濟南一路上鄰鋪換了3個人:

一個鄉音未改的青年,他很紳士,幫我打開零食的包裝,我們相對而坐時欣賞著窗外的風景聊了幾句;另一個沉默少語的少年,我們全程相視微笑過一次;最後一個人匆匆地來,又匆匆地離開,沒有交集,失去了印象。

車廂響起餐車的叫賣聲,不知不覺半天過去了,到了飯點兒。

“成吉思汗的乾糧,鐵木真的戰糧……”穿著白色衣服的推銷員提著筐子穿梭在各節車廂,叫賣聲和相聲一般有趣,並不討人厭。

奇葩的是喜歡看人下菜單,賣的特產降價比翻書還快。前一趟的乾果還是30元一袋,聽著真像物有所值、機不可失。第二趟變成了20元一袋,最後變成了10元一袋。

火車賣的東西賊貴,要買也是最後一天買,這是我多次乘坐火車總結的經驗。

列車上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東下鋪的阿姨和女兒一起坐車回老家,阿姨比孩子還愛玩,兩人經常拌嘴,像是同齡人。

西下鋪的姐姐性格豪爽,喜歡為朋友兩肋插刀。

上鋪的小夥子愛上了鄰鋪的姑娘,姑娘走到哪兒他就跟到哪兒,十分殷勤,彷彿找到了旅途的方向。

40小時的火車——回家的旅途

夜幕降臨,行進的火車在深夜會經過一些城市,城市的萬家燈火有一種朦朧的親近……

兩天過去了,離火車到站還剩四、五個小時。

車廂裡的人忙碌了起來,開始收拾行李、清理垃圾,然後靜靜地坐著,等著時光一分一秒地流逝,看著窗外風景瞬時變換。回家的喜悅在車廂內靜靜地漫延。

“嗚嗚嗚——”火車到站了。

黑乎乎的小腳丫的主人穿上了嶄新的運動鞋率先衝出了車廂。我站起來拖著行李箱往外走,一步、一步,回頭看著車廂和車廂裡的人有一絲陌生卻又多了些許熟悉,相互道別、各自離開。

一趟列車載著五湖四海的人共同駛向一個方向,這種相遇我們稱之為緣。

聽說在新年點贊、關注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