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填寫的柳絮詞,與《葬花吟》有很多相似之處
陳能雄/文
林黛玉是大觀園中卓犖不群的才女,律詩絕句、古風詞曲,無所不通,無所不精。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劇組把林黛玉所寫的《葬花吟》、《題帕三絕》、《秋窗風雨夕》譜成歌曲,優美動人的音樂旋律扣人心絃,把她悽婉幽怨的感情世界詮釋得淋漓盡致。林黛玉大多是寫傷春悲秋、惜花憐命之句,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她創作的《葬花吟》,她一邊傷心葬花,一邊悲吟詩句。如果少了《葬花吟》纏綿悱惻的詩句,那麼黛玉葬花這個畫面就少了一份悽美的意境。
很多人對《葬花吟》這首詩耳熟能詳,卻往往忽略林黛玉的另一首詞《唐多令·柳絮》:“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毬。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這首詞只是一首短短的小令,與蕩氣迴腸的長篇古風《葬花吟》作對比,相形見絀,但兩首詩詞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兩首詩詞所詠歎的事物,以及它們所處的時節相似。
黛玉葬花那一天是農曆四月二十六日芒種節,春末夏初,花神退位,花謝花飛;而林黛玉、史湘雲等人填寫柳絮詞的時候大概在三月下旬至四月初之間,正值暮春之際,春花將殘,柳絮紛飛,如雪花漫天飛舞。兩首詩詞創作的時節相近,所詠歎的鮮花和柳樹都是春天的象徵。小說《紅樓夢》中有詩:“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把春天比作賈府和大觀園女子的繁盛階段,把春殘花謝比作賈府衰敗、紅顏老去。賈府姑娘搬入大觀園的時候是農曆二月二十二,小說中有一句文字:“登時園內花招繡帶,柳拂香風,”這是鮮花柳樹生意盎然之時,也是大觀園群芳會聚的盛景。而到了晚春之時,鮮花與柳樹已非當初嬌豔嫩綠之姿,紅花逐日消褪,柳絮隨風飄舞,落花與柳絮都代指大觀園的女子流散之象。
二、兩首詩詞描寫景物的詩句有些相似。
《葬花吟》中描寫落花飄零的詩句是“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唐多令·柳絮》中描寫柳絮飛舞的句子是“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兩首詩詞把落花和柳絮兩種景物互相對調比喻,林黛玉把落花稱作“落絮”,飄落的花絮,亦如紛飛的柳絮;她在柳絮詞中用“粉墮”、“香殘”兩個詞來比喻飄零的柳絮,這是殘花零落的意象,與《葬花吟》中“紅消香斷”互相對應。還有就是她把落花柳絮飄落的地方與女子聯繫在一起,“落絮輕沾撲繡簾”,“繡簾”是指繡有鮮花的門簾、窗簾,多指閨中少女的居所,在這裡可以指林黛玉的瀟湘館,落花飛到繡簾上,把春天即將離去的消息傳遞給少女,引起她的惜春之情。
而柳絮詞中的“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更是與中國古代的兩個美女聯繫在一起。“百花洲”在姑蘇城內,傳說吳王夫差曾攜西施遊樂至此,後明代高啟有詩詠歎:“吳王在時百花開,畫船載樂洲邊來。吳王去後百花落,歌吹無聞洲寂寞。”第二句中的“燕子樓”是唐代關盼盼的居所,關盼盼是徐州刺史張愔的愛妾,兩人情愛深篤。張愔去世後,關盼盼守節不嫁,獨居燕子樓十幾年。“《葬花吟》詩中的落花飄向繡簾,《唐多令》詞中的柳絮飄落在百花洲、燕子樓,描述的是窗外春華逝去,屋內紅顏漸老的景象,有著淡淡的悽清寂寞之感。
三、兩首詩詞所寄託的情感寓意相似。
《葬花吟》中寫落花“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這是林黛玉以落花來比喻自己的身世,她自小父母雙亡,千里迢迢前往京城投奔外祖母,她多愁善感,感懷人生際遇,常有寄人籬下之嘆。而柳絮也是飄零四方之物,《唐多令·柳絮》中的“飄泊亦如人命薄”,有女子紅顏薄命,羈旅他鄉之意。林黛玉以鮮花和柳樹自比美麗的容顏和出眾的才華,她在《葬花吟》裡寫道:“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鮮花獨有一身豔骨、一段風流,而柳絮詞中“空繾綣,說風流”,追思的也是柳花曾經的風華。
四、兩首詩詞所表達的愁緒相似。
《葬花吟》中“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階前悶殺葬花人”、“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林黛玉內心滴血,眼中彈淚,反覆吟唱出傷春惜花之愁。《唐多令·柳絮》中的“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以柳花來比喻少女白頭,草木也有靈性,它們也能體會到世間的愁滋味,因情生愁,熬白秀髮,道不盡心中的閨怨之情,怎一個“愁”字了得。只有林黛玉這種孤苦無依的人,對愛情患得患失,才有此切身的體會。
五、兩首詩詞在感嘆暮春無情這方面有些相似。
春光流逝,百花凋零,無可奈何,又冷酷無情。林黛玉在《葬花吟》中寫道:“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梁間的雙燕呢喃細語,翻飛歌唱,仍舊那麼喜悅快樂,一點也沒注意到春天的美好時光正在悄然離去。燕子沒有人類豐富的感情世界,因為無情,所以少憂,它們只知道享受當下之樂,卻不會憂慮明春會有“梁空巢傾”的悲慘景象。而林黛玉寄居在大觀園裡,敏銳地感知到賈府即將敗落的趨勢,同時她感到人情淡漠,四周有一股肅殺之氣向自己逼來,她在詩中寫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就有世情冷酷、風霜無情之意。而柳絮詞中的“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描寫的是柳絮把生命交託於東風,而東風卻不管不顧,不聞不問,任其隨風飄蕩,忍心看著它四處流浪,這是多麼無情啊!
六、兩首詩詞所感嘆的生命歸宿相似。
林黛玉看著漫天的落花飛向遠方,心中默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她不忍心看著純潔的鮮花被汙泥臭水所玷汙,她輕輕拾起地上的花瓣,放入錦囊,葬於埋香冢之中。落花遇到林黛玉這樣的惜花人是幸運的,它們有了一個完好的歸宿。林黛玉同時也感嘆自己將來的結局會如何,她一遍遍地問落花:“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她心中有一種無人憐惜的落寞之感,她在想誰會陪伴自己度過餘生,那個愛我葬我的人會是誰呢?
她的這種心境在《唐多令·柳絮》中也有所反映,詞中句子“嘆今生誰拾誰收”,就是她以柳絮自比,她像一朵隨風飄散的柳絮,漫無目的,任由命運的擺佈。有一天,柳絮悄落在田間地頭,誰會記住自己,又有誰會撿起零落的柳絮,葬入淨土呢?這必定是一個深愛自己的人!無論是灑淚葬花,還是撿拾柳絮,都是林黛玉憧憬愛情,自憐薄命,同時也是大觀園諸豔的歸源!
閱讀更多 壯之文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