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擔心的上漲,還好沒有發生

我最擔心的上漲,還好沒有發生

週末聽到降準的消息,富二的心一下子吊了起來:才跌破3000點,大利好就來了,那3000點看起來得多重要!

幸好,大利好說了它的目的不是來救股民,而是“推進債轉股”

客官可能要問:救世主沒有來拯救他虔誠的子民,為啥你還要說“幸好”,你的良心是不是被誰吃了?

但富二說的是真心話,而且,今天慶幸的也是市場沒有上漲,反而下跌。

因為未來讓你撿便宜籌碼的機會並不多。

特朗普總統打出的貿易摩擦牌,加上國內去槓桿政策,以及獨角獸上市預期對資金的抽取,這三件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恰巧碰到了一起,你說以後還有什麼機會能夠多項利空疊加讓你成功攤低成本呢?

彼得·林奇就說:暴跌也許並不是壞事,歷史數據告訴我們,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災,股價最終也漲回來了,而且漲得更高。

但持續上漲反而讓人擔憂,因為我還沒把資金都投進去,它就不停上漲,那我是追還是不追?

我最擔心的上漲,還好沒有發生

(中證醫藥主題指數)

數據:Wind,截止2018/6/25

請看富二推薦了大半年的醫藥主題指數的走勢,要是最近兩週不像樣的跌一把,讓我在快速上漲途中就衝進去,臣妾做不到啊!

有些客官可能會說:我也想現在進去,但我已經沒子彈了。

呃,是的,可能這怪富二不好。

因為我們經常在推薦產品,卻似乎沒有談起過倉位問題。

關於倉位,股民可能體會更深一點:“永遠不要滿倉”

經典理論會建議:

大部分時間倉位50%左右,明顯高估以後減倉到20%左右,明顯低估時加倉到80%左右,而明顯的時段都只是少數時段。

但大部分小白投資者,做法往往是:

覺得有賺錢效應就全倉而進,發現苗頭不對就全倉而出,然後再全倉換入另外目標。

為什麼機構做投資者教育不告訴你倉位的秘密,因為客戶左手倒右手,對機構沒有增加任何價值,所以往往只會建議你買啥目標,卻不會建議你買多少。

但是機構還算善良,往往以一種委婉的用詞暗示你:以定投的方式,這其實就是說,不要一下子把子彈打光,悠著點分批買。

市場現在連續的震盪和下跌,就給了我們悠著分批買的絕好機會。

之前基金業協會披露了一組數據:截止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但基民卻沒有感到賺錢。

原因就是基民絕大多數都是高點進、低點出,而且經常是全倉殺進殺出。

市場既然已經給了我們多次教訓,那麼這次不要再被情緒所左右了。市場下跌了,我們就慢慢分批買入。

不要怕繼續下跌,越跌越買。淘寶618降價時你們不也是越跌越買囤貨嗎!

當前A股估值水平是在歷史底部。截止6月25日,全部A股估值16倍(PE),低於歷史20倍的平均估值水平。全部A股的總體市盈率已經低於2016年2月兩次熔斷後的水平,低估值(動態市盈率30倍以下)公司超過1400家佔比達41%。

目前A股業績增速中位數12.4%,遠高於歷史底部8.8%的平均增速,可謂真正的“質優價廉”

當前估值水平下的權益資產已經具有絕對的投資價值,無論從絕對收益還是相對收益角度看,在大類資產中均有明顯優勢。

當然,估值底不等於市場底,估值到底也不等於馬上反彈

巴菲特最著名的“滾雪球”理論就說:投資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在找“很溼的雪”,卻沒什麼人去找“很長的坡”

“很溼的雪”就是好的投資標的,“很長的坡”就是足夠長的時間醞釀。

大多數人的要求是:你快告訴我溼雪在哪裡,然後我就一把全抱起來,它最好立馬變成一個巨大的雪山!如果你指錯了,我就不高興;如果它沒立馬變大,我就很不爽。、

這和“滾”+“雪球”的理念是不符的。甚至,即使一直拿著雪球,但不“滾”起來也是不行的,那隻會讓雪在手中融化。

這次市場沒有因為降準而一下子漲起來,是好事。你儘可以在這種低位慢慢買,最好用若干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把倉位逐漸買高。

等到你接近滿倉,而市場的去槓桿大致完成,獨角獸們已經紛紛上市,價格卻在悲觀市場情緒中低位以待。那麼後面幾年,你將會迎來人生的輝煌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