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罗家营村史馆 煤油灯罗盘曾是渔民“海上之眼”

无论是黑夜来临,还是云雾笼罩,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它总能为渔民照亮前进的路;它不起眼,却如老朋友一般,始终伴随着渔民乘风破浪。发黑的煤油灯、布满灰尘的老旧罗盘,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已退出历史舞台,如今静静地躺在河套街道罗家营社区村史馆内。穿越时光,让我们跟随老渔民一起,走进那段老人与海的峥嵘岁月。

探访罗家营村史馆 煤油灯罗盘曾是渔民“海上之眼”

煤油灯曾是海上沟通信号

在罗家营社区村史馆内,与诸多体型庞大的老物件相比,角落里一盏黑黑的煤油灯并不起眼,但每每说起它,83岁的杨方信却有着特殊的感情。老人的记忆一下子回到年轻时那段在海上打渔的日子,就是这样一盏煤油灯,一次次为漂泊的人们找到回家的路。

“那时候不比现在,船上没有发电设备,也没有电灯等照明工具,只有这么一盏小小的煤油灯。 ”杨方信说,以当时的技术,渔船通常只能在近海作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这样,还是难免会碰到阴天下雨等恶劣天气,海上风大浪急,能见度低,这时油灯不仅用来照明,还是各船只之间相互沟通的信号。“长时间海上漂泊,老望不到岸,别说年轻人,就是老渔民们心里都怕!这时一抹亮光出现,心里就有希望。 ”杨方信说。

随着电气化设备陆续上船,煤油灯自然退出历史舞台,此时从船上“退役”的煤油灯又进入居民家中,担任起新的“角色”。 “这个得有上百年了,别看黑乎乎的,现在还可以用。 ”杨方信边说边展示,轻按煤油灯底座的一个小把手,玻璃灯罩向上抬起,露出灯芯,点火后落下灯罩,随着火光的跳动,时光仿佛倒流。

探访罗家营村史馆 煤油灯罗盘曾是渔民“海上之眼”

煤油灯罗盘就是渔民的眼

渔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航行,除了照明设备外,航向辨别尤为重要。在村史馆内,一大一小两件罗盘被摆在显眼的位置。“煤油灯、罗盘,在海里,这两样东西就是渔民的两只眼睛。”杨方信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渔民手中只有简易的指南针,精确度不高,时常发生偏离方向的情况。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罗盘开始登上渔船,这对渔民们来说是极大的利好,因为偏航的情况少了,渔民们便有信心向更远处的大海探索。

时代在进步,捕鱼技术也在进步,现代化的渔船上,雷达等高度精密的航向辨别设备取代煤油灯和老罗盘,继续指引人们探索未知的海洋。如今,这些渔民眼中的“老朋友”安静地躺在馆内,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可拂去油污和尘土,他们依然在发挥着作用,向年轻人讲述那段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