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鮮吃遍天,曾經大殺四方的它又回來了!

常年浸潤在A股的老股民們或多或少都有自成一派的投資邏輯。

比如MACD死叉,絕對不買。

MADC死叉發生在長、且短均線同時趨勢性向下時,短線跌破長線。

比如布林線突破上軌線,絕對不買。

布林線突破上軌線,就意味著進入超買區,是賣出信號;反之,跌破下軌線,意味著進入超賣區,是買入信號。上下軌線代表著股價安全運行的最高價位和最低價位。

比如M1增速目前處在歷史底部區域,或許就是介入市場的時機。

MACD和布林線是看技術面的老司機常用指標。

那M1又是什麼指標?

說通俗點,M1是可以表徵上市公司現金流的流動性指標。

我們知道,流動性指標對於市場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而通常,流動性指標分為兩種,一是來自市場參與者,這可以用

成交量和外資資金流入(包括但不限於QFII、陸股通等)等維度指標來衡量,這也是客官每日必關注的數據。

另一種流動性則來自上市公司本身。如何去判定4000餘家上市公司經營現狀或現金流?逐一去翻財報,固然可以錘鍊基本面研究的基本功,但等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都瞭然於胸時,恐怕A股牛熊已轉換數輪。

那是不是沒有捷徑可走?

M1就是這可以解百憂的神器指標。

我國的貨幣層次按照流動性,即資產的變現能力,對貨幣進行分層,不同層次的貨幣具有不同的流動性。

M0=央行發行的貨幣減去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庫存現金

M1= 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部隊、團體存款+農村存款+個人信用卡存款

M2= M0+ 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定期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

一言以蔽之,M0、M1和M2,按照流動性由強到弱逐級遞減,累計之和即代表國內目前貨幣供應量的總和。

那為什麼獨獨M1這麼重要?

原因有二。

其一

過去銀行都是“以存定貸”,M1的增速往往對應的是企業信貸的增速。信貸提速反應出的是需求的增加,往往發生在經濟基本面改善期。

一招鮮吃遍天,曾經大殺四方的它又回來了!

其二

M1的核心構成是企業的活期存款,衡量的就是企業的經營現金流情況。而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恰恰又是A股市場的投資基石。M1增速高,代表著流動性的寬鬆,企業盈利好轉,對股價估值有提升作用。

一招鮮吃遍天,曾經大殺四方的它又回來了!

其實M1對於投資老手來說並非新鮮詞彙。早在2013年前,市場甚至有“M1定買賣”之說。

從數據來看,在2013年以前,M1增速與市場走勢呈現高度相關的特徵。

特別是M1增速見頂,往往也是牛市頂點的前夕;M1增速見底,或許已經處在黎明前的黑夜了。M1曾一度被認為是決定市場走勢的關鍵指標。

1996-2012年 市場與M1呈現強相關性

一招鮮吃遍天,曾經大殺四方的它又回來了!

數據來源:wind,1996/1-2012/12

然而,2013年之後,M1就跌落了指引市場走勢的神壇。

原因就在於,2013-2016年期間,以影子銀行為首的表外融資業務蓬勃發展,而M1主要衡量的是表內的流動性,這已超出了M1衡量的邊界。M1已經失去了表徵流動性、信貸增速和市場現金流的能力。

2013-2016年 市場與M1呈現弱相關性

一招鮮吃遍天,曾經大殺四方的它又回來了!

數據來源:wind,2013/1-2016/12

2017年,金融去槓桿的暴雨驟然而降,驅趕大量表外資金回表,也讓M1這個塵封已久的指標再次凸顯出它的表徵意義。

2017年以來市場與M1增速重新呈現正相關性

一招鮮吃遍天,曾經大殺四方的它又回來了!

數據來源:wind,2017/1-2018/5

歷史來看,在M1同比增速達到20%及以上時,企業的資金狀況往往達到峰值,往往預示著A股市場或達到中期頂部區域;而M1回落至8%以下,則往往意味著企業層面的流動性進入困難時期,往往預示著A股中期底部區域的到來。

一招鮮吃遍天,曾經大殺四方的它又回來了!

今年3、4月M1增速持續跌破8%,分別為7.1%和7.2%,處於歷史地位,逐漸走向本輪M1收縮的底部。M1何時走出增速底部區域,或許就是2015年大熊市之後市場重見豔陽天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