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5月的第一週,是新疆第37個“愛鳥周”,今年愛鳥周的活動主題是“保護鳥類資源,守護綠水青山”,為呼籲公眾關注鳥類, 積極加入愛鳥護鳥行列,5月5日,新疆晨報記者採訪新疆觀鳥會,盤點了新疆14種珍稀鳥類,並介紹了這些鳥類的生活區域和習性特點。

據新疆觀鳥會介紹,近年來,隨著環境改善,新疆的野生鳥已增至488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多達9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14種,如:黑鸛、胡兀鷲、大鴇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77種,包括12種鴞科鳥類(貓頭鷹),10種隼科鳥類,7種雉科鳥等。

黑鸛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黑鸛 子韜拍攝

分佈情況:分佈較廣,夏季常見於南北疆湖泊、水庫、河渠邊活動,喜歡在胡楊等大樹和崖壁營巢繁殖。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998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目前,全球黑鸛的數量極少,其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

物種介紹:鸛形目鸛科,它們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一般體長1至1.2米,重2至3公斤;上體呈黑褐色,有金屬紫綠色光,下體餘部為 純白色;其嘴、圍眼裸區、腿及腳均為硃紅色。

白鸛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分佈情況:現已絕跡,歷史上曾分佈於新疆南部、天山伊犁河谷,喜在沼澤溼地活動。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媒體報道資料顯示,全國只有2500至3000只。

物種介紹:鸛形目鸛科,它們的羽毛以白色為主,翅膀具黑羽,嘴長而粗壯,在高樹或岩石上築大型的巢,白鸛在歐洲是非常有名的鳥,其食性廣,包括昆蟲、魚類、兩棲類、小型哺乳動物和小鳥。覓食地大部分為有低矮植被的淺水區。

東方白鸛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東方白鸛 李強拍攝

分佈情況:新疆鳥類分佈新紀錄,僅罕見在石河子市周邊蘑菇湖水庫、北湖等沼澤。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鳥界國寶”、“鳥類大熊貓”之稱。媒體報道資料顯示,全世界僅存3000只左右。

物種介紹:鸛形目鸛科,體長達1.25米,它們主要在俄羅斯東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等地繁殖,在長江中下游及東南地區越冬。常棲息於開闊的沼澤、湖泊和潮溼草地。性情安靜且機警,涉步時緩慢而穩重,休息時常單足站立,主要覓食魚類、蛙類、爬行類動物和昆蟲,也捕食小型齧齒類動物。

胡兀鷲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分佈情況:棲息於疆內海拔較高的山地裸岩區。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較少,相對罕見。

物種介紹:鷹形目鷹科,留鳥,大型猛禽,全長1至1.3米,體重3.5至5.5公斤。上體黑而有銀灰色光澤,下體淡棕色,因其嘴角下生有一小簇黑黝黝的剛毛,形如鬍鬚,因而得名胡兀鷲。胡兀鷲平時多與兀鷲結群活動,但要比兀鷲機警得多。發現屍體後,先翱翔觀察,確認沒有危險後一齊擁上聚餐,它們特別喜歡鮮屍體和骨頭,有時也獵取水禽、受傷的雉雞、鶉類和野兔等小型動物。

白肩雕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白肩雕 北方老狼拍攝

分佈情況:極罕見於天山、阿爾泰山、北塔山林地、荒漠草原等。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媒體報道資料顯示,全球的種群數量只有2500只至10000只,在中國只有500多隻。

物種介紹:鷹形目鷹科,候鳥,體型比金雕小,全身黑褐色,背部具有光澤,肩有白羽。分佈在新疆天山、甘肅蘭州、青海青海湖等地,會到長江中下游越冬。在古代中國,它被稱為御雕,它有一個怪脾氣,喜歡長時間蹲在一個地方不動,窺視獵物的到來,當黃鼠、跳鼠等出現時,突然飛起捕捉;也吃一些鳥類和動物屍體。

金雕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金雕 北方老狼拍攝

分佈情況:罕見於新疆各地山區林地、林緣、草原、裸岩區等地。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稀少。

物種介紹:鷹形目鷹科,新疆留鳥,被冠以猛禽之王,它有著高傲品性和強壯而巨大的翅膀,翼展平均超過2米,體長達1米,性格兇猛,主要捕食兔子、老鼠、旱獺、刺蝟、松鼠、鳩、鴿、雉、鶉、狐狸等動物,食物匱乏時也捕食家畜和家禽。

玉帶海雕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玉帶海雕 北方老狼拍攝

分佈情況:夏季和繁殖期罕見於新疆水域附近的林地、草原、沼澤等區域。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較少。

物種介紹:鷹形目鷹科,又稱黑鷹和腰玉,大型猛禽,雙翅展開可達2米左右,體重2.5至3.7公斤。主要以魚和水禽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種水禽,如大雁、天鵝幼雛和其他鳥類, 捕魚主要在淺水處,也吃死魚和其他動物的屍體。特別喜歡吃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旱獺幼仔。常蹲守在旱獺洞口10多米遠的地方,一動不動地可以等1至2個小時。

白尾海雕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白尾海雕 子韜拍攝

分佈情況:新疆各地湖泊、水庫、河流等水域附近的林地、草原均有分佈。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少。

物種介紹:鷹形目鷹科,大型猛禽,被譽為“鳥中老虎”,在新疆屬冬候鳥,數量較少,它的主要繁殖區原本在西伯利亞、額爾齊斯河等地,每年冬季,它們從繁殖區南遷途中,會經過新疆,在新疆補充體力後,才繼續南遷到印度、地中海等地越冬。近年來,白尾海雕出現在新疆部分溼地,可能和部分溼地食物比較豐富、生態鏈較為完整有很大的關係 。

大鴇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大鴇 北方老狼拍攝

分佈情況:夏季罕見於北疆荒漠草原、農田邊緣等區域。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據媒體報道,國內約上千只。

物種介紹:鴇形目鴇科,周身相間黑、黃、白羽毛,體型笨重,平均體重達15公斤。它們在中國境內分佈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和東方亞種,指名亞種主要在新疆繁殖, 每到春夏,它們就飛往繁殖地,秋冬季節,又飛往南方。

波斑鴇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分佈情況:夏季及遷徙期罕見於北疆荒漠、矮灌叢等區域。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較少。

物種介紹:鴇形目鴇科,周身有黃色的羽毛,上面有均勻的褐色斑點;整個身體與秋天的原野同色,只有頭上的飾羽黑白分明。它們和其他鳥類不同,不會鳴唱,被稱為“啞巴鳥”,相互之間用眼睛傳遞信息。每年春天,它們從遙遠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國,來到新疆“娶妻生子”,到了秋季,再按原路返回越冬。

小鴇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小鴇 子韜拍攝

分佈情況:遷徙季節集小群罕見活動於塔額盆地荒漠草原及矮灌叢等區域。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較少。

物種介紹:鴇形目鴇科,個頭比大鴇、波斑鴇都要小。由於我國地處小鴇繁殖區邊緣,數量又非常稀少,30多年來,小鴇一直處於“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狀態,新疆科研人員和鳥友幾乎沒有在野外觀測到它的蹤跡。2015年,新疆觀鳥會、阿勒泰觀鳥會組成調查組,歷經兩年觀測和調查,在新疆西北地區發現其棲息地,並在那裡觀測到140多隻小鴇。

白鶴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分佈情況:目前已趨於滅絕,曾分佈於天山低山丘陵、農田、沼澤、草地等。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類紅皮書極危物種。

物種介紹:鶴形目鶴科,別名西伯利亞鶴、黑袖鶴。大型涉禽,全長約1.3米,上體主要為純白色,頭和臉部裸出部分為鮮紅色。它們喜歡棲息於蘆葦沼澤溼地。以水生植物根、莖為食,也兼食少量蚌、魚、螺等。在我國主要分佈在從東北到長江中下游一帶,越冬地主要在江西鄱陽湖和湖南洞庭湖。

黑頸鶴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黑頸鶴 子韜拍攝

分佈情況:分佈於南疆的高原湖泊、河流、沼澤、草甸等區域。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把其定為全球亟需拯救的鳥類。

物種介紹:鶴形目鶴科,因其修長的脖頸上有三分之一的羽毛是黑色的,因此得名黑頸鶴。主要分佈在中國、印度、不丹和尼泊爾等國境內。在我國,黑頸鶴分佈在西藏、青海、雲貴高原局部地區,而青藏高原是其主要繁殖地。黑頸鶴喜歡吃土豆、青稞、蕎麥、燕麥、蘿蔔以及草根等食物。

遺鷗

新疆有14種最珍稀鳥,你可認得?

遺鷗 北方老狼拍攝

分佈情況:僅罕見於博州荒漠湖泊有繁殖,遷徙期極罕見於蘑菇湖、阿拉哈克湖等地。

珍稀程度: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較少。

物種介紹:鴴形目鷗科,中等體型(45釐米),頭黑色,嘴及腳紅色。喜歡棲息於開闊平原和荒漠與半荒漠地帶的鹹水或淡水湖泊中,主要食物為水生昆蟲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等, 築巢於沙島上,常與燕鷗、噪鷗、巨鷗的巢混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